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動態 > 直播訪談

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2022-04-22

2022-04-22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4月2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出席發佈會,介紹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佈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媒體關心的問題。

新聞發佈會現場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今天是地球日。土壤是地球母親珍貴的“皮膚”。保護好土壤生態環境,讓地球母親容光煥發,永葆生機與活力,是每個地球兒女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先生,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發佈一條新聞。

  一季度全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2022年一季度,全國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持續改善。

  在環境空氣狀況方面,一季度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8%,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3.1%。但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和7.8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分別上升7.0%和13.6%。

  在水生態環境狀況方面,一季度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8.2%,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重點流域主要江河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9.7%,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聲環境各類功能區晝間、夜間總達標率分別為96.5%和87.7%,同比分別上升0.1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突發環境事件得到妥善處置。

  下面,請蘇克敬司長介紹情況。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

  蘇克敬: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很高興同各位記者朋友共同交流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借此機會首先向大家對我們工作的關心、支援表示敬意和感謝!

  土生萬物、水澤眾生。土壤和水是人類文明産生、發展的根基,農業農村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強調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範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當前,我們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十四五”新的時期,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全局中的戰略地位,保持定力,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保障土凈水潔,建設美麗鄉村。

  2022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我們的總體考慮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三個治污”總方針,堅決打好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具體可概括為:實施一個規劃、落實一個方案,傳承四條經驗,抓好六項工作,部署四大工程。

  一個規劃,就是《“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一個方案,就是《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

  規劃和方案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具體部署,是我們“十四五”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

  四條經驗,是我們“十三五”工作取得成效的系統總結,“十四五”我們將繼續堅持和發揚。一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切實貫徹為民服務宗旨。二是立足我國國情,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工作思路。三是堅持夯實基礎、補齊短板,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卡脖子”問題。四是注重開拓創新、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六項工作,是“十四五”要突出抓好的重點任務舉措。一是強化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治。二是深入實施耕地分類管理,切實保障糧食安全。三是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保障人居環境安全。四是加強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五是深化農村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六是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四大工程,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重要支撐。一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頭預防工程,二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工程,三是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四是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具體實施中,我們還將同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示範,以點帶面,推動全國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到2025年,全國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鞏固提升,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確保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我們今年和“十四五”有關工作的總體考慮和安排。接下來,我很高興回答各位媒體朋友關心的問題,謝謝!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請問目前受污染耕地情況如何?針對受污染耕地採取了什麼措施?修復工作進展如何?近幾年將採取什麼措施達成93%的目標?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凈土保衛戰取得了積極成效,土壤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當前我國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總體穩定,部分地區耕地重金屬污染問題相對突出。對於耕地污染問題突出的地區,我部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密切合作,“源頭整治”和“安全利用”雙管齊下,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工礦污染源頭防整治方面。實施重金屬減排工程930多個,超額完成減排目標。2018年起,部署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排查涉鎘企業1.3萬多家,把近2000家污染源納入整治清單,並且按照計劃完成了整治任務。在9個省部署開展成因排查試點,深化了對耕地土壤污染的規律性認識,各地結合成因排查,已有針對性地整治了一批污染源。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協同配合,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物的産生,耕地周邊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二是在受污染耕地利用方面。農業農村部門加強督促調度,開展分片幫扶指導。針對安全利用類耕地,主要採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如改種玉米等不易吸收重金屬的農作物,降低農産品超標風險;針對嚴格管控類耕地,採取種植結構調整或者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退出食用農産品的種植。到2020年底,順利完成《土十條》規定的目標任務,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

  從“十三五”技術試點的經驗來看,受污染耕地修復成本比較高,難以大面積推廣。“十四五”期間我們繼續堅持風險管控的思路,以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為出發點,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的要求,深入開展污染溯源、斷源,全面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確保實現“十四五”的規劃目標。

  一是壓實地方責任。分解落實“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並將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在任務的確定過程當中,我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確保安全利用率先鞏固、再提升。

