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佈會,主要發佈全省10月及1—10月份大氣環境品質狀況及排名情況,省委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進展情況及成效,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有關舉措、成效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今年以來全省環境執法工作主要舉措及成效,實施有獎舉報工作進展及成效。省生態環境廳督察辦、大氣處、監測處、執法監督局負責同志參加發佈會並分別介紹有關情況,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負責同志主持發佈會。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衛視、都市頻道等15家省級主要媒體參加。
一、10月全省環境品質狀況
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
10月份,全省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環境空氣PM10月均濃度為93微克/立方米,PM2.5月均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75.1%。
1-10月,全省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環境空氣PM10平均濃度為7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4微克/立方米,下降15.4%;PM2.5平均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7微克/立方米,下降13.0%;優、良天數比例為69.8%,同比上升16.2個百分點。
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
10月份,國家94個水污染防治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63個,佔67.0%(達到國家要求的≥57.4%的目標);無劣Ⅴ類水質斷面(達到國家要求的≤9.6%的目標)。
1-10月,國家94個水污染防治考核斷面中,按考核因子平均濃度計,Ⅰ~Ⅲ類水質斷面72個,佔76.6%(達到國家要求的≥57.4%的目標);無劣Ⅴ類水質斷面(達到國家要求的≤9.6%的目標)。同比,Ⅰ~Ⅲ類水質斷面增加11個,增加11.7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減少1個,減少1.1個百分點。
10月份,全省137個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0.7%。Ⅰ~Ⅲ類水質斷面83個,佔60.6%,無劣Ⅴ類水質斷面。
1-10月,全省137個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0.0%。Ⅰ~Ⅲ類水質斷面99個,佔72.3%,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為15.9mg/L、0.29mg/L、0.095mg/L,同比分別下降4.8%、37.0%、15.2%。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
10月份,按照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要求評價,涉及42個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點位達標率為100%。
1-10月,按照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要求評價,涉及42個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點位達標率為100%。
10月份環境空氣品質排名
1.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
由好到差依次為:週口、三門峽、洛陽、商丘、駐馬店、南陽、信陽、許昌、鄭州、漯河、新鄉、開封、濮陽、安陽、濟源、平頂山、焦作、鶴壁。
2.省轄市所轄區
前10名的區依次為:洛陽高新開發區、信陽羊山新區、三門峽開發區、洛陽洛龍區、週口川匯區、洛陽澗西區、駐馬店開發區、週口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三門峽湖濱區、南陽宛城區。
由好到差後10名的區依次為:平頂山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平頂山湛河區、鶴壁山城區、平頂山新華區、鶴壁淇濱區、平頂山衛東區、焦作解放區、安陽龍安區、焦作山陽區、鶴壁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3.縣(市、區)
前20名縣(市、區)依次為:南陽桐柏縣、信陽新縣、信陽淮濱縣、信陽息縣、洛陽宜陽縣、洛陽汝陽縣、三門峽澠池縣、洛陽洛寧縣、南陽南召縣、駐馬店泌陽縣、信陽固始縣、駐馬店確山縣、南陽鎮平縣、週口項城市、信陽光山縣、南陽淅川縣、駐馬店正陽縣、駐馬店上蔡縣、南陽新野縣、開封尉氏縣。
由好到差後20名的縣(市)依次為:鄭州上街區、鄭州滎陽市、許昌襄城縣、安陽滑縣、濮陽范縣、鄭州鞏義市、安陽內黃縣、鶴壁浚縣、許昌禹州市、焦作修武縣、焦作溫縣、焦作中站區、鶴壁淇縣、安陽湯陰縣、焦作馬村區、焦作博愛縣、焦作沁陽市、焦作武陟縣、焦作孟州市、信陽潢川縣。
二、2020年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情況
經省委、省政府批准,11月13日,2020年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正式啟動,這是全省自201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組織開展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開展專項督察的目的
開展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主要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明確提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行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督察體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延伸和補充,形成督察合力”,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法規依據。因此,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按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要求,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重要措施。