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⑦ )丨 南通長江生態修復成果:生産岸線退 生活岸線進

2020-05-29

2020-05-29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編者按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與高水準保護的生動實踐。

  幾年前,江蘇南通長江沿岸,還分佈著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污”企業。

  2016年以來,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啟動生態修復和保護,騰退污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修復生態,增綠植綠,建成國家森林公園,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這裡成了市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客廳”。

難題: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南通市區南部瀕臨長江,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五座小山臨江而立,加上周邊長江岸線腹地,統稱為五山及沿江地區,沿江岸線約14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長江和五山,是南通的城市名片和地理標誌。

  雖然有山有水,但是,五山及沿江地區幾年前卻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

  由於歷史原因,以往南通沿江岸線港口産業單一、效能偏低,散貨碼頭設施老舊,生産工藝落後,能耗和污染大,加上港區陸域空間狹窄,港城接合地帶成為南通主城區臟亂差的集中區域。特別是公用碼頭以大宗散貨為主,揚塵、污水、噪音等污染嚴重,附近居民不堪其擾。這段沿江“黃金岸線”成為不折不扣的“生態傷疤”。

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出路:遷污染企業,建生態廊道

  2016年以來,南通將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舉措。當地明確,將五山及沿江地區整體打造為集森林公園、時尚休閒、濱江旅遊為一體的高品質公共活動空間,建成“城市客廳”。

  2017年開始,南通啟動實施五山生態修復保護工程,落實柔性治江要求,在整體規劃基礎上,重點突破、分步推進,彰顯“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江城市魅力。

  一方面,對污染嚴重、工藝落後、影響水源地保護要求的企業整體關停;對符合産業發展要求的企業,積極推動向沿海地區轉移、向工業園區聚集。下游新建現代化集裝箱碼頭,將狼山港整體搬遷。目前,五山及沿江地區共拆遷“散亂污”企業203家,退出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並修復岸線5.5公里。

  另一方面,實施沿江大規模增綠、高品質植綠、搶救性復綠,注重沿江綠地系統生境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按照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在沿江地區打造既層次分明、色彩優美又功能完備、效益多元的生態廊道。

  在生態保護修復過程中,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復、水系連通、岸線環境整治等,逐步恢復了長江岸線生態功能,提升了環境承載力。

長江南通段岸線一隅

群眾享紅利,“客廳”聚人氣

  在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的14平方公里土地中,超過2/3的區域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並同步配套了足球場、沙灘排球場、滑板場以及20多公里的遊步道等運動場所,讓周邊居民和往來遊客充分享受到生態修復的紅利,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繼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批成為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後,南通植物園、森林公園軍山片區也相繼建成開放。遊客可以坐小火車遊覽濱江觀光帶,或騎單車來一趟親水之旅。

  綠樹環繞、芳草萋萋,一江清水東流!産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順應城市轉型發展大勢,破解港城矛盾,統籌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的“城市綠核”效應正逐步顯現。

五山綠核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