  二是強化源頭預防。以土壤重金屬問題突出區域為重點,深入開展耕地污染成因排查,識別污染源和污染途徑。因地制宜採取源頭治理、切斷傳輸途徑等措施。聚焦重有色金屬等礦區開展歷史遺留廢物大排查,分階段治理,逐步消除存量。持續深入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集中解決一批影響土壤環境品質的突出污染問題,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

  三是落實分類管理制度。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地方動態更新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針對優先保護類耕地加大保護力度,確保其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品質不下降;針對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指導相關省份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計劃,全面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此外我們還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糧食收儲和流通環節的監管,杜絕重金屬超標糧食進入口糧市場,保障“吃得放心”。謝謝。

  農民日報記者:我想了解一下,目前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情況怎樣?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蘇克敬:實施農村環境整治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自2008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深入落實“以獎促治”政策,堅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投入258億元,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為重點,支援各地新增完成15萬個行政村整治,累計完成整治19.5萬個,佔全國行政村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村莊環境明顯改善。

  但總體上,農村環境整治覆蓋面仍然有限,點位比較分散,規模化效應不夠顯現,部分地區整治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間,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成效導向,採取重點突破和綜合整治、試點示範和監督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促進生産生活生態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到2025年,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主要強化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聚焦重點區域整治。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為重點區域,以縣為單元整體推進,優先整治“三線四邊”區域(“三線”即鐵路、公路及河道沿線;“四邊”即城鎮、省界、居民房屋、景區周邊),持續提升農村環境整治覆蓋水準。

  二是加快消除農村黑臭水體。結合“三清一改”(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推動環境綜合整治。系統採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措施,基本消除4000余個面積較大的農村黑臭水體,“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三是發揮示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引導作用,聯合財政部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組織技術團隊,加強幫扶指導,支援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治理模式和長效機制。通過我部“走進美麗鄉村”等專欄,推廣典型地區經驗做法。

  四是監督提升整治成效。督促各地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情況,通過縣級網站、村務公開欄等方式公示,排查結果是否徹底、治理效果好不好,要由群眾來評判。定期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指導各地鞏固效果,持續提升設施正常運作水準,實現“整治一片、顯效一片”。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我國大量化工企業進行了搬遷,特別是一些沿江化工企業在加快關轉搬遷。社會比較關心的是化工企業搬遷后土壤污染的問題。我的問題是,生態環境部在加強搬遷化工企業的土壤污染監測、污染治理修復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對還在生産的企業有什麼預防土壤污染的舉措,下一步還有什麼打算?

  蘇克敬: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保障“住得安心”,關鍵是要落實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制度,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確保土地開發利用符合土壤環境品質的要求。化工企業關閉搬遷後騰退的地塊,通常土壤污染風險比較大,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近年來我部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可概括為九個字“建清單、嚴準入、防風險”。

  一是及時納入監管視野,建清單。建立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並在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間實現共用。對從事過化工等行業生産經營活動的用地,依據相關規定納入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清單。特別是近年來,我部積極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及時將騰退土地納入監管視野,督促落實監管措施。

  二是完善聯動監管機制,嚴準入。《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從事土地開發利用活動,應當採取措施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品質要求。各省(區、市)目前已制定發佈了建設用地準入的具體辦法,從不同環節把好準入關。具體來講,在規劃階段,考慮污染地塊環境風險,合理確定用途;特別是從嚴管控化工、農藥等行業重度污染地塊的規劃用途。比如説,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將部分化工企業遺留地塊規劃利用為城市綠心公園、中央綠地等。在用地批准和規劃許可階段,對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在施工階段加強監管,沒有達到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

  三是推進管控和修復,防風險。對擬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指導各地有序推進落實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對暫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主要是採取清理污染源、劃定隔離區、開展地下水監測等措施,防止污染擴散。