二是確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堅目標任務。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紮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但是,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濃度絕對值仍然相對較高,在全國排名靠後。10月份全省PM10、PM2.5平均濃度同比均不降反升,年初以來取得優勢正在減少,與周邊地區差距正在擴大。特別是河南省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的現狀尚未從根本上改變,落後産能淘汰還不到位,燃煤散燒、企業超標排放、揚塵污染、秸稈焚燒、黑加油站污染問題依然突出。現在又進入了秋冬季,氣象條件變差,重污染天氣增多,稍有鬆懈就會影響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收官和國家對河南省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的考核。在這種形勢下,在開展常規工作的同時,必須強化督察的作用,確保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和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順利收官。三是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調研河南時重要講話精神,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推動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持續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品質。但是,河南省黃河流域産業結構相對偏重,環境風險相對較高,大氣、水、土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任務相對較重,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因此,通過開展督察,旨在進一步夯實各地、各有關部門責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品質改善。
此次專項督察的特點
此次專項督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高位推動。此次督察,成立了12個督察組,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文慧、張維寧,省政協副主席李英傑、張亞忠、高體健分別帶隊,對各地、各部門開展督察,進一步提高督察站位,加大壓力傳導,提升督察效能。二是突出重點。此次督察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部門、重點內容。督察的地市包括既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或汾渭平原的環境污染重點防控區域,又屬於黃河流域的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9個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督察的部門包括承擔污染防治攻堅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職責的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中國煙草總公司河南省公司等13個部門、單位。督察的內容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部署要求,緊盯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重點督察各地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落實情況、污染防治攻堅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點工作任務推進情況、以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情況等。三是簡化程式。此次督察,不再召開動員會,不聽取工作彙報,主要採取調閱資料、部門走訪、現場調查等方式開展工作。同時,督察堅持問題導向,採取“四不兩直”方式進行暗訪暗查,不擾民,不干擾基層正常工作。
專項督察的進展情況
11月13日,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動員會後,12個督察組全部完成督察進駐,並於14日起開始開展督察,現場督察時間為15天左右。截至11月16日,各督察組已完成和各被督察地方、部門的見面溝通,督察省轄市(示範區)的第一至第十督察組累計現場督察66個縣(市、區);調閱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資料1260份;明察暗訪點位486個,涉及大氣216個,水53個,土壤10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8個,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落實情況82個,其他突出環境問題117個。督察省直部門(單位)的第十一、第十二督察組累計調閱資料512份,對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談心談話。專項督察各項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按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督察結束後,督察情況將向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進行彙報,督察意見要向各地、各部門進行反饋,對專項督察發現問題突出的地區和部門,以及生態環境品質連續排名靠後的省轄市、縣(市、區),將提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各地各部門將按照督察反饋意見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組織整改落實,相關情況將按要求向社會公開。
三、河南省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
秋冬季是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擴散、重污染天氣多發的季節,也是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最敏感、最困難時期。進入10月份以來,河南省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實,並根據重點行業績效評級結果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主要舉措和成效
