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方快訊

綠色發展立潮頭——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戰綜述

2021-02-20 來源:人民網、廣東生態環境

2021-02-20 來源:人民網、廣東生態環境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水藍天激蕩新時代綠色發展巨瀾。
  2020年歲末,廣東“碧水保衛戰”東莞前線傳來捷報,監測數據顯示,歷經一年考驗,該市原有3個劣Ⅴ類國考斷面水質全年消除劣Ⅴ類。至此,廣東全省原有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部“清零”,水環境品質實現重大改善。
  “廣州空氣品質全面達標!”2020年12月30日夜,廣州塔“小蠻腰”打出這耀眼字幕,為3年“藍天保衛戰”寫下靚麗注腳——2020年,廣州首次實現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面達標。
  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低至22微克/立方米,優於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創2014年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成績。
  2020年,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35.61億元,連續七年穩居全國第一。
  治污、減排、降碳,南粵大地污染防治攻堅戰一個個戰績輝映碧水藍天。
  這是2018-2020廣東3年污染防治攻堅的成績單;這是廣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勇立新時代潮頭譜寫的綠色發展新篇。
▲2020年12月30日夜,“小蠻腰”亮出“廣州空氣品質全面達標”字幕
牢記囑託,勵精圖治
背水而戰戰出碧水長流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調研時,要求廣東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彼時廣東還有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記挂於心。
  殷殷關切,指明前進方向;諄諄囑託,化作奮進力量。
  2018年12月16日,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為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第一總指揮、總指揮聯合簽髮指揮部一號令,吹響2020年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面殲滅戰衝鋒號。
  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9個治污攻堅戰場。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以及其他省領導親自挂帥督戰,相關地市市委書記、市長領銜出征,千軍萬馬披掛上陣。
  兵貴神速。迎著2019年第一縷春風,茅洲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誓師大會在東莞長安鎮舉行,掀開廣東省市攜手、系統治水、決勝治污大幕。
▲2019年2月12日,茅洲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誓師大會在東莞長安鎮舉行
  茅洲河是總書記記挂的廣東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之一。這裡有全省治污攻堅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珠三角經濟起飛,該河兩岸企業、人口爆髮式增長,令這條流經深圳市和東莞市長約33公里的茅洲河水質惡化,氨氮、總磷等指標超過地表水Ⅴ類水質標準十幾倍,被媒體稱作“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
  攻堅不怕硬,克難不畏重。省生態環境廳整體謀劃,2年15次協調會布陣施策,推動流域上下游合力治污,實施“系統治水、挂圖作戰”的治水新戰略。
  面對“硬骨頭”,深圳市委市政府意志如鋼:“所有工程要為治水工程讓路”。挑起千鈞擔,東莞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調集精兵強將集中攻堅。
▲治理後茅洲河實現從黑臭河水到河清岸綠的蛻變
  以大兵團作戰推進流域整治項目落地,用“繡花針”的功夫開展流域精細管控,提高系統治污和精準治污的成效。兩市累計投入約390億元,新建污水管網2285公里,最高峰時有10000多人在數百個施工作業面同時開展工程建設。深圳累計完成2482個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工程改造,東莞完成12469棟排水戶雨污分流、29992棟排水戶末端截污。
  “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的治水模式,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治水成效。2019年11月,茅洲河共和村國考斷面水質首次消除劣Ⅴ類,實現歷史性轉折。2020年,茅洲河共和村斷面由劣V類跳級提升至Ⅳ類,達到1992年以來最好水準,告別了黑臭三十年的歷史。
  深秋汕頭,練江海門灣入海口,漁船成排,波光明凈,白鷺翩翩掠過。俯瞰練江,昔日“黑龍”漸變清澈。
▲經過強力整治,練江河水清澈、河面整潔
  誰能想到,就在兩年多前,這條流經揭陽、汕頭粵東兩市、全長72公里的練江,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稱之為“污染最重”的河。除了流域內600多萬人的生活污水,以印染廢水為主的工業廢水是練江的另一個主要污染源。
