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直播訪談

生態環境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1-09-24

2021-09-24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9月23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執委辦主任、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天喜,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出席發佈會並介紹COP15籌備工作情況及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三人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重點工作進展。

新聞發佈會現場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將於10月在雲南昆明召開。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到COP15籌備工作執行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先生,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天喜先生,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先生,向大家介紹大會籌備工作情況,以及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我部近期重點工作。
  一、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紮實推進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建7個督察組,從8月26日起,分別對吉林、山東、湖北、廣東、四川5個省,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兩家中央企業開展為期約1個月的督察進駐工作。截至目前,各督察組已完成省級(綜合)督察階段和下沉階段工作。
  在省級(綜合)督察階段,通過聽取情況介紹、調閱資料、個別談話、走訪問詢、受理舉報等方式,掌握了一批問題線索。在下沉階段,各督察組根據前一階段督察掌握的情況和聚焦的問題線索,重點下沉到地市(州)以及中央企業有關下屬企業(單位),督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落實情況。期間,針對重要問題線索開展現場勘察和針對性調查核實。
  目前,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公開部分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曝光後,被督察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和央企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抓好整改,並積極開展同類型問題排查整治,不斷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相關市縣、單位迅速行動,採取有力舉措,切實推動問題整改。
  各督察組將督察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合,把緊盯群眾反映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及時轉辦督辦,加強抽查核實,開展實地回訪並面對面聽取人民群眾意見。督促被督察對象有力有序推進邊督邊改,以解決具體生態環境問題來回應社會關切,以整改實際成效取信於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部署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
  為支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態環境部近日發佈《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進行部署。
  《方案》聚焦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三個層面,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發揮示範效應,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監測支撐。
  區域層面,基於現有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背景站及地基遙感站,結合衛星遙感手段,進一步完善監測網路,開展區域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天地一體監測、典型區域土地利用年度變化監測和生態系統固碳監測。
  城市層面,綜合考慮城市的能源結構、産業結構、城市化水準、人口規模、區域分佈等因素,選取唐山、太原、上海、杭州、盤錦、南通等16個城市,分基礎試點、綜合試點和海洋試點三類,開展大氣溫室氣體及海洋碳匯監測試點。
  重點行業層面,選擇火電、鋼鐵、石油天然氣開採、煤炭開採和廢棄物處理五類重點行業,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寶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光大環境等11個集團公司開展溫室氣體試點監測。
  生態環境部將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統一組織協調,指導有序開展試點,組織做好試點工作的經驗交流和成果應用。
  三、全國31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均已完成省級“三線一單”成果發佈
  截至目前,全國31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均已完成省級“三線一單”成果發佈,全面進入成果落地和實施應用階段。其中,23個省(區、市)及兵團已完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地市落地工作。湖南、江蘇、貴州、四川、重慶、福建、海南等7省(市)“三線一單”數據應用系統已正式上線運作。
  生態環境部對外公佈了兩批次“三線一單”落地應用典型案例共26個,涉及重大規劃編制、産業佈局優化和轉型升級、區域生態空間保護、環境管理和環評審批等四大領域,為各地在實踐中不斷拓展應用體系、完善應用機制、充分服務好新形勢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借鑒。
  下一步,我部將持續做好成果實施應用工作指導,推動各地建立跟蹤評估、動態更新調整工作機制。廣泛開展典型案例宣傳和解讀,不斷拓展應用領域,鞏固實施效果。
  劉友賓:下面,請崔書紅司長介紹情況。
COP15籌備工作執行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
  崔書紅:各位記者朋友,很有緣分,又在9月例行發佈會和大家見面。但今天的發佈會有點不同。再過17天,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就要在昆明召開了。今天,我和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王天喜副廳長,雲南省林草科學院楊宇明研究員一起出席發佈會,共同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問題。國家和省兩級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召開例行記者發佈會,還是首次。這也是我今年第三次出席記者發佈會。在此,我要感謝記者朋友們對發佈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支援!是你們搭建起了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橋梁,也是你們的深度報道,進一步傳播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提高了公眾對這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從你們的深度報道中我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大家知道,《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是聯合國生態環境領域最重要的一次會議,也是我們國家今年最重要的一場主場外交活動。會議將全面總結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經驗,謀劃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藍圖,是一次兼具雄心和務實,充滿挑戰和期盼,伴隨艱辛與快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
  受疫情影響,會議召開時間經歷兩次變更。疫情延遲了我們的相聚,但不能泯滅我們共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決心,更不能阻擋我們推動大會進程的步伐。在我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公約》秘書處於今天8月正式對外公告,會議將於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第一階段會議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第二階段將以線下會議方式召開。可以説,本次會議是歷屆締約方大會最特殊的一次會議,也是歷時最長的一次會議,備受國內外各界高度關注。對會議做出特殊安排,表明我國政府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克服各種困難,時不我待,加快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堅定決心,也表明瞭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
  本著“安全健康、開放包容、綠色低碳、智慧節儉”的原則,國家、雲南省和昆明市為承辦這次會議作出了大量準備工作。目前,第一階段大會議程基本確定,線上、線下參會代表正在完成註冊,會務後勤、宣傳報道、疫情防控等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在此,預祝大會圓滿成功!期待與各位在昆明相聚!