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的目的是組織全省生態環境系統人員,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環境品質預測預警、駐廠監督、重點領域暗訪核查、問題線索督察問責、社會各界共同監督五項行動,通過對秋冬季污染天氣進行精準預報預警,對重點行業企業進行駐廠監管,對重點領域和管控工作進行全面暗訪核查,對管控措施不到位、問題突出的地區和部門進行嚴格督察問責,對各類環境問題發動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監督,嚴查違法排污、違反污染管控措施和失職瀆職行為,在全省範圍內推進污染減排措施落實,減少重污染天氣發生,全力保障年度目標任務完成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一是對污染天氣實施精準預報預警。由氣象部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和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專家團隊,每天對各市、不同區域、不同時段(7天以內)的氣象條件、環境品質級別、主要污染因子、污染濃度進行精準預測預報,指導各市按照分級管控有關要求,做好污染減排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有效減少重污染天氣發生、降低重污染天氣污染程度、促進輕度污染級別向良好天氣級別轉化。自2020年10月份以來,已開展全省研判4次,編寫全省空氣品質日報48期和大風揚塵、輕中度、重度污染預警專報8期,提出應急響應對策建議50余條次。
二是對重點行業企業進行駐廠監督。對全省污染物排放量大、超標排放頻次高、污染防治設施用電異常、對環境影響危害重的企業以及尚未淘汰落後産能企業實施駐廠監督幫扶,監督企業落實秋冬季污染管控指令情況,污染治理設施運作和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無組織廢氣收集處理、物料儲存運輸、裝卸密閉情況,以及落後産能和過剩産能關停淘汰情況。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每天出動省、市、縣、鄉4級環境管理人員約2700人,對3600余家企業實施駐廠監督和幫扶,其中,省級駐廠監督幫扶企業150家,市級駐廠監督幫扶企業245家,縣級駐廠監督幫扶企業2495家,鄉鎮駐廠監督幫扶企業769家。通過幫扶、督促整改,每天發現問題企業數從300家左右下降到50家左右,治污設施不正常運作的企業從5.5%下降為0.5%,未落實減排要求的企業從2.7%下降為0.7%,存在無組織排放問題的減少到0.2%。
三是對重點領域進行暗訪核查。全省組成100多個暗訪檢查組對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散煤治理、移動源污染管控、揚塵污染管控、秸稈禁燒、煙花爆竹禁售禁放等重點領域和各地落實秋冬季污染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暗訪核查。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檢查點位22656個,發現存在問題的點位13148個,發現環境問題21365個,其中,立行立改問題9264個,需跟蹤督辦問題12101個。
四是對精細化管控問題實施督察問責。組成三個督察問責小組對全省精細化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駐廠監督情況、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專項行動開始以來,三個小組行程近1萬5千公里,走訪檢查覆蓋各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的100余個縣市區,現場督察點位481個,發現問題69個,既交辦走訪檢查發現問題,也督辦暗訪核查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管控措施不落實等方面問題,對商丘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集中交辦,有效促進了問題整改落實。同時,將暗訪核查發現的問題,分類移交給省直相關職能部門,督促相關部門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履行行業監管責任,共同督促各地抓好整改落實。11月14日,12個省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組分別進駐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濟源10個省轄市(示範區)和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中國煙草總公司河南省公司等13個部門、單位,開展包括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在內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情況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督察工作。
五是對環境問題開展社會監督。通過新聞媒體和多種方式開展宣傳,增進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對專項行動的了解和理解,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的深厚氛圍。通過大力宣傳12369環保舉報熱線一號通,有效地發揮了社會各界廣泛監督作用。自10月31日起,每日在《河南新聞聯播》結尾播發12369環保熱線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宣傳廣告,在全省生態環境“兩微三號”新媒體矩陣開展網上宣傳,發佈《重污染天氣管控期間移動污染源管控措施告知書》等內容,累計發佈資訊42條;在河南環境“兩微三號”和河南電視臺法制頻道開設曝光臺,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例15例,瀏覽量超368萬人次,有效增強輿論監督的力量和實效。
開展專項行動以來,在有效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和促進污染減排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各項指標持續向好。截至11月16日,全省PM10濃度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優良天數為223天,同比增加53天,增加幅度全國第一,全國優良天數平均增加16天,河南省比全國均值多37天,全國337個城市中優良天數增加最多的前10個省轄市,有6個在河南省,並且前三名也在河南省,分別為平頂山增加78天,全國第一;許昌增加69天,全國第二;洛陽、南陽增加68天,並列全國第三。
二是污染管控成效初顯。9月25日以來,河南省氣象條件明顯轉差,污染過程頻發,通過精準預警管控,優良天數明顯增多。9月25日-11月16日,全省啟動了3次輕中度污染管控及1次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應急響應,全省取得優良天數38天,較去年同期(32天)增加6天,特別是,有些地市在周邊均是輕度污染的情況下,通過精準管控,成功獲得良好天。