  練江岸畔有幾座特殊小屋,這是汕頭市領導駐點治理練江指揮前移的工作住所。為“明責知責、真抓實幹”,全市黨政領導包乾練江流域15條主要支流治理,按照要求,包乾領導每月至少一次在駐點現場辦公。
  作為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部門,省生態環境廳為把“一市一策一專班”服務落到實處,每月至少一次赴汕頭、揭陽兩市實地督導協調。
  為治污染源頭,在加快管網建設治理生活污水的同時,汕頭、揭陽兩市大力推進潮南、潮陽、普寧三地印染園區建設,實施企業入園生産,集中治污,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開闢發展與環保共進新路徑。
▲印染企業入駐汕頭市潮陽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
  汕頭市生業織染有限公司是首批入園建設、率先投産的企業。公司以入園為契機升級節能染缸,這比傳統的浸染方式節省40%用水和超20%用電,生産效率提高25%以上。
  苦幹、實幹、精準施策,治水、治産、治城相融。跨過環保危機,練江整治既是一場生死劫,更是一次脫繭蝶變的新生。
  新生在碧水中綻放。全省9個國考斷面水質在2020年全部消除劣V類,實現攻堅目標;部分斷面達到Ⅳ類,實現“兩級跳”。
▲經過科學有效治理,惠州沙河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歷經三年治污攻堅,全省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十三五”期間建成通水生活污水管網3.37萬公里,是“十二五”建設總量的3.3倍。
  治差水,保好水,守護老百姓的“水缸子”。為進一步保護東江、西江、北江、韓江等大江大河水質,廣東與廣西、福建、江西等省(區)積極推進跨界河流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實施,相鄰地市加強污染聯防聯治協作,入粵河流跨省界斷面水質持續改善。
  背水而戰,碧水長流。嶺南水鄉,南粵水更清。
協同控制,示範引領
保衛藍天迎來彩練當空舞
  2021年元旦,每一位廣東人都收到了一份賞心悅目的新年禮物——“開門藍”:陽光明媚,碧空如洗,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空氣品質全優。
  比這更讓人們賞心悅目的還有:2019年7月23日,“大暑”節氣,廣東多地出現大彩虹。2020年6月、9月,廣東更是多地出現雙彩虹美景。2020年9月24日傍晚,廣州市區連續兩天雙彩虹當空舞。
▲廣州雙圓彩虹刷屏朋友圈
  人們驚喜若狂,爭相拍照。一時手機轉發霸屏,資訊飄蕩長空。
  誰持彩練當空舞?
  那是無數雙心有環保、情係環保、致力環保的人們的大手捧出的、辛勤奮鬥的雙手托舉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藍天彩虹是保衛得來的。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0年,廣東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5.5%,創近年來最好水準。
  得益於早發現、早研究、早行動,自2015年起,廣東空氣品質六項指標連續多年整體達標。2018年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從全國大氣防治原有三大重點區域“退出”。然而,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當前大氣污染防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粵港澳大灣區面臨臭氧和PM2.5二次污染防控的巨大挑戰和引領中國空氣品質改善的歷史使命。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支援二次污染防控的雄厚基礎,有能力先行先試探索出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的中國模式。”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放眼全國,向廣東大氣污染防治提出建議。
  一個模式,全面探索。廣東大氣污染防治朝著“以臭氧污染防控為重點、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引領中國空氣品質改善”的新目標,在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新征程上奮力攻堅。
  “開了這麼多公交車,就數這種純電動車最舒服,無油煙,噪聲也小。”有著36年駕齡的陳師傅對電動公交車讚不絕口。
▲廣州純電動公交車
  2018年廣州加快公交車電動化步伐,投入上百億元,新建充電樁4353個、投入純電動公交車11225輛,實現了全市公交車100%純電動化。僅此一項,一年可為廣州減少氮氧化物約兩萬噸,約佔全市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10%。
  電發出去就是錢。面對納稅大戶,廣州壯士斷腕,2018年先後關停位於市中心的廣州發電廠、旺隆電廠、粵華電廠等9台燃煤發電機組。2019年廣州提前一年完成省下達該市三年減煤199萬噸任務。
  幾年來,廣州按照“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的治氣“九字訣”,並以“一張藍圖幹到底”的精神,不斷深入推進各項大氣治污工作落實,推動大氣環境持續改善。
  2018年PM2.5實現達標的還有廣州的近鄰——佛山。該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主任;建立健全“市區鎮村組”五級聯防聯治環保問責機制;在全國首創黑煙車限行抓拍扣分處罰;全市全天24小時禁行黑煙車。“佛山藍”正成為這座製造業名城的靚麗底色。
▲佛山市南海區環境保護監測站技術人員實時監控動態畫面,對抓拍證據進行審核
  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PM2.5首次全部達標。