  謝謝。 
  劉友賓:下面,請王天喜副廳長介紹情況。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天喜
  王天喜: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生態環境部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也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裡向朋友們介紹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以及COP15大會的籌備情況。在昆明舉辦COP15大會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雲南的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雲南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長共同擔任整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週密地安排部署,精心地做好籌備的各項工作,我們在籌備上主要有幾項重點工作。
  第一,全力做好會議的服務保障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會場硬體的提升和設施的改造,大會的場館、接待酒店等區域實現了5G基站的全覆蓋,重點關鍵區域實現了免費WIFI覆蓋。9月30號前將完成資訊系統建設聯調測試。同時我們還制訂了大會交通運輸保障方案和重點路段、重點時段、擁堵節點應對的措施,對接待酒店的部分設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提升改造,完善了食品安全監督制度,確保會議期間食品安全。
  我們制訂了嘉賓接待的工作方案,對志願者進行了服務培訓和考核管理,有序推進翻譯服務及會議多種語言的同頻傳譯、智慧會議記錄等會議保障。集中開展重點地區破案大會戰、平安護航大會戰等專項行動。制訂網路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網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深入推進網路安全保衛和科技智慧安保。
  第二項工作,紮實築牢疫情防控的屏障。針對目前的疫情形勢,我們切實加強了整個疫情的防控工作,定期組織疫情的風險評估,加強定點醫院、急救能力建設和急救應急演練。對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酒店、住宿等進行了消殺指導和衛生監督檢查。對涉及會議相關人員,我們也開展了防疫的知識培訓,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等。同時還配合國家執委辦做好入境參會相關的準備工作。
  第三項工作,做好雲南形象的展示。根據會議的安排,會議期間將按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和成果的展覽。這個展覽主要是展示雲南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就,布展工作將於9月30號全面完成,同時對昆明市的面貌、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和重點接待酒店周邊的環境也進行了提升。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研基地,我們也進行了完善,屆時供參會代表實際地考察和交流。
  第四項工作,積極營造社會氛圍,組織開展了傳統與現代雲南生態智慧等系列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採訪宣傳活動,加快推進雲南主題宣傳片、紀錄片、主題曲以及MV等製作。我們還舉辦了全球短視頻的徵集,國際網路視頻演講大賽等。開展了在昆外國人看昆明,全球海外主播打卡生態昆明和公益宣傳等系列活動。目前,大會的籌備各項工作已經基本就緒,我們將以完善的設施、整潔的環境、熱情的服務、和諧的氛圍、週密的安排,迎接各方嘉賓,確保舉辦一屆圓滿、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向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和國內外各有關方面交上一份滿意的雲南答卷。
  COP15在雲南舉辦,與雲南豐富的資源,顯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們雲南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省自然保護地體系日趨完善,生態系統品質穩中向好。一大批珍稀瀕危、極小種群物種得到保護和恢復,全省重要的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在全國較早開展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研究,建立了首個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開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等試點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
  我們也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與會代表一起分享經驗,學習借鑒國際、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做法,進一步提升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水準,為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貢獻。屆時也歡迎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到雲南,來宣傳報道COP15。接下來我和楊教授非常樂意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問題,謝謝。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新華社記者:剛才提到COP15分兩個階段進行,請介紹一下兩階段具體的議程,預計達到什麼樣的成果?