三是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根據數據統計,10月16日全省啟動輕中度污染管控後,全省廢氣污染物日均排放量為268.5噸,與管控前(9月25日)排放量375.2噸相比減少107.4噸,減排比例為28.6%。其中磚瓦行業減排比例82.2%,水泥行業減排58.9%,陶瓷、焦化、碳素分別減排62.3%、37.6%、32.7%,廢氣污染減排效果顯著。
開展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評級和實施差異化管控情況
按照生態環境部《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要求,結合河南省實際,制訂了《河南省2020年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實施辦法(試行)》、《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機械加工等13個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部分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技術規定,將績效分級行業由生態環境部要求的39個擴展到52個,對部分績效指標進行了細化和完善,夯實了應急減排措施,細化了應急減排清單。經統計,2020年全省納入應急減排清單的工業企業為52457家,其中認定A級企業42家、B級企業310家、績效引領性企業467家。
河南省根據重點行業績效評級結果,細化每一家企業的應急減排措施,抓好應急減排措施落實,這既是秋冬季開展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工作的基礎和關鍵,也是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管控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最終成敗。下一步,將督促各地在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嚴格落實各項減排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堅決抑制污染升級。
一是嚴格管控措施。根據空氣品質狀況及天氣變化趨勢,督促指導各地嚴格預警響應,依法依規實行輕中度污染天氣管控,抓好重點行業管控措施落實,努力改善環境品質,增加優良天數。
二是確保執行到位。建立健全污染天氣預警、下達指令、響應反饋、效果評估等工作機制。所有管控措施都具體到每條企業生産線和每個工地,並逐項明確負責人;組織分析研判各個站點的監測數據變化情況,第一時間調度督查指標偏高站點周圍的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強化督導檢查和跟蹤問效,集中力量,確保管控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實施量化問責。管控期間,堅持當天評估、當天考核、當天排名,以監測站點數據變化和污染物排放量、工業用電量下降幅度為考核評估標準,對當天管控效果差的予以通報批評、量化問責,以硬責任落實硬措施,以硬作風完成硬任務,確保措施落實見效。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加強重污染天氣管理政策宣傳解讀工作,主動發聲、答疑解惑,及時回應社會各界關切。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對A級企業、績效引領企業、保障類企業不採取強制性減排措施。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動員社會公眾主動參與、共同監督,從而形成有效震懾。
下一步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措施
根據“十三五”規劃要求,河南省今年藍天保衛戰有兩項約束性指標,分別是PM2.5年均濃度和年度優良天數,到2020年底,全省PM2.5濃度需較2015年降低28%以上;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需較2015年增加12.8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省空氣品質雖然較往年有明顯改善,但主要指標仍然處於高位,進入秋冬季後,不利氣象條件和污染積累增多,完成國家下達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難度很大,在看到壓力的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攻堅不斷深入,環境治理思路更加清晰,經驗更加豐富,路徑更加明確,重點更加突出,措施更加精準,效果更加彰顯,已經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戰法”“打法”,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也更加堅定了打贏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因此,下步工作要緊盯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完成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目標任務,推動河南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讓優良的空氣品質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未來河南的金字招牌,不斷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成色。
一是堅決完成河南省年度、污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三五”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落後産能淘汰、“雙替代”、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鐵路專用線建設、老舊車輛淘汰等重點任務,大力抓好秋冬季各項污染減排措施落實,確保完成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三五”確定的目標任務。
二是精準科學依法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持續組織開展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加強活動的組織謀劃和調度推進,嚴查違法排污、違反污染管控措施和失職瀆職行為,抓好重污染天氣管控的重點時段,嚴格落實差異化管控和監管措施落實,減少重污染天氣發生,降低污染程度,積極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三是持續推進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加強協調調度,持續推進産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持續抓好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落後産能淘汰、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清潔取暖、淘汰老舊車輛、大宗貨物年運貨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公轉鐵”,以及國土綠化、生態廊道建設、綠色礦山創建等工作。
