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方快訊

馬鞍山如何打造長三角的“白菜心”?

2022-06-22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06-22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安徽省馬鞍山市有一個心願,一個打造長三角“白菜心”的心願。
  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高品質發展理念對這顆“白菜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生態優,更要産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於是在馬鞍山,一條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與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統籌推進的新路正被奮力闖出。
薛家洼生態園正逐步成為馬鞍山市的城市生態客廳。濮勇攝
  長江岸線的蛻變
  站在位於長江東岸的薛家洼遠眺,水光瀲艷、水鳥翩翩,江豚戲水的場景時隱時現。但在“三姑娘”陳蘭香的記憶裏,薛家洼之前景色並非如此。
  漁民出身的“三姑娘”陳蘭香,自小以船為家。她熟悉的薛家洼,一直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臟亂漁港。“非法碼頭林立,亂搭亂建嚴重,江面垃圾氾濫,散亂污企業環繞。”提到之前的薛家洼,陳蘭香苦不堪言。
  薛家洼位於馬鋼股份廠區和馬鞍山兩個中心城區(雨山區和花山區)交匯處,曾經是散亂污企業、非法碼頭、固廢堆場、畜禽養殖場聚集地。由於沒有任何市政污水處理設施,佔地近千畝的薛家洼區域內,各類污水直排長江,直接影響長江水質。
  薛家洼只是馬鞍山曾經長江生態頻亮紅燈的一個縮影。過去的馬鞍山,153家非法碼頭散落長江干支流、704家“散亂污”企業遍佈長江岸線、4823個入江排口溯源不清、35條黑臭水體交錯市域範圍……
  變化,從2018年開始。2018年馬鞍山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2019年借“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契機,全面實施23公里長江馬鞍山段東線綜合治理。
  幾年之間,馬鞍山拆除長江幹、支流非法碼頭153家,船舶修造企業34家,清退長江岸線約10公里、灘地1000多畝;2984戶10757名漁民告別“水上漂”;整治散亂污企業719家,整改提升各類企業156家,整合搬遷12家;完成長江1公里範圍內造林1.48萬畝、還濕0.99萬畝。
  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原先臟亂差的生産岸線打造成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和景觀岸線,生態文明的底色越來越靚麗。
  “礦山傷疤”的轉型
  馬鞍山因鋼而興,因鋼立市。回溯歷史,位於東郊的向山地區,是馬鞍山産業的發源之地。近百年的採礦史,為向山地區留下的,除去被譽為“馬鋼糧倉”、為馬鋼公司輸送了2億噸鐵礦石的功勳礦山——凹山鐵礦,還有大大小小各種礦山。
  長期不斷的開採,以及部分小型礦業公司的無序開採,導致植被破壞、水源污染、地質災害等多種生態環境問題,向山成了一塊千瘡百孔、異常顯眼的“生態傷疤”。
  “向山是馬鞍山的發源地、城市起步區,歷經百年開採,在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環保欠賬。什麼時候向山地區治理好了,馬鞍山資源型城市轉型才算成功,才能走出高品質發展之路。”馬鞍山市委主要領導表示。
  去年,馬鞍山舉全市之力打響“向山大會戰”。運用 EOD 模式,總投資84.87億元,啟動向山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在此過程中,礦山修復、基礎設施提升等44個重點項目拉開生態“骨架”,智慧製造、節能環保、文旅康養等新興産業充實生態“內涵”,而“三棵樹”項目便是其中典範。
  “三棵樹”項目採取“礦山治理+特种經濟林一二三産融合”的模式,圍繞丁山礦與凹山湖西側的380畝區域實施。種植元寶楓、山桐子、杜仲三種樹木3400棵,同時發展林下經濟。
  “經過一到兩年的休眠期,‘三棵樹’的産能將達到500公斤籽,産油200公斤。在此基礎上,還將建設生物科技産業園區,構建産品銷售體系,聚焦發展工業旅遊、特色康養、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現場負責人魏澤偉介紹。向山地區正成為馬鞍山打造“兩山”理念樣板區的試驗田。
  綠色發展的引領
  作為全市能耗、碳排半壁江山,2020年中國寶武馬鋼集團按期完成長江大保護118項環境問題整改任務,投入30億元實施61項污染治理項目。
  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2021年寶武馬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分別為38.48%、48.42%、63.44%,六汾河廢水深度處理,南區、冷軋北區實現雨污分流,固危廢100%合規性處置,綜合利用率99%以上。
  然而,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消費模式問題,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之策,是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馬鞍山以工業起家、靠製造業吃飯,工業的基因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當中。綠色的發展,需要以創新驅動、數字賦能來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在馬鞍山,越來越多的線上、遠端操作為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寶武馬鋼運營管控中心和煉鐵、煉鋼、熱軋、冷軋智控中心等智慧製造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用,寶武馬鋼智園一塊塊巨型螢幕上數據滾動更新,生産指令從這裡精準下達,現場實況在這裡盡收眼底。
  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透明工廠”建設,即廠區總覽、各産線及其工藝流程、智慧倉儲的實時倉位狀態、配料過程、恒溫恒濕庫等相關資訊,都能在一個螢幕上實現可視且可控。
  與此同時,一批高科技智慧製造項目落戶馬鞍山:
  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吉利新能源重卡項目在馬鞍山經開區集中破土;
  在當涂經開區,總投資30億元的奧克斯智慧製造産業園項目,25棟新建廠房結構封頂,85%廠房完成招商簽約,簽約企業中空調供應鏈配套企業17家;
  在和縣,總投資50億元的天能高性能新能源電池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建成達産後可年産2000萬KVAh高性能蓄電池。
  從傳統資源型城市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城,馬鞍山以綠色轉型引領提升發展質效,走出了一條以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統籌推進之路。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