  加強關閉搬遷地塊的監管是當前階段保障“住得安心”的現實需要。但要從根本上保障人居環境安全,更需要強化在産企業的污染預防,確保企業用地不再新增土壤污染。下一步我們準備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一是嚴格建設項目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依法開展對土壤環境影響的評價,提出防範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

  二是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的監管。按照“應納盡納”的原則,及時更新完善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監督指導名錄內的企業嚴格落實土壤污染自行監測、隱患排查等義務。加強對企業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監測。

  三是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引導在産企業實施管道化、密閉化改造,重點區域防腐防滲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線架空建設等。

  四是注重設施設備拆除活動的污染防治,防止不當操作造成二次污染。

  謝謝。

  新華社記者:我們知道,生態環境部對一萬多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想問排查的結果怎樣?當前土壤污染防治的重點和難點在哪些方面?謝謝。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

  我剛才講了,從根本上保障人居環境安全,需要強化在産企業土壤污染預防,確保企業用地不再新增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就是在産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了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的義務,這是防範企業用地新增土壤污染的重要制度安排。

  2021年,我部印發《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指南》,指導地方對近1.5萬家企業開展了一輪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排查重點是圍繞“是否不漏,是否不擴散,能否早發現”三個層次開展。

  首先,排查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重點場所和設施設備是否具有基本的防滲漏、防流失、防揚散功能和相關措施制度,確保不漏,這是理想的狀態。

  其次,是在發生滲漏的情況下,是否具有防止污染物進入土壤的設施。比如説設置圍堰、地面硬化防滲等,確保漏了不擴散到土壤造成污染。

  最後,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是否有能夠及時發現並處理泄漏或者土壤污染的設施、措施。比如,泄漏檢測設施,應急處置措施等,確保漏了能夠及時發現並處置。

  排查結果表明,近7成企業存在或多或少的土壤污染隱患。對於排查出來的隱患點,各地指導企業邊查邊改,整改完成率目前已經達到73%。

  這次排查是全國開展的首輪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總體來看,排查水準不平衡,不少地區的企業排查水準不高,個別甚至走過場。主要的原因是企業土壤污染防治意識、法治意識不強,還沒有意識到通過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土壤污染或者是污染隱患,及早採取措施防止污染擴散和加重,可以大大降低後期治理修復的成本,這對企業是有利的。大家都知道,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成本比較高,不要等到土壤污染了再來治,那時候代價更大,負擔更重。

  借這個機會,希望廣大媒體朋友幫我們廣泛宣傳,提高企業土壤污染防治意識和法治意識,推動企業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總結首輪排查的經驗,分行業制定相關的技術規範和指南;依法依規指導幫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回頭看”,精準有效防範企業新增土壤污染。謝謝。

  南方週末記者:剛才介紹了我國在農村生態環境整治的工作計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市場廣闊,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面臨投資成本高、回報週期長,缺少技術人員維護等短板,企業經濟效益低甚至虧損,如何解決上述的問題,引導各方發揮積極性呢?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改善農民群眾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部會同相關部門,立足農村實際,逐步完善政策機制,指導各地實事求是確定排放標準,因地制宜編制規劃,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加快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取得初步成效。

  但總的來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薄弱,任務依然艱巨。截至2021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為28%左右。您提到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成本高、運作維護難度大等問題客觀存在,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對此,我部將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充分發揮政府、市場、村民三方面的作用,加快補齊突出短板。到2025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

  一是發揮地方主導作用。強化統籌銜接,以縣為單元統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與改廁、城鎮發展、鄉村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等有機銜接。分區分類施策,根據區域差異和村莊類型,科學確定技術路徑和模式,不搞“整齊劃一”和“盲目攀比”。對居住集中的區域,選擇效果相對較好的設施技術,進行重點治理;對人口分散的地區,注重“性價比”,推進就地就近就農利用。同時,推動地方落實財政事權,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建管並重,規範設施建設運維,評估治理成效,確保設施發揮作用。