四是突出抓好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堅持把工業企業、散煤、移動源、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作為污染治理重點,不斷深化工業企業提標治理和無組織排放治理,推進農業領域燃煤改造和燃煤小鍋爐清理,集中開展移動源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行動,加大揚塵管控力度,逐步拓展污染治理領域,持續減少污染排放總量。
四、河南省生態環境執法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2020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局(以下簡稱“省執法監督局”)緊緊圍繞把廳黨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堅持忠誠擔當、公正廉潔、務實創新、奮力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綜合執法,聚焦鐵軍建設、聚焦執法辦案、聚焦污染減排、聚焦污染防治攻堅、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提升綜合執法能力,提高企業環境規範化管理水準,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為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發揮了積極的執法保障作用。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共9062起,累計罰款金額3.57億元。其中,查封扣押363起,移送拘留85起,移送犯罪46起。
圍繞污染攻堅,組織開展針對性專項執法檢查
1、組織開展春季揚塵管控工作暗訪暗查。2020年3月23日至3月27日,組織對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落實春季揚塵污染管控的情況進行了集中暗查。暗查組不打招呼、不發通知,沿省道、縣道等交通幹線規劃路線進行隨機檢查,共檢查各類點位296個,發現問題218個,其中,揚塵問題213個,國IV車輛問題1個,秸稈和垃圾焚燒3個,企業違法問題1個。對暗訪發現的問題,依法進行督促整改。
2、組織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行動。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自2020年3月開始,組織開展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專項執法行動分為“匯總梳理數據、無人機航測巡檢、異地現場核查、依法分類處理、抽查驗收”五個步驟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繪製了黃河生態環境基礎圖譜。組織無人機公司布設像控點約1.1萬個,出動航測無人機219架次,飛行約2034小時,採集航測原片約20.2萬張,製作形成黃河干流河南段約3000平方公里的無人機正射影像,判讀標定出疑似點位圖斑約1.4萬個,完成黃河干流首次生態環境掃描式體檢。二是繪製了黃河干流河南段污染源圖譜。5月18日至30日,對前期標定的疑似點位逐一進行現場核查,共核查疑似點位14769個,查實問題線索8175個。現場執法人員對所有污染源的位置資訊、影像數據等相關資訊資料,利用執法APP終端準確填報,初步建成黃河干流堤內區域污染源數據庫,查清了黃河干流生態環境現狀。三是整治了黃河干流河南段一批污染源。省攻堅辦向沿黃各省轄市交辦黃河干流問題線索8175個,查實問題8056個,已完成整改7990個,整改完成率為99.81%,整治了黃河干流河南段一批污染源,保障了黃河干流生態環境。
3、組織開展全省排污單位一體化專項執法行動。圍繞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執法效能,提升服務水準,促進排污單位生態環境管理規範化,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品質,根據省廳年度工作安排,2020年4月至10月,組織開展了全省排污單位一體化專項執法行動。一體化專項執法行動做到了三次“首次”。一是首次把建立健全排污單位環境管理制度作為執法監管重點。省執法監督局結合河南省實際,出臺了《河南省企業環境規範化管理指南》,對照法律法規和攻堅任務要求,細化環境管理為企業行政管理、環保管理制度執行、污染治理及排放控制等六大項26小項;以信函形式將《指南》發給各排污單位,全省共計發放《指南》34626份,指導全省排污單位建立健全環境管理制度。二是首次開展全面執法檢查。創新開展一體化執法,推進環境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推動分類、分段式執法檢查向全方位“體檢式”執法檢查方式轉變。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全省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督查考核與重點排污單位核查統籌結合,通過開展一體化執法,把排污單位存在的各類環保問題一次性發現到位、服務指導排污單位一次性整改到位、把排污單位違法行為一次性查處到位,切實減少執法頻次,提升執法效能,強化排污單位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催生自主治污動能,大力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品質。三是首次摸清了河南省排污單位環境管理狀況。全省開展一體化自查的排污單位共37487家,摸清了排污單位的環境管理水準和主要問題。開展重點排污單位省級異地核查,共發現涉嫌環境違法重點排污單位378家,涉嫌環境違法問題619個,環境管理問題2260個,均由核查人員現場填寫交辦單轉各地依法查處整改。
4、持續開展散亂污綜合整治工作。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共發現“散亂污”企業或其他生産經營者 1891家,已整治完成914家。其中,關閉取締類1526家,已整治完成833家;搬遷整合17家,已整治完成5家;提標改造類332家,已整治完成76家;縣區未核準散亂污數16家。其中工業“散亂污”1310家,農業“散亂污”140家,服務業“散亂污”384家,黑加油站57家。“散亂污”綜合整治工作有效遏制打擊了散亂污“死灰複燃”苗頭,取得顯著成效,對全省污染防治攻堅取得勝利發揮積極作用。