  PM2.5濃度在下降,臭氧(O3)濃度卻在上升。監測數據顯示,廣東省O3濃度波動上升,從 2015年的126微克/立方米逐年攀升到2019年的158微克/立方米,逼近160微克/立方米的國家二級標準限值。2019年臭氧作為廣東空氣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為64.1%。臭氧污染成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攔路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20年初,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以完成約束性指標為首要目標,以臭氧污染防控為重點,形成“突出減排、狠抓重點、精準降超、應急削峰、省市聯動、區域聯治、專班指導、探索示範”的32字治氣新思路。省生態環境廳創新舉措,邀請省內外有關科研單位組建省大氣污染防治“硬任務”攻關攻堅中心,並統籌協調5家科研單位團隊駐點,對口幫扶重點地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把論文寫在大地,把科研做在治污攻堅第一線。
  肇慶是重點幫扶城市之一。七年前,廣東首次按空氣品質新標準排名時,這座山水城市卻在全省“墊底”,令全市譁然。知恥後勇的肇慶大力推進科技治污。“科學”和“管理”雙閉環工作機制的建立,推動了肇慶市藍天保衛戰工作向精細化、縱深化發展。2020年肇慶空氣品質排名躍居廣東省第13位,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
  氣象不可控制,減排才是硬道理。為做好臭氧污染防控,2020年初始,全省各地對佔全省VOCs排放總量76%的5650家重點監管企業實施銷號式綜合整治。自5月起,省生態環境廳啟動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達標排放“百日服務行動”,分批分組對各地市VOCs銷號式綜合整治進行全覆蓋現場幫扶指導,規範企業排放管理行為。9月又發起保衛藍天“百日衝刺”行動。
▲執法人員現場檢查企業廢氣治理設施運作情況
  “回過頭看,兩項行動為實現2020年廣東空氣品質達標打下堅實基礎。”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負責人説:“這一年我們的工作都是以日計,可謂一天都不容有失。每天我們都會在微信工作群裏盯著這些數據,加強污染治理。特別是加強輕微污染天氣的應對,實施臨界污染天‘搶’優良天。”
  監測數據顯示,9月23日“百日衝刺”行動以來,全省AQI達標率同比改善17.4個百分點,為全年貢獻4.4個百分點,也為打贏2020年藍天保衛收官戰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援。2020年全省臭氧濃度為138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下降12.7%,實現四年來PM2.5與臭氧首次同步下降。
  空氣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需要更多的“源頭”治理。先行者再出發。作為國家低碳省試點,廣東積極探索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推動經濟、能源、産業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廣東是全國核電利用第一大省,也是“西電東輸”用量大戶,近年來風電産業也步入快車道。各種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為廣東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注入綠色動能,也為南粵大地送去風清氣朗的一片蔚藍。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廣東消納清潔能源電量3082億千瓦時,按照等量替代煤電測算,達到了減排二氧化碳約24188萬噸的效果,以平均每畝樹林減排1.336噸二氧化碳折算,相當於植樹約18105萬畝,植樹面積約等於16.2個廣州。
  藍天彩虹就是這樣日積月累,回報澄清的天空;大自然就是這樣天道酬勤,給人們以美好饋贈。
有堵有疏,有舍有得
建設南粵秀美生態家園
  “水變清了,又有魚蝦了!”韶關市翁源縣上壩村村支書何奉明感嘆道,“大寶山礦新山片區廢棄礦山的修復,最大受益者還是我們這些住在山腳下的村民。”
▲韶關大寶山新山片區礦山修復前後對比
  由於廢棄礦山帶出酸性污水,下游上壩村的橫石水曾經長期重金屬超標,魚蝦絕跡。韶關被確定為全國十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後,通過“省市共建”,共投入超過20億元,完成90多家涉重金屬企業整治提升,全面落實145項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實施污染源頭控制,化解區域環境風險,橫石河水質也從Ⅴ類穩定上升至Ⅲ類。
  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等5市,作為污染地塊環境監管國家試點,創新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規範化開發利用,讓一塊塊污染地塊煥發新生。部分鋼鐵、化工企業遺留地塊經過嚴格的監測調查和修復,華麗變身公園、寫字樓。
  “之前一噸樹脂危險廢物(以下簡稱危廢)焚燒處置費要1.1萬-1.2萬元,最高時達1.5萬元;2019年10月起,降至8000-9000元,現在不到6000元了。”在廣東松下電子部品(江門)有限公司的危廢貯存倉庫裏,公司環保負責人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讓松下等危廢産生企業直接受益的是江門市一批新建危廢處理處置設施的建成投産。2020年底該市危廢處置能力達到55.8萬噸/年,較前兩年增加了129.6%。曾因危廢問題被生態環境部約談的江門市的嬗變,折射了廣東全省危廢工作的巨變。2018年底,廣東這項工作還在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中被專項督察;一年多後,卻作為先進典型在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發言。