  崔書紅: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剛才已經介紹了大會分兩階段召開,是我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審時度勢做出的決定,這將有利於國際社會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保持勢頭,堅定決心,也是我們國家大國擔當的一種表現。廣泛參與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組織的基本原則,COP15第一階段會議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出席會議的人員涵蓋了以往出席大會的方方面面,會議組織方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一行五人將現場出席,屆時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大會並致辭,境外締約方和地區代表和其他組織代表將線上出席COP15會議,部分締約方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部長級官員、知名學者等將線上出席高級別會議,我們還將邀請到部分駐華使領館、駐華國際組織人員等現場參會,國內相關方面比如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COP15組委會成員單位、非政府組織、地方社區、工商業、教育、婦女、民族、青年以及媒體代表也將現場參會。本次會議將對獲得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市縣的單位授牌,到時候有來自全國獲得命名的100多個單位和地區的代表也將出席授牌儀式,會議招募了大量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為會議提供服務,這就是大概的會議參與人員。
  10月11日將舉行COP15開幕式,開幕式將播放大會的主題短片,還有一個簡短的民族特色演出。接下來選舉COP15主席,COP大會是兩年一屆,本次會議受疫情影響從COP14到現在已經超過了兩年,這一次會議將選舉COP15主席,從此大會進入COP15的時間。這次大會根據議程的安排,要完成除“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外的各項議題的審議,大家非常關心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放到明年上半年線下會議上來審議和做出決定。
  高級別會議于10月12到13日舉行,包括了領導人峰會及部長級會議,應邀的締約方國家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領導人峰會,部長級高級別會議包括了全體會議和主題圓桌會,是部長級官員出席。高級別會議後我們還將召開一個新聞發佈會,具體的時間是13日晚上,這一次高級別會議將發佈“昆明宣言:邁向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主要是呼籲各方要採取行動,響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號召,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增進人類福祉,實現可持續發展。
  高級別會議之後我們要在昆明舉辦生態文明論壇,時間是10月14-15日,這個生態文明論壇也是這一次大會唯一一場現場舉辦的平行活動。生態文明論壇包括了開幕式,開幕式之後要分七個分論壇舉辦討論,邀請國內外嘉賓圍繞著主題進行討論,在15日要舉行論壇的閉幕式。閉幕式之後要舉行COP15閉幕式。
  生態文明論壇要發佈“共建全球生態文明,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倡議。在生態文明論壇對獲得第5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單位授牌。除了開幕式、高級別會議、生態文明論壇,這一次會議還準備了展覽,展覽分成線上和線下,線上展覽包括了中國展和各省市地區展,通過線上展,充分展示我們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成就,線下布展是雲南特色展,現場唯一線下展區就是雲南特色展。
  我們通過各種豐富的活動,為大家提供一些生動、便捷、智慧的參觀體驗。視疫情的情況和其他情況的允許,第二階段會議打算明年上半年在昆明線下舉行,線下磋商主要是圍繞著COP15核心的議題,“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科學研究表明,全球生物多樣性繼續以驚人的速度下降,我們必須在未來十年內實現保護至少30%的大自然,否則地球將面臨災難性後果。但是,各國在如何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方面的態度和行動都存在差異。對此,作為COP15東道國,中國持有何種看法,將作出哪些努力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崔書紅:感謝您的提問。
  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土地退化是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全球性挑戰,也是當前全球人類面臨的三大突出環境問題。各國是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需要國際社會攜手並進、共商未來。COP15將總結過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實施進展與經驗,凝聚締約方、國際組織和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合力,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轉型性變革帶來契機。
  國際社會對“框架”寄予厚望,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保護目標建議,如保護30%的大自然,調動至少2000億美元用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如您提到的,各國在落實《公約》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執行情況差異很大。各國國情不同,重視程度不同,經濟社會條件不同,技術水準也不同,差異顯著。在制定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時,我們應當考慮客觀因素影響,充分吸取和借鑒“愛知目標”執行中的經驗和教訓,“框架”目標應兼具雄心與務實,平衡體現《公約》確定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産生的惠益的三大目標。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執行和保障機制,特別是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在執行能力,包括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援,推進建設更加公正合理、各盡所能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儘快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的趨勢。
  作為COP15東道國和主席國,中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我們將堅持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引領者,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將繼續保持和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定力,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為履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承諾付出艱巨的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們還將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進程。2019年起,中國已經是《公約》信託基金的第一大出資國,多年來也一直是向全球環境基金(GEF)、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捐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將繼續同國際社會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深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南南合作”,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領域雙多邊合作。通過我們的努力,助力發展中國家實現目標,儘量縮小在《公約》履約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方面的差距。
  我們期待在COP15上與各方相聚,共同為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繪製一幅宏偉且可實現的藍圖,推動全球生態文明治理行穩致遠。
  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去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強調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一年以來,中方在推進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開展了哪些多邊對話以推動COP15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崔書紅:謝謝你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國際社會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去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75屆聯大生物多樣性峰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向世界發出了“春城之邀”。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和理念,提出了扭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的中國方案,引領了世界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潮流,展示了負責任環境大國的形象,為凝聚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共識、攜手應對生物多樣性挑戰、推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注入了強大政治動力,引起了國際社會強烈反響。
  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國始終堅定支援和踐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中方為增強政治引領和夥伴關係認同,推動各方關注、支援和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國全面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加強雙、多邊對話與合作,支援生物多樣性多邊治理體系,與各方一道,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做出積極貢獻,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邁上新的臺階。
  當前,我們站在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十字路口。“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下重要戰略規劃文件,作為COP15的重要標誌性成果,將對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做出規劃。中方積極參與國際雙多邊磋商,借助中歐、中法、中非、中英、中日韓等既有溝通機制和途徑,積極搭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話橋梁,加強關鍵議題的溝通和交流,推動各方相向而行、求同化異、增進共識,積極促進“框架”制定進程,積極尋求建設性方案,積極踐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
  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此次COP15大會,雲南明確提出了綠色、安全、智慧節儉,我想請問一下雲南省有哪些具體的落實舉措呢?
