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⑩ )丨淮安傾力推進河湖生態修復 為永續發展留足生態空間

2020-06-01

2020-06-0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編者按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與高水準保護的生動實踐。

  水懂我心,自然淮安。淮安地處江淮平原,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境內河湖水網密布,京杭大運河等四河穿城而過,洪澤湖等四湖鑲嵌其中,國土面積中有1/4的水面、1/10的濕地和1/5以上的綠地,既形成了以水為脈絡、水清岸綠的優越生態環境,但同時生態也很脆弱,敏感性很強。淮安市委、市政府將生態作為最大競爭優勢,堅持把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實行河長、湖長、斷面長“三長合一”制度,同時在全省首創“一河長兩助理”巡管模式,持續改善水環境品質,為永續發展留足生態空間。

白馬湖生態家園成鳥類天堂

  白馬湖是淮安市湖泊生態修復的一個樣板。湖面開闊、湖水清澈,岸邊草色青青,垂柳依依。經過幾年生態恢復,野荷成群、菱角滿倉的夢裏水鄉已重回眼前。菊花園、紅葉谷,從空中鳥瞰,白馬湖森林公園猶如一個巨大的調色板,五彩斑斕煞是好看;水面上、圩堤內、草叢中,白馬湖濕地公園裏天鵝翱翔、鳥鳴聲聲,濕地水域已成為鳥兒廣闊的遊樂場;漁光燈塔、親水碼頭,李莊漁耕驛站迎來四面八方的遊客休閒度假……

李莊碼頭水天一色

  很難想像就在七八年前,這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過去由於缺乏統一管理,沿湖鎮村及湖區百姓為了各自利益,紛紛瓜分、侵佔各類湖區資源,湖區出現大面積圩梗圍網,白馬湖變成了水質惡化、舟楫難行的“白馬大溝”。淮安痛定思痛,投資30億元實施退圩還湖、清水入湖、清淤凈湖、生態養湖“四湖”工程,對上游的10條重要河道進行治理,通過截污治污、清淤泊岸等措施開展生態修復。正在實施並優化完善總投資50億元的白馬湖大道、白馬湖生態旅遊景區、白馬湖國家濕地公園和白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區等生態景觀工程,推進打造一品梅園、飛鳥世界、三島奇遇記、白馬湖夜遊、清水灣溫泉谷、全地形汽車文化、馬文化主題酒店等特色項目。如今,清退養殖水面14.16萬畝,湖區凈水面積擴大到86.7平方公里,相當於再造了一個白馬湖,水質由劣五類提升至Ⅲ類水標準,核心區水質達到Ⅱ類水標準,成為淮安市第二備用水源地。經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之後,白馬湖的水質越來越好,生態環境也逐步改善,優良濕地生態引多種珍稀物種棲息,白馬湖濕地公園現有鳥類99種,近危物種3種,易危和極危物種各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種。白馬湖的變化不僅給淮安人帶來生態福利,作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過境通道,也讓江蘇乃至華東、華北分享到這一湖清泉帶來的利好。

粉黛亂子草“網紅”白馬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借著納湖入城“東風”,“生態+旅遊”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迴圈,白馬湖的花花草草、清水美景變成了一塊塊實實在在的“金元寶”,招引光大資本、海南嘟嘟、南京富寧等企業進駐白馬湖,採取合資合作形式建設露營文化基地、“以夢為馬”體育康養等項目,為四大産業發展助力、聚力;每年金秋,白馬湖菊花園絢麗迎賓,賞菊成了淮安市民近年秋遊新時尚,白馬湖生態旅遊度假區年接待遊客量近百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逐年增加。白馬湖正在形成以生態農業、文化創意、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為主導的産業佈局,支撐和帶動白馬湖區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白馬湖森林公園綠意盎然

  一見清心白馬湖,一湖美景惹人醉。從污染之湖到良好湖泊,從生態再造到綠色創新發展,在江淮生態經濟區的版圖上,成功打造了湖泊生態修復的“江蘇樣板”,奏響了綠色生態和高品質發展的最強音。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