  二是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遵循經濟規律,讓主體、項目、資金等要素活起來,市場化、可持續運作。有條件的地區,可委託專業機構統籌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規模化運營水準。鼓勵項目“肥瘦搭配”,通過城鄉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環境治理與産業開發相結合等方式,實現環境經濟綜合效益。發揮綠色金融支援作用,做好“牽線搭橋”,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發揮村民參與作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主人翁意識。發揮村兩委的組織協調作用,組織村民通過籌資籌勞等方式參與污水治理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打通“最後一公里”。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村民自我約束,減少污水亂排。實行項目公示制度,問需求、聽意見,讓村民監督推動污水治理取得實效。

  海報新聞記者:地下水污染由於其隱蔽性、危害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一直備受關注,在此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也通報了多起與地下水污染相關的典型案例。可否介紹一下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如何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謝謝。

  蘇克敬: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地下水是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和戰略資源。“十三五”期間,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初步建立,試點開展了技術模式的探索,應該説地下水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但是,地下水污染具有累積性、隱蔽性、長期性和複雜性,防治工作形勢嚴峻、任務艱巨。“十四五”期間,我們要重點扭住“雙源”(就是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和污染源),從“建體系、控風險、保水源”三方面發力,統籌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確保全國地下水環境品質總體穩定。

  一是建體系。建立“分區管理、分類防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劃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的名錄,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以地下水水質目標為導向,推動地方因地制宜採取措施。篩選21個典型地級城市,開展試驗區建設,實施綜合試點。

  二是控風險。開展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分批分期查清化學品生産企業、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化工産業為主導的工業集聚區、礦山開採區,即“一企一庫、兩場兩區”這六類重點污染源及周邊的地下水污染底數,督促相關企業落實地下水防治和監測措施,協同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

  三是保水源。深入推進地下水型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加強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推動淺層地下水型飲用水源補給區的劃定工作,定期開展污染調查評估。督促地方政府針對有風險的水源,因地制宜採取污染防治、水廠處理或者水源更換等方式,全面系統保障水源的水質安全。

  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貫徹“水土共治”的理念,強化“地表與地下、土壤與地下水、區域與場地”協同治理。

  一是選擇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密切的典型地區,開展污染綜合防治試點,減少重污染河段補給造成地下水污染,阻斷廢棄礦山酸性廢水等污染地表水體。

  二是推進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地下水重點排污單位一體化管理,同步開展土壤和地下水隱患排查、調查監測、管控修復。

  三是統籌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聚焦地下水國控點位品質管理、重點場地污染防治,科學評估、精準施策,點面結合,有效遏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加劇的趨勢。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我們注意到,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中,有的地方存在“屢查屢犯”“虛假整改”的問題。請問近日印發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能否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將對督察整改工作産生哪些積極作用?

  劉友賓:督察整改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環節,是檢驗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標誌。各省份、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將督察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截至2021年底,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共3294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155項,按序時推進75項;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前三批共1227項整改任務,已完成618項,按序時推進573項。第四、五批督察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還緊盯各地督察整改方案實施情況,對個別地方督察整改中存在的責任下移、任務落實不到位、問題解決不徹底等典型案例公開曝光,督促地方嚴肅處理,並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為進一步推進督察整改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完善督察整改工作長效機制,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明確了督察整改責任主體,規範了督察整改工作的程式和要求,規定了對督察整改不力的問責措施,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督察整改管理閉環,確保督察整改的嚴肅性和實際成效。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一直得到新聞界朋友們的大力支援,包括在座各位在內的媒體朋友們采寫了大量有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優秀報道,成為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此向各位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督察整改辦法還特別提出了跟蹤報道的工作要求。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將會同有關單位組織新聞媒體跟蹤報道督察期間發佈的典型案例整改情況,並對整改中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問題進行公開曝光;對整改成效突出的,及時形成正面典型案例並進行宣傳。