  王天喜:謝謝。應該説突出綠色、安全、智慧、節儉的大會理念是這次大會的根本要求,也是一個亮點性的工作。雲南省堅持綠色、安全、智慧、節儉的大會宗旨,按照這個要求認真開展各項工作。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綠色大會方面。通過實施“碳中和”行動,開展綠色城市建設,實施綠色交通、綠色住宿、綠色會場、綠色宣傳等一系列減排行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整個會議的籌備、舉辦全過程。具體包括:大會會場將提供桶裝飲用水,玻璃杯或陶瓷杯,並鼓勵與會人員自帶水杯,儘量減少塑膠礦泉水瓶和一次性紙杯的使用;使用電子宣傳冊並公開下載方式,利用郵件方式向外賓傳達相關資訊,減少紙張的浪費;將選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公共交通和共用單車等為嘉賓和與會代表提供交通服務;酒店房間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具,鼓勵自帶洗漱用具,酒店餐廳使用玻璃杯和陶瓷杯,不使用塑膠杯和一次性紙杯,提供本地健康食材,提倡光碟行動。COP15大會還將開展“碳中和”行動,將通過新建碳匯林等方式來抵消本次會議産生的溫室氣體。
  第二,智慧辦會方面。建設智慧安防、智慧應急、智慧公交等項目,建立遠端+現場應急保障指揮調度體系,搭建保障全面、服務週到、亮點凸顯的智慧辦會體系。將會場通信線路拓展為2條10G通信線路,積極開展線上會議控制系統、網上直播、網路安全指揮中心等資訊系統建設。目前已完成1.2萬個5G基站建設,實現了對大會場館、接待酒店、重點景區、交通樞紐等區域全覆蓋,昆明市COP15關鍵區域實現免費WIFI覆蓋。
  第三,安全辦會方面。通過充分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以科技資訊化為支撐服務安保,多方聯動、齊抓共管,打造昆明智慧安保格局,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嚴防跨境犯罪疫情輸入風險,集中開展重點地區破案大會戰、平安護航大會戰等專項行動,深入推進網路安全保衛和科技智慧安保全力保障來賓、住地、會場、線路等安全和社會穩定。
  第四,節儉辦會方面。落實“簡約不簡單、簡樸不簡陋、盛大不鋪張、熱情不過度”的要求,舉辦一屆熱情、節儉、適度、低碳的大會。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動物棲息地的減少和破碎化一直是威脅野生動物的原因,近年來雲南省在野生動物棲息地方面有什麼探索和成效?
