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上強調,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江蘇一直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近期,省生態環境廳專門印發《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意見》,對於提高生物多樣性基礎保護能力,加強生物多樣性系統保護,落實生物多樣性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要求。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將對《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意見》進行解讀、發佈,並介紹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情況。
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有: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南京大學環境規劃院院長助理蘆昱、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申衛民、南京市溧水生態環境局局長曹智斌、鹽城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美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由我主持,我是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朱玫。
首先請朱德明處長對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意見》進行解讀。
朱德明:首先歡迎同志們來參加這次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聞發佈會,在此,向各位媒體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江蘇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表示衷心地感謝!
去年,我們舉行過一次發佈會,主要介紹了前幾年江蘇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了江蘇生物的豐富多彩。專家們也向大家介紹了現場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很多珍稀瀕危動植物。這一年來,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成為繼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之後,生態環境領域又一個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提出,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上,李克強總理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紮實做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
為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去年,我們召集了多次專家座談會,赴數地生物多樣性觀測樣地、站點實地調研。最近,江蘇省出臺了《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意見》,目的是明確今後五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到2025年,物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重點生物物種種數保護率超過90%,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存和持續利用,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公眾保護意識和參與程度普遍提高。
這個文件的重點:一是提高生物多樣性基礎保護能力。主要包括開展例行監測評估、開展以長江江豚為重點的水生生物監測,對水生生物監測等頻次提出了量化標準;深化本底調查、構建觀測網路,明確重點保護對象、建立生態環境改善“指示性物種清單”等。二是加強生物多樣性系統保護。主要包括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加大生態廊道建設、嚴控外來入侵物種、強化監管執法等,進一步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監管能力水準。三是落實生物多樣性保障措施。主要是推進立法進程,開展江蘇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前期立法工作,加強資金投入力度等,健全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體系。四是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創新公眾參與途徑,加強國內外合作,把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普及到基層保護管理單位與校園、社區、企業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努力做到全民宣傳、全民關注、全民參與。
我們計劃5月初,將在南通市開展今年的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紀念活動,到時歡迎各位媒體界朋友光臨指導。
最後,我給記者們看兩組照片,大家從中可以看出江蘇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成效。
一是長江江豚保護情況。去年11月14日,在南京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生態系統恢復一個重要指標是看生物多樣性是否得到改善,水清了只是一個表像。20世紀80年代萊茵河流域沿線國家把鮭魚洄遊作為生態恢復的標準,只有在上游捕撈到鮭魚,才能説明全流域污染治理真實有效。被人們稱之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已經成為極度瀕危物種,江豚數量的恢復要靠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修復。2020年,省政府下發《關於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0〕58號),旨在回復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功能,豐富長江生物多樣性。從上圖中可以看出江豚保護效果。
二是灌河口整治。生物多樣性由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和遺傳因子三個方面組成。從我們的衛星遙感圖片中可以直觀看到灌河口治理的效果。
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請各位記者朋友進行提問。
新華日報許海燕:作為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具代表性地區,《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工作意見》出臺後,鹽城將如何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張美蘭:大家好,我是鹽城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美蘭,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進行溝通交流。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和裏下河典型瀉湖型湖蕩濕地,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鹽城濱海濕地先後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成員、“東北亞鶴類保護網路”成員、“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徙網路”成員,是我國十七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2019年,鹽城黃海濕地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鹽城在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我們將按照省部署要求,著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工作責任落實。建立健全“政府主責、部門協同、社會監督”的責任體系,進一步明確相關鎮區屬地管理責任、權屬部門主體責任、環境執法部門執法監督責任、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管理責任,形成各盡其責、各負其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責任體系。二是抓環境綜合執法。嚴守“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機制,從源頭上保護好自然生態。積極推動自然生態保護綜合執法,持續開展綠盾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生物多樣性保護行為。認真貫徹《鹽城市黃海濕地保護條例》,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立法,通過立法擰緊生態環保剛性約束。三是抓科技支撐建設。按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推動自然生態保護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評估,及時掌握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四是抓環境宣傳教育。持續開展“綠色人物”“生態衛士”等評選活動,推動全民共治,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省廣電總臺融媒體中心陳超:據我們了解,近年來南通市在生態環境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特別是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通的時候對南通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我想問一下,南通下一步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有何打算?