  督察整改是嚴肅的政治責任,決不能“雷聲大雨點小”,更不能“幹打雷不下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將指導督促各地、有關部門和有關中央企業準確把握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後半篇文章”,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要求,推動督察整改工作求真務實,取信於民。

  封面新聞記者:據了解,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已經完成。請問目前掌握的土壤污染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謝謝。

  蘇克敬: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是根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經國務院批准,由生態環境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和衛生健康委共同組織開展的。包括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兩個部分。目前詳查工作已經完成。

  農用地詳查結果表明,我國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總體穩定,但一些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仍比較突出。超篩選值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的任務依然艱巨。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表明,我國有色金屬礦採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開採、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製革等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隱患不容忽視,部分企業地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嚴重。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重在摸清底數,推動解決問題。農用地詳查主要是為了支撐農用地分類管理及風險管控,降低農産品超標風險。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主要是為了支撐實施分類別、分階段的治理。

  目前,農用地詳查成果已經在相關部門間實現了共用。應用農用地詳查成果,各地完成了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分,並且因地制宜採取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實現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目標任務。應用企業用地調查成果,落實“十四五”規劃關於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的要求,已組織地方篩選確定土壤污染突出的企業,並基本完成項目申報工作。針對土壤污染風險突出的石化、焦化、農藥等行業,已組織分行業制訂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指南。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部門間資訊共用,會同相關部門深度挖掘詳查成果,深化應用。

  一是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重點針對詳查發現的耕地土壤污染突出區域,加大力度開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及源頭防治行動,久久為功,推動土壤環境品質穩中向好。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進耕地分類管理,不斷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準。

  二是深化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針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風險突出的企業,依法依規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強化監管,推動落實污染隱患排查整治,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對關閉搬遷地塊實行分類管理,暫不開發利用的,指導和推動地方分批實施以防止污染擴散為目的的管控措施;擬開發利用的,依法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嚴格準入管理,保障人居環境安全。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等工作機制的作用,指導和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推動解決詳查發現的突出污染問題,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謝謝。

  界面新聞記者:隨著工業和生活點源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農業面源污染漸漸成為污染主要來源之一,下一步對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有何考慮?

  蘇克敬:謝謝您的提問。

  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自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方面,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進展,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面臨既要還舊賬、又不欠新賬的雙重壓力,正是吃勁的時候。部分地區過度施用化肥農藥的現象依然存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準有待提升,已成為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十四五”我們將聯合農業農村部門,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著力發揮好監督指導的職能,聚焦重點區域,督促指導各地加大防治力度。

  一是對種植業,控源頭、減總量。重點是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指導各地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關於加強農藥、化肥使用總量控制的要求,以水質超標風險高、種植業污染物排放量多、化肥農藥施用強度大的地區為重點區域,科學制定減量目標、工作任務和主要措施。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精準施藥、綠色防控等重點任務,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同時,加強農膜全鏈條監管,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持續提升農膜、秸稈回收利用水準。

  二是對養殖業,促迴圈、防污染。重點是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完善規劃標準、暢通還田渠道,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建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完善設施裝備。推動全國600多個畜牧大縣編制完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優化養殖佈局,促進種養迴圈。以水質超標風險高、糞污産生量大、土地承載力超負荷的地區為重點,加強環境監管和指導幫扶,嚴防畜禽養殖污染。到2025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同時,依法加大水産養殖環境監管執法力度,規範工廠化養殖企業尾水排放監管,推進水産生態健康養殖。

  三是在監督指導方面,抓試點、建體系。我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印發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抓重點、分區治、精細管”的工作思路和任務安排。“十四五”將加快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工作體系。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在長江、黃河等重點區域選定26個試點,部署開展調查監測,評估劃定優先治理區域清單,分區分類進行污染治理,探索建立查、測、劃、治、評的“五步法一清單”治理和監督指導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易推廣的治理技術模式。謝謝。

  劉友賓: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