  王天喜:大家都知道,雲南是動物王國,植物王國,雲南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度居全國之首,但整體呈現物種種類多、種群規模小、分佈狹窄、特化程度高的特點。近年來,雲南不斷探索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的有效措施,著力加大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保護力度。
  (一)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全省已建362處自然保護地,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濕地修復等重大生態工程,不斷優化森林、濕地生態結構和功能,有效保護了野生動物種群及其棲息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寮國北部3省共建133平方公里聯合保護區,保障了亞洲象跨境種群交流安全。
  (二)探索建立保護地外重要棲息地管護新模式。“十三五”以來,重點加強元江中上游綠孔雀重要棲息地的搶救性保護,已建立多處保護小區或社區公益保護地,將已發現的綠孔雀種群分佈點全部納入保護管理範圍,通過發動周邊社區群眾共管共護、開展日常巡護、加強社區宣傳教育等措施,大大提升了當地群眾的保護意識,狩獵、採集等人為干擾強度大幅度降低。監測顯示,該區域內綠孔雀育雛活動正常,部分區域種群分佈範圍擴展明顯,野外種群處於穩定增長狀態。此外,全省各地還建立了印度野牛、菲氏葉猴、滇金絲猴等多個物種、多種管理模式的保護小區或者公益保護地,有效擴展了旗艦物種的棲息地受保護範圍,為促進瀕危物種種群的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試點開展棲息地恢復和食源地建設。針對亞洲象、綠孔雀棲息地森林鬱閉度過高,適宜性下降的情況,組織開展特定保護對象的棲息地生境恢復工作,實施了補植喜食植物、修建硝塘、飲水池和戲水池等工程,提升棲息地品質。截至目前,已修復棲息地面積600余公頃。
  (四)發起首個野生動物全境保護網路。2019年,雲南省林草局聯合26個機構成立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路”,開創政府、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社區、公眾和企業等聯合保護野生動物新模式。通過籌集900萬餘元社會資金,實施了滇金絲猴種群監測、巡護、棲息地廊道修復、社區保護、自然教育全方位保護,為中國旗艦物種的保護積累了經驗。
  據調查監測,雲南約有50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分佈區增加和擴大。每年遷徙至雲南的鳥類多達420種,赤麻鴨、灰雁、綠翅鴨等7種水鳥數量超過1萬隻,並不斷觀測到鳥類新紀錄、新分佈。亞洲象、西黑冠長臂猿、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滇金絲猴、綠孔雀等珍稀瀕危物種野生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其中,亞洲象種群數量由150頭增加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由1400隻增加到近3000隻,西黑冠長臂猿由800隻增加到1300隻左右。獼猴、野豬、原雞等種群數量增長迅速,保護成效顯著。謝謝。
  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2020 年 9 月發佈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顯示,2010年定下的20 個愛知目標中,沒有1 個目標完全實現。請問中國在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上的執行和完成情況如何?有哪些成果和不足?
  崔書紅:感謝你的提問。
  剛才提到的“愛知目標”是過去十年國際社會為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形勢而制定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愛知目標”制定以來,在全球實施的總體成效不佳。
  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愛知目標”,確定各項任務和責任。截至目前,已有3項目標進展超越了“愛知目標”,有4項目標取得階段性進展,中國實施愛知目標的總體情況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您提到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中,我們發現共提到中國14次,其中13次展示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寶貴經驗,包括成立以國務院副總理為主任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擔當、公眾參與”的生物多樣性治理模式,我們一體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自然保護區建設等一批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是我們國家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一次制度創新。我們構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土地退化等突出環境問題。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推進生物多樣性價值主流化,加快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任務,落實責任追究,完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監管機制,抓緊建立外來入侵物種的預警和監測體系,提高應對新威脅和新挑戰的能力。
  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雲南省的高黎貢山被稱為世界物種的基因庫,這個區域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有什麼,雲南省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做了什麼工作?
  楊宇明:非常高興,感謝這位記者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我從專業和科學層面來回答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
  雲南是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地位非常凸顯的,其原因是雲南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它連接著從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極最寒冷的世界第三極一直到中南半島。在中部又連接著我們的東亞季風氣候帶,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特別複雜,從最寒冷到最熱帶,同時中部包括亞熱帶。
  高黎貢山在雲南的特殊地理位置當中又扮演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它北起藏東南一直南下超過了1000千米到了印度洋安達曼海,把整個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島連接了,而且是縱向地從最北到最南,這是在地理位置上和它的走向上一個非常特殊的地理特徵。南北連通,連接著東喜馬拉雅和中南半島的印緬熱帶區域,在生物地理的效應沿著河谷是一個廊道。中南半島的熱帶物種可以隨著怒江流域到安達曼海,中南半島的物種是從孟加拉灣直接到高緯度的河谷,甚至到雲南最北的貢山、獨龍江和藏東南地區,很多熱帶、南洋熱帶成分在高緯度的低海拔河谷都可以找到。
  同時青藏東南沿高寒的物種,像小熊貓、羚牛可以沿著高山環境一直南下到低緯的高海拔地區。因此在地球的兩道生物界的劃分,到了高黎貢山這個地方以鋸齒狀通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物地理效應。
  第二,它的北高南低的巨大的傾斜地的形成水準地帶和緯度替代性疊加,使得在雲南境內五個多緯度、600多千米,可以包括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至高山寒帶的多個氣候帶類型。跨越南北境內,相當於包含北半球氣候帶,相當於從三亞到黑龍江漠河。