申衛民:南通市濱江臨海,是長江、東海、黃海三水交匯的地方,也是萬里長江的入海口。南通在歷史上對自然保護就十分重視,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張謇興建的南通博物苑的4個陳列館中就開設有自然館。這個自然館裏面主要展陳南通江海資源標本。目前,南通市作為全省14個首批開展調查的地區,完成全域本底調查試點工作,調查顯示全域範圍內共記錄物種數2234種,生物多樣性資源蘊藏豐富。
在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來南通視察的前夕,多年不見的江豚在南通江面出現,這個公園已經成了市民打卡地,最近一段時期,南通市民經常會在江邊看到嬉戲的江豚種群。我們也歡迎廣大記者朋友去南通現場考察。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以省廳《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為抓手,繼續鞏固本底調查成果。做好南通軍山南麓自然保護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展南通沿海濕地及長江口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動態監測與評估。積極探索開展生態監測和評估,依託省環境監測中心駐南通站eDNA方法監測,對長江江豚及珍稀魚類物種展開專項調查。監測勺嘴鷸等遷徙候鳥運動規律,為長期動態監測搭建基礎數據,為美麗江蘇建設貢獻南通力量。
省廣電總臺新聞廣播查多:我們省內在區縣一級層面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對下一步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哪些安排?
曹智斌: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廣電總臺新聞記者的提問。我來自南京市溧水區。溧水區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2019年,在省廳的關心指導下,溧水區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一直以來,溧水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2017年,我們聯合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開展了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通過調查在溧水區發現了秤錘樹、白鶴、小天鵝、白鷴、中華虎鳳蝶、拉步甲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16種。在無想山區域發現的白鷴,確認為該物種的最北分佈記錄,證明了溧水區生態保護工作的成效。在無想寺水庫及周邊溪流發現了對水質要求極高的馬口魚,反映了該區域良好的水質狀況。去年,依託本底調查成果溧水區組織編制了《南京市溧水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在全區劃定了12個優先區域,提出了7個優先領域,25個優先行動和21個優先項目,成為未來10年溧水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下一步,溧水區將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繼續深入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試點建立區級可考核、可評估的生物多樣性指標體系;二是在石臼湖重要濕地建設科普宣教中心、智慧監測、科研中心等,利用環境DNA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探索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三是結合溧水地方特色生物資源和生態優勢,探索將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旅遊、自然教育、研學深度結合,為溧水區打造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提供我們的生態貢獻。
江蘇工人報趙葉舟:碳達峰和碳中和是近期的熱搜關鍵詞,減污降碳也是我國“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中心工作,那麼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什麼關係?能否做到協同推進?有哪些具體路徑?
蘆昱:大家都知道,降碳工作需要雙管齊下,既要實施碳減排也要實施碳捕集。碳減排主要依靠産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生産生活領域節能等手段實現,碳捕集則主要依靠溫室氣體工程捕集和生物捕集手段來實現。溫室氣體工程捕集技術不僅經濟代價高,而且還處於研究和試驗階段,因此當前生物捕集有著非常大的應用前景。我們可以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篩選高固碳特性的造林綠化樹種,建設生態固碳公益林;我們也可以建設淡水濕地水草床生態系統(水下森林)和海洋濕地海草床生態系統(海洋森林),在提升淡水和海洋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固碳;還可以建設全省風電風機智慧監控調度系統,在候鳥遷徙期根據鳥群的遷飛路線和實時位置精準調控不同區域的風機停機和開機,這樣既能保證候鳥的安全遷飛、又能在候鳥非遷徙期在全省布設更多的風機實現能源結構的根本轉變。
主持人: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要內容就發佈到這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積極參與,也感謝在座的各位同事和專家的光臨。
還有件事情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路過廳裏的院墻,可以看到我們的薔薇花已經含苞待放了,從前年開始,每年以花為媒,通過薔薇花搭建了一個與公眾交流的平臺。今年“薔薇花信”的主題和大家先預告一下——保護生物多樣性 共建美麗家園,和這場新聞發佈會的主題也是密切相關的。
今年的“薔薇花信”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生態裏發現生命,第二個階段,在生命裏守護生態,第三個階段,生命生態共建共用。歡迎各位媒體朋友持續關注,也感謝大家廣為傳播。謝謝!
原標題:《全文實錄 |<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意見>解讀新聞發佈會》
來源:江蘇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