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方快訊

江西不斷改革完善信訪投訴工作機制 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2020-11-21

2020-11-2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編者按

  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改革完善信訪投訴工作機制 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生態環境信訪投訴工作“12345”的工作思路。各省(區、市)積極貫徹落實,結合工作實際,形成了一些好的機制和做法,樹立了典型標桿,取得了積極進展。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開設“信訪機制改革”欄目,轉發各省(區、市)生態環境信訪投訴工作機制改革系列報道,以促進生態環境信訪投訴工作機制改革,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改革完善信訪投訴工作機制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指導意見》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高度重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今年以來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本級信訪事項同比下降49.5%,信訪事項依法受理率、按期辦復率繼續保持100%,積案化解率、群眾對信訪事項滿意度穩步上升,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的充分肯定。

  堅持在先進理念中改進 不斷提升信訪工作站位

  積極踐行環境信訪群眾路線,切實做好送到府來的群眾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踐行人民性的環境信訪理念。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信訪理念,結合工作職責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基本民生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需要、生態産品需要和環境安全需要。

  推行服務性的環境信訪舉措。結合污染防治攻堅戰百日衝刺攻堅行動,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決定繼“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後,在全系統再推行“服務群眾接待日”活動。今年9月29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要領導&&通過視頻連線和現場接待等方式,面對面接待來訪群眾,心連心解決環保問題。“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已成功舉辦7次,累計接待企業3108家,現場答覆或解決問題3497個。“服務群眾接待日”活動啟動當日,成功接待了來自南昌、撫州的3批次陳情群眾;10月21日,開展了第2次活動,省、市 、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124個單位負責同志接待群眾174批次,受到社會和群眾的廣泛好評;目前正在開展全系統第3次活動。

  落實開放性的環境信訪要求。主動面向廣大群眾開展環境信訪工作,實施《江西省舉報環境違法行為有功人員獎勵辦法》,集中統一公佈10家重點化工園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電話、郵箱等渠道。推動監測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危廢處理設施等4類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線下向公眾開放500余家次,參與人數超過3萬,線上開放55家次,製作新媒體産品39個,參與人數超過7萬。

  堅持在經濟社會全局中考量 不斷完善信訪工作機制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高效服務與有效監管並舉,不斷理順生態環境信訪工作機制,切實以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助力江西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完善投訴舉報辦理機制。暢通群眾呼聲聽得見的機制。統一公佈全省生態環境部門投訴舉報的地址、電話、郵箱及12369環保舉報平臺,讓群眾反映生態環境問題更便捷。同時,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廳(局)長面對面接待信訪群眾,實施靶向攻堅,今年以來排查群眾反映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66個,已解決44個,其他正在協調化解。完善投訴舉報辦得快的機制。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轉交辦、調查處理、回復監督等制度,落實投訴舉報首辦負責制,對簡單的環境污染舉報事項,承諾10個工作日內答覆信訪人,推動信訪問題快辦快處。健全辦理結果看得到的機制。在對信訪案件堅持原渠道回復的同時,加大資訊公開和宣傳力度,切實減少因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重復信訪。

  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依職做好行業調解。設立江西省市縣三級環境污染矛盾糾紛調解室,江西專門組建由生態環境、律師、心理等專業人員參與的省級調解員隊伍,主動開展生態環境行業調解。主動配合損害賠償。及時調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損害賠償工作機制,培育12傢具有資質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完成18起索賠案例。積極引導法定途徑優先。結合實際修改完善全省生態環境領域信訪問題法定途徑清單,制定71條法定途徑優先處理措施清單,積極引導群眾依法信訪。

  完善突出問題解決機制。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綜合利用“雙隨機一公開”、執法專項行動、省級環保督察、區域環境監察等,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職盡責,確保問題整改托底見效。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的3586件信訪件,已解決或基本解決3447件,解決率96.1%。在指導整改上下功夫。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經查實後,暢通幫扶渠道,設立服務企業諮詢電話,開設網站諮詢服務窗口,加強對企業分類指導、精準服務,切實防止以罰代管、問題反彈。在整改核查上下功夫。對各地上報已解決的信訪件,不定期、不定時、不分階段、不定數量進行抽查核實。第一批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交辦給6個設區市的767件信訪件已解決696件。

  堅持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謀劃 不斷創新信訪工作方法

  堅持系統聯動、綜合施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主動減少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污染風險,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源頭預防,實現被動處到主動防的轉變。強化源頭排查。通過組織生態環境綜合排查和專項排查,按照“全覆蓋、零遺留、抓整改、重實效”的原則,動態掌握全省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已查出1萬多個問題,邊查邊改解決6800多個。突出超前預警。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線上監控監測系統的作用,對689家重點排污單位的1190個重點監控點自動監測數據出現異常和超標情況進行報警督辦,對排放超標的預警情況,及時組織力量核實,加強指導整改,確保生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主動事先疏導。主動梳理綜合執法、環保督察、來信來訪、網路輿情等渠道發現的生態環境隱患風險苗頭,及時主動組織力量進行溝通協調,視情聯合地市政府,靠前做好化解工作。

  重點治理,實現廣撒網到準定位的轉變。圍繞戰役行動突破。一方面,將群眾信訪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融入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開展的“八大標誌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實施精準攻堅,量化細化任務目標。另一方面,在“八大標誌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中設立有獎舉報電話,鼓勵全社會監督舉報。利用環境執法推動。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3項制度,加強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今年以來立案行政處罰案件638件,移送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0起,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獲得群眾認可。發揮督查督辦效能。對重要信訪件的辦理,主動加強跟蹤,點對點進行指導,及時掌握辦理進展。對辦理不及時、問題解決不徹底的單位進行督辦。

  協調聯動,實現一肩挑到一盤棋的轉變。與單位內部業務融合。充分利用信訪線索“金礦”,在辦理信訪件時,聯合本級相關職能部門,發揮業務職能和優勢,建立公眾參與監督、環境資訊公開、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環境執法、環保督察、生態示範創建、生態修復治理、資金分配使用等方面聯動制度,已通過舉報線索查處4起危險廢物環境違法案件。與兄弟單位橫向聯合。堅持每季度由江西省領導主持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調度污染防治攻堅戰,高位推動群眾反映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會同發改部門督促完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22個,會同住建部門督促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30個。與上下級縱向聯動。對涉及面廣、辦理難度大的信訪件,實施省、市、縣三級聯動,通過視頻接訪系統會商和聯合辦案等形式,群策群力,今年分批次協調解決32件重點信訪事項。

  堅持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中推動 不斷匯聚信訪工作合力

  不斷健全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發揮群團組織、行業協會、環保志願者組織人作用,引導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環保對話協作機制,強化社會團體參與環境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通過尋找最美環保人激發正能量。連續兩年面向社會開展“江西最美環保人”評選活動,共評選出20名江西最美環保人。今年向生態環境部推薦的4每人平均獲得全國“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稱號。

  通過青年志願者壯大環境保護力量。策劃全省百所高校青年志願者環境宣傳實踐活動,開展了百所高校青年志願者環境宣傳實踐展示和演講活動,推動環境信訪向環境宣傳、環境監督轉向。

  通過環保社會組織協調解決環境矛盾糾紛。積極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和高校環保社團健康發展,使其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10月,召開全省環保社會組織和高校環保社團工作座談會,30余名代表與政府部門進行了溝通交流,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出謀劃策,2020年推薦宜春微愛公益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NGO基金資助名單(全國僅20家),環保社會組織成為環保統一戰線的重要力量、環境矛盾糾紛排解的重要幫手。

  來源:中國環境報 供稿:生態環境部信訪投訴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