  比如説在高黎貢山最南端的西坡銅壁關有著雲南省緯度和海拔最高的熱帶雨林,這代表著東南半島熱帶生物物種的區係成分。
  到了中段是亞熱帶的長葉闊葉林,到了北帶高山地帶甚至出現了西伯利亞或北極圈落葉松林,這個生物地理效應在全球也是少見的。
  第三,大氣環流。高黎貢山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分水嶺,孟加拉暖濕氣流可以沿著兩道江河一直到我們橫斷山腹地,使得這個區域多樣化氣候條件、水熱條件非常優異,生物物種就非常豐富和多樣化。
  在這個區域已經記錄發現的維管束植物達到了5728種,超過西雙版納,其原因就是因高黎貢山涵蓋了從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亞熱帶、暖溫、中溫帶和寒溫帶的各種生物氣候類型,整個高差超過5000米,形成了北半球較完整的生態系統代表類型。
  高黎貢山地質歷史是雲南省最古老的,是最早成陸的山脈。在印度板塊撞擊歐亞板塊之後,使得推擠和産生褶皺,形成了縱向嶺谷區,高黎貢山是地質板塊斷裂帶的縫合線。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高黎貢山既古老又年輕,古老就是在古生代就已經形成雲南最早的陸地,年輕就是在新生代以前巨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給高黎貢山推舉到5000米以上的海拔,成為既古老又年輕,既是古老物種的庇護所,又是新物種的分化中心,高黎貢山物種不僅是豐富,而且保留了許多古老物種和大量的新特有種,是著名的新特有種的分佈中心。
  比如説植物進化程度較高的單子葉植物的竹類、蘭花和雙子葉的杜鵑,高黎貢山也就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同時也被列為我們國家35個生物多樣性的優先重點區域,成為了整個我們國家北半球,生態系統最齊全、物種最豐富的、特有種比例最高的珍稀物種最多的地區之一。同時還有很多現在人工種植的栽培植物野生型種類,現在這些物種大量的遺傳多樣性,也成為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物種資源的基因庫,高黎貢山應該説是我們整個國家遺傳種質資源寶庫。
  目前對於高黎貢山的保護可以説從1986年建立了國家級保護區,從科學考察到規劃一直到整合調整為國家自然保護區,把原來的高黎貢山國家級保護區和雲南省省級怒江保護區調整合併為一個國家級保護區。在當中調整以後連接起來,現在可能是全世界南北跨度最長的保護區之一,同時由於高黎貢山的西坡連接著緬甸東北部,同緬甸建立了很好的聯動保護機制,跨境保護的合作框架,包括在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其中旗艦物種包括白眉長臂猿、羚牛、戴帽葉猴、小熊貓等等都受到了有效的保護,種群數量在不斷的增長。在最近幾年發現了怒江金絲猴,還有天行長臂猿都在這個區域發現,當中珍稀鳥類數量都是在穩定的增長,這些都是保護高黎貢山所取得的成效和實踐。
  高黎貢山還有最大的特點,當地的少數民族和老百姓跟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朝夕相處,建立了友好的和諧共生共存共進的和諧的關係,這裡有我們國家最早成立的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發動當地的社區主動參與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過程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當中。高黎貢山是認知生物多樣性的窗口,生物種質資源的基因庫。
  謝謝!
  人民畫報記者: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兩大議題之間有何聯繫,我們注意到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昆明此次的COP15大會是否有針對兩者相互促進的相關議題呢?謝謝。
  崔書紅:感謝你的提問。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充分必要條件。迄今為止,人類任何一項活動都離不開生物多樣性的支援保障。但高強度的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也導致生態系統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帶來了物種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服務降低和區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受損等一系列嚴重問題,而氣候變化威脅到國土生態安全格局和生態脆弱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正如IPBES報告所指出,地球自然環境正處在史無前例的惡化之中,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挑戰。
  《生物多樣性公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同屬“裏約三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6計劃于2021年10月和11月先後在中國和英國舉辦,從組織協調到議程設置上具有密切聯繫。COP15和COP26籌備工作團隊建立協調工作機制,COP26設計了5個國際合作領域,其中之一即為“自然”,與COP15密切相關。COP15第一階段會議的相關議程中充分考慮了與COP26的協同推進。比如在高級別會議中共設置四個圓桌會議,其中一個主題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了促進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土地退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協同治理。在COP15生態文明論壇專門設立了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主題論壇,圍繞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雙碳與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實現等問題進行研討交流,動員全球各方面力量,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COP15會議期間,各國還將分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成功經驗。比如,我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採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思路,將全國生態功能最重要、生態環境最敏感的區域保護起來,提升生態系統固碳功能,為減緩適應氣候變化、維護生物多樣性提供保障。目前,中國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保護了全國近40%的水源涵養、洪水調蓄功能,約32%的防風固沙功能,生態保護紅線固碳量約佔全國的近45%。通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持和改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恢復力,依靠自然的力量,構築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綠色屏障,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降低氣候變化影響,推動形成生態系統保護恢復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良性迴圈。現在國際社會都把生態保護紅線制度作為一個典範,為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點讚。謝謝。
  新京報記者:2005年,雲南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倡議保護極小種群物種。請問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搶救保護工作,目前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恢復的現狀如何?有何經驗?下一步有什麼計劃?