5、組織開展涉揮發性有機物專項執法行動。2020年7月19至9月9日,分4個輪次對全省6757家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行業企業,以及加油站、儲油庫的油氣回收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抽調市、縣400余名執法、監測、監控業務能手,配備50多套攜帶型VOCs分析儀和手持式微風風速儀等檢測設備。設立值班電話及專家熱線,組織涉VOCs行業專家、業務處室人員和律師提供技術、政策、法律等諮詢服務,採取四項措施,全方位保障專項執法行動順利進行。一是堅持異地檢查與錯位檢查相結合。組成18個專項執法檢查組,採用異地交叉檢查的方式開展。專項執法行動與生態環境部夏季監督幫扶錯位進行,確保區域全覆蓋,不留檢查死角。二是堅持幫扶企業與打擊惡意違法相結合。通過送“政策”、送“知識”、送“法律”,把相關行業標準和控制要求、治理技術和規範送到企業手中。發放相關資料共計3萬餘份,引導企業自我發現問題、及時主動整改,提高企業治理VOCs主體責任意識,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準。針對偷排、篡改或者偽造監測數據、以逃避現場檢查為目的的臨時停産、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應急排放通道、不正常運作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涉嫌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高位交辦、上限處罰,給予嚴厲打擊。三是堅持現場檢查與現場教學相結合。8月10日至21日,省執法監督局精心組織,從省內高校、省科學院、中石化濮陽分公司聘請相關專家,抽調執法業務骨幹和監測業務骨幹組成3個現場教學小組,針對化工、工業涂裝和包裝印刷等重點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進行現場教學54場,培訓人員800余人。通過理論講解和實地演練,充實了檢查人員對於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理論知識,鞏固了現場檢查要點,解決了“查什麼、怎麼查”的問題。四是堅持專項行動與日常執法相結合。
此次行動,全省共檢查企業4847家,正常生産2684家,停産2163家。發現存在問題企業2912家,各類問題共8286個,其中,立行立改問題3012個,跟蹤督辦問題5274個。通過專項執法行動,全省臭氧污染明顯改善,優良天數明顯增多,與2019年7月、8月、9月相比,優良天數分別增加了7天、4天、8天。
6、組織開展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生態環境專項執法檢查。2020年8月28日至9月5日,組織開展了高速公路服務區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共檢查高速公路服務區299個,在使用272個。其中151個服務區存在環境問題,佔總服務區的50.5%。在存在環境問題的151個服務區中,有114個存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問題,63個存在餐飲油煙方面的問題,53個存在加油站方面的問題,有13個存在其他方面的問題。針對檢查發現的各類環境問題,向各地下發了《關於依法查處高速服務區環境問題的函》督促其依法依規進行查處、整改。
7、組織開展磚瓦窯企業異地核查專項行動。202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組織全省200名執法人員,在全省開展了燒結類磚瓦窯企業異地核查行動。共核查企業1118家,發現問題企業 536家,交辦環境違法問題和環境管理問題1142個,存在問題企業佔比達47.9%。對發現的問題高位交辦,要求各地市生態環境局高度重視,將問題查處整改作為秋冬季環境污染攻堅的重要抓手,按照部門職責明確分工,一企一檔,挂帳消號,務求問題查處整改到位。
8、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現場核查。從全省抽調環境執法業務骨幹,組成18個暗訪核查組,從2020 年10月19日開始12月31日結束,分4輪次進行。暗訪核查採取集中檢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問題多發,PM2.5 濃度居高不下,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縣(區)採取集中暗查、高位交辦、公開曝光的方式進行。暗訪核查組壓茬對交辦屬地的環境問題查處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督促政府、企業整改到位。第一輪暗訪檢查組共檢查點位數11743個,發現存在問題的點位數7219個,存在問題總數12374個。其中,立行立改問題數5061個,跟蹤督辦問題數7313個,其中,涉嫌環境違法問題數2054個。目前第二輪正在有序開展中。
聚焦群眾關注問題,加大投訴案件查辦力度
今年以來,全省共受理各類投訴舉報31171件(生態環境部轉辦264件),同比下降11%。其中12369熱線電話17287件(省廳環保熱線受理轉辦6461件,同比下降23%),網路舉報1908件,微信11829件,其他舉報147件。舉報投訴受理工作均做到了事事有回復,件件有落實。主要舉措有:
1、暢通舉報渠道。在全國率先實行全省“一號通”,暢通優化了環保舉報投訴渠道。2020年9月30日,正式啟動環保舉報投訴全省“一號通”,全省12369環保舉報熱線實行“統一受理,分級處理,聯網統計,數據共用”,統一實行人工接聽,取消語音提示及縣(市)、區轉接功能,更方便了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的舉報。
2、強化案件辦理。對受理的舉報案件,省廳可以統一查閱分辦,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省轄市負責分辦調查並按規定時間回復。目前正在制定分級查辦規定,對跨省轄市的案件、污染嚴重的案件、重復投訴的案件,報廳領導審批後,由省級按時限直接查辦。其他案件由所屬省轄市按時限組織查辦。查辦品質由省市兩級把關,切實提高查辦效率和品質。
3、完善有獎舉報。今年以來,依據省廳下發的《河南省環境污染舉報獎勵實施細則》全省發放獎勵金46.282萬元,省本級發放獎勵金11.616萬元,受獎人員7098人次。為擴大舉報有獎工作實施範圍,目前,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正在積極推進《河南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基金管理辦法》出臺。新《辦法》具有四點顯著特點:一是新《辦法》明確規定了舉報獎勵基金來源,明確規定了省級、市級的基金管理機構及相關職責。通過理順和明確部門職責,將大大提升基金管理效能。二是新《辦法》對預算安排、資金申請、支付方式、資金追繳、監督措施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新增每條10元線索獎。三是擴大了獎勵範圍。增加條款內容涉及涉刑涉拘、礦山開採、散煤治理、新建鍋爐、移動污染源、土壤污染、醫療廢物等方面。四是縮短了支付時間。新《辦法》明確規定舉報的問題一經查實即發放獎金。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新《辦法》儘快出臺,調動全社會參與環境違法問題舉報的積極性,助力環境污染攻堅。
來源:河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