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污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答記者問

2020-09-22

2020-09-22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近日, 《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污染控制技術規範(試行)》(HJ 1134-2020) (以下簡稱《技術規範》)發佈實施。生態環境部固體司有關負責人就《技術規範》的出臺背景、編制原則、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技術規範》出臺的主要背景是什麼?
  答: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産業快速發展,焚燒處理量逐年增加,同時産生了大量富集重金屬和二噁英類污染物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以下簡稱飛灰)。目前,飛灰主要以填埋方式進行處置,資源化利用發展較滯後;飛灰填埋存在不達標、不規範等問題,環境隱患較突出。為規範飛灰的處理處置,推動飛灰資源化利用,提高飛灰處理處置技術水準,規範和指導飛灰的環境管理,制定了《技術規範》。
  問:《技術規範》編制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答:《技術規範》編制的原則主要包括:
  (一)重視風險防控。充分考慮飛灰中重金屬、二噁英類、氯等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根據處理處置後不同暴露場景確定了控制限值,確保長期環境安全。
  (二)引導綜合利用。在規範飛灰填埋處置方式的同時,明確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及其他利用方式的污染控制要求,引導企業選擇綜合利用技術路線,逐步降低飛灰填埋量。
  (三)創新分級管理。針對飛灰處理産物按照危險廢物管理對技術發展的制約問題,提出了飛灰處理産物分級管理要求,即滿足6.3、6.5條污染控制要求的飛灰處理産物,不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而是按照GB 34330進行鑒別,將其不作為固體廢物管理或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
  問:《技術規範》的可行性如何?
  答:編制組調研了國內外飛灰處理處置相關工藝技術,根據各工藝技術處理處置産物的去向,確定了污染控制要求,確保飛灰處理處置全過程的環境風險可控。《技術規範》的實施,將有利於企業選擇與我國當前的經濟、技術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飛灰處理處置工藝技術,在減少飛灰填埋的同時促進其資源化利用,防治和避免飛灰處理處置過程的二次污染,為打通生活垃圾的清潔焚燒全鏈條提供保障。
  問:《技術規範》中飛灰處理産物用於水泥熟料生産之外的其他利用方式的要求有哪些?
  答:《技術規範》中對飛灰處理産物用於水泥熟料生産之外的其他利用方式從以下方面分別提出了污染控制要求:一是控制污染物含量,提出飛灰處理産物中的二噁英類含量、重金屬浸出濃度限值要求;二是控制可溶性氯含量,減少對利用産品性能的影響及利用過程的鹽分滲出;三是控制利用過程的污染,要求利用過程的污染防治符合《固體廢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術導則》的要求。
  問:《技術規範》中規定“飛灰及其處理産物不得用於燒結磚生産”,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在燒結磚生産過程中,易形成適於二噁英類污染物再合成的條件,可能造成二噁英類再合成的量較大。而現有燒結磚窯的煙氣處理系統僅要求設置脫硫和除塵裝置,存在二噁英類污染物超標排放風險。此外,大部分燒結磚生産企業的管理能力尚不足以支撐飛灰的安全處置利用。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