  楊宇明:謝謝新京報記者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起步最早,做工作相對做得比較多。在保護的實踐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可以説雲南物種是非常的豐富,特有種的比例非常高,有三分之一的物種僅分佈在雲南,是雲南特有的或者説在國內僅限在雲南的植物和動物都佔到近三分之一,同時瀕危物種數量也是比較大,列為保護的物種在全國來説,雲南佔到了三分之二,這都是我們保護對象重要的特色和亮點。
  有一個弱點,我們剛才所談到的,我們所有物種種類很多、類型很豐富多樣,但是每一個種的種群規模小,個體數量少,甚至少到個位數。比如説我們滇東南狹域分佈的被子植物中最古老的華蓋木,最少的時候野外只有六株,已不能夠維持一個物種正常的基因交流和繁衍,要維持正常的基因交流和種群的繁衍至少應該在萬株以上,如果低於三千株以上就是屬於極瀕危了,因為沒有基因交流很快會衰退的。
  雲南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抓了重點,重點首先是在豐富多樣當中抓重點,首先是抓旗艦物種,這個起步比較早。從上世紀50年代就建了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旗艦物種以亞洲象、熱帶雨林望天樹等為主要保護對象和保護管理目標。同時亞熱帶地區的黑冠長臂猿,到北部滇西北高寒地帶的滇金絲猴,還有中部亞熱帶區域的綠孔雀等等,這些旗艦物種,因為它是生態系統裏面重要的發揮著旗艦作用的領先物種,又是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指示物種,倍受全社會的關注,保護好他們也就保護了這個區域的整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因此旗艦物種的保護可以説雲南省是起步最早,全省建立了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達到了362個,分為11種類型,包括最高級別的世界自然遺産地、國家級和省州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多種類型的保護地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大範圍、大規模多樣化的自然保護區建立基礎上,代表性的旗艦物種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在最近三十年這些旗艦物種數量翻了一番,對整個生態系統和生物棲息地保護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極少種群和旗艦物種最大的不同在於,旗艦物種受到關注度高,而極少種群個體數量非常的少,種群規模小,分佈範圍非常的狹窄,有的只在一小片河谷,有的在山頭,有的出現在東坡不見西坡,範圍小到可能不到一平方公里,這種情況使得極小種群的知名度遠遠不夠,因此社會關注度不高,甚至在保護研究領域也沒有得到廣泛的宣傳,有的極小物種既沒有處在保護地範圍內,也沒有列入我們的主要保護對象,很容易被忽略掉。
  雲南省針對這一部分極小種群2005年率先提出了關於極小種群的概念,得到了當時國家林業局的支援,2010年正式在雲南省啟動了極少種群的保護行動計劃,出臺了《雲南省極小種群的保護規劃綱要》,《極小種群的保護行動計劃》。同時列出了20個要搶救性保護的極小種群,同時根據極小種群分佈區域特點,他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和保護生物學前期研究基礎,把20個極小種群分別給不同的研究機構和大學來實施全方位的保護。雲南省林業科學院,首先保護被子植物最原始的華蓋木和最少的時候只有十幾株雲南藍果樹,還有。在滇東南一個非常重要的孑遺植物——蒜頭果;昆明植物所做了更多的一些種類,漾濞槭、彌勒苣苔等物種,他們在當時發現時數量只在兩位數的。西南林業大學做巧家五針松等,也是西南林業大學發現的,把20多個物種分給不同研究機構進行搶救性保護,這個從保護生物學基礎研究到保護實踐,首先解決人工快速繁殖的技術難關。
  比如説華蓋木,這是一個極小種群,更新非常困難,我們推動保護生物學研究和快繁技術的攻關突破,解決了繁殖技術瓶頸,使得在短期內快速地擴大種群數量。也包括滇東南蒜頭果,由於含有能夠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的神經酸,因此一段時間野外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這種情況下我們搶救性開展了人工快速繁殖,現在已經成功擴大種植,作為石漠化治理優秀樹種,種植2.5萬多畝,整個種群數量到了將近200萬株,在不到十年之內處於瀕危物種解除了瀕危狀態,利用它在石漠化治理中非常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既修復了生態,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一定的效益,同時搶救性地保護了這個物種,調動起當地老百姓保護的積極性,創造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類似這樣的經驗在雲南還是比較多的,有的即使目前有極高的保護地位和科學研究的價值,在利用上我們還在不斷的探索,像雲南藍果樹希望獲得能夠提取,能夠抗擊人類疾病癌症的功效成分,使得我們每一個保護對象不僅有重要的保護地位、科學研究價值,還能夠為人類的未來福祉提供服務,因此在極小種群方面我們從科學層面的搶救性的保護,從技術層面的人工快速繁殖技術攻關,同時將今後利用上對人類帶來福音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研究。