▲江門華新水泥(恩平)有限公司為危險廢物找到好歸宿
  有堵有疏。在推進危廢資訊化管理、跨省聯防聯治、加強環境執法的同時,廣東大力推進危廢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從2016年的320萬噸/年增長至2020年的770萬噸/年。
  “無廢城市”建設讓深圳越來越凈、越來越美。圍繞建築廢棄物、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深圳構建了58項建設指標,設立了100項建設任務。截止2020年底,已完成36項指標、76項任務,其中有8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2018-2020年期間,廣東共安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相關資金329.28億元,推動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體系,建設美麗鄉村。
  目前,廣東已有22個市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3個區縣榮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有舍有得。自2018年起,順德將村級工業園改造作為“頭號工程”,在順德大區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再革命”“效率再革命”。通過拆除、整理、提升,騰出來近100平方公里的優質土地空間,在此基礎上打造出一批智慧、生態、安全、人文、美麗的現代主題産業園。
  “在推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通過環保引領和倒逼,加快産業轉型升級,讓發展更高效。”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負責人介紹,2018年以來全省加強“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排查整治,全省累計壓減鋼鐵落後産能357萬噸。落後産能的淘汰,為全省戰略産業、新興産業發展,騰出寶貴的環境容量與空間。
▲在中山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幫助下,洋紫荊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VOCs綜合治理設施,對廢氣的處理率達到了95%以上
  處罰不是目的,規範才是根本。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廣東省強化企業環保服務,6000多家企業被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6類工業企業免於現場執法檢查,對輕微違法行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指導企業及時改正,助力企業復工復産。
  有破有立。雖是冬日,廣東第一大島——東海島重大項目建設卻“熱火朝天”。寶鋼股份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巴斯夫等三個投資分別超100億美元重大産業項目落戶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或建成投産、達産增效,或落地建設,為助力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添上濃重的一筆。
▲湛江東海島上“巨無霸”項目雲集、實施綠色發展、打造迴圈經濟
  “在適宜的地點發展合適的項目。”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負責人指出,按照“該嚴則嚴、能簡則簡”要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大力推進環評改革。牽住“三線一單”制度的“牛鼻子”,在全省劃定2383個陸域、海域環境管控單元,實施“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差異化管控,構建區域高品質發展新格局,讓強者更強、優者更優,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發展更充分。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精明的廣東人在治污攻堅中算起了經濟賬,真切感受到了環境治理帶來現實的生態“紅利”。
  以茅洲河為例,幾年來的治理讓2萬多畝土地得到釋放,河道沿線成為産業轉型和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據專家初步測算,茅洲河深圳段累計完成治水投資380億元,但釋放土地價值即達1200億元。一批批高新技術企業相繼入駐、一座座科創與孵化平臺落地紮根,生態紅利持續釋放。根據《廣東萬里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到2030年全省將建成1.6萬公里碧道,掀起廣東新一輪治水大幕。
  經濟更發展,環境更美好。2020年廣東省GDP突破11萬億元,再創新高;生態環境品質也達到五年來歷史最好水準。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新畫卷在南粵大地徐徐展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引領下,廣東將繼續砥礪前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譜寫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來源:人民網、廣東生態環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