  這方面雲南應該説在全國是率先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個極小種群現在增長超過旗艦物種,翻了幾十番甚至幾十萬翻。2020年對極小種群名錄做了擴大和更新,把很多分佈很偏遠的、為人不知的極小種群列入到我們極小種群保護管理目標,現在已經列了101種,包括像竹類當中的貢山竹,這個衍化繁殖是非常特殊的,還有很多蘭科植物,是我們今後花卉重要的種質資源。這樣物種很多過去不為人知,很多不在保護地內,也沒有列為保護對象,是我們現在應該特別關注的物種,通過保護行動,也喚醒人們,地球上每一個物種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今天沒有用的東西可能明天就是無價之寶,我們對待每一個極小種群都應該給予加倍的關注,因為他們知名度很低,但是處在瀕危狀態。現在進入到第二輪極小種群的保護工作,突出拯救保護的重點,全方位開展對極小種群的保護,首先是突破它的人工繁育,繁育以後把這些物種不是建立在我們的苗圃裏面,而是回歸到自然,讓它成為自然界的一員,而不是我們人工栽培的人工林。
  我們在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所做的蒜頭果,這是一個半寄生的物種,讓它種到了我們的常綠葉林下,造林以後跟其他的樹種和灌草混交,這樣就能夠在五年到十年內形成近自然的天然森林群落或近自然的森林。因此我們説應該喚起我們對極小種群的關注和保護。
  促進退化的棲息地向近自然的棲息地恢復和修復,無論是對旗艦物種還是極小種群都是極其重要的。在這一方面雲南省也總結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就是根據不同的物種所分佈的地理環境進行近自然的恢復,向能夠符合保護對象的生存和繁育的棲息環境的恢復,促使我們的生態系統,使棲息地適宜性不斷地得到提升,成為今後我們保護這些旗艦物種的重要生態條件和生存繁衍的環境,這比我們遷地保護和採取其他保護方式就更加有效,能夠回歸自然,讓極小種群回到自然的空間不斷得到發展壯大。謝謝各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研究表明,世界物種的滅絕速度在提速。我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如何應對這一問題?同時,很多人不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於人類生産生活,甚至是整個生態有什麼意義呢?
  崔書紅:感謝您的提問。生物多樣性在國際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像大熊貓、麋鹿、絲綢、茶葉、香料等,還有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15頭雲南大象都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與人類福祉關係極其密切,具有直接、間接和潛在使用價值。
  首先,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衣物、生産生活原料。據統計,全球有超過30億人的生計依賴於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超過16億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産品謀生。物種是多種藥物的來源,世界上50%以上的藥物成分來源於天然動植物。
  其次,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這是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它們共同維繫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清潔的水和空氣,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和疾病的痛苦,為人類提供優質的生態産品。
  第三,生物多樣性還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野生生物種類繁多,人類已經充分了解的只是極少一部分。大量野生生物我們還不了解其潛在價值。
  生物多樣性離人類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關係越來越密切,公眾參與十分重要。關於公眾如何參與,我想舉幾個例子和大家分享。比如,公眾可以通過科普活動獲取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南京的紅山森林動物園通過沉浸式的體驗設計和多樣的科普活動,成為遊客到南京新的“網紅打卡地”,也成為南京新的城市名片。人們通過這種活動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理解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再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實際行動成為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大家知道上海一些社區出現了一種動物叫“貉”,當地居民剛開始對這種動物不了解,産生了一些抵觸情緒。有關團隊共同發起“城市裏的公民科學家”項目,讓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城市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通過對這種動物的觀察和科普宣傳,當地居民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習性,降低對這一動物的恐懼,實現與貉的和平相處。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結合COP15大會的召開,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和科普活動,為有意願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的公眾提供更廣泛的平臺。無論是親身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還是與家人、朋友分享生物多樣性小知識,都是在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貢獻,貢獻不分大小,凝聚的都是力量。
  感謝各位!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