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 ⑪ )丨揚州:“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2020-06-03

2020-06-03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編者按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引導作用,近期,我們推出“綠色發展示範案例(江蘇篇)”系列文章,展示江蘇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與高水準保護的生動實踐。

  都説,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江蘇揚州生態科技新城卻實現了“魚”和“熊掌”兼得,這裡既有金山銀山,更有綠水青山。

  2013年,揚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構想,設立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並從七河八島區域著手,拉開了江廣融合地帶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序幕。

江淮走廊岸線護綠、生態涵養,內河航運有條不紊

  近年來,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始終堅持“生態立區”定位,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發展綠色生態經濟,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僅實現了GDP連年明顯增長,還形成了“城在綠中、綠在水中、水綠交融”生態格局。

  高起點規劃,樹立“生態優先”之志。在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成立之初,揚州市就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對該區域的發展形成了“四控一禁”的決議,包括控制水體和生態廊道寬度、控制建設高度、控制開發強度、控制污染排放和禁止違章建設。生態科技新城嚴格按照生態紅線管控要求,進一步明確在劃定“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三區的基礎上,將區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公園綠地區、農業地區、旅遊主題區和城鎮地區五大功能區,給開發建設和污染排放帶上“緊箍咒”,有效減輕了生態環境的增量壓力。

  高標準建設,築牢“生態環境”之基。近年來,揚州生態科技新城加快環境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全面提高建設和管理水準。嚴格落實雨污分流,新建污水泵站,累計完成22家企業污水接管以及11.7公里污水管網建設工作。全區21個行政村中已完成20個行政村的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並配套鋪設污水收集管網。創新垃圾分類管理,在轄區內實現垃圾三級分類,建立了易腐垃圾陽光堆肥房和細化處理中心,構建迴圈生態鏈條,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廢棄物處理能力,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土壤污染的普查、管控、修復和治理,強化對轄區內危險廢物産生、貯存、轉移和利用處置的全過程監督,加快補齊生態短板。

  嚴要求整治,打出“生態修復”之舉。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北部被揚州人俗稱為“七河八島”,境內水系縱橫交錯、水路運輸交通便利,因多年地處城郊結區域,沿河船廠、砂石廠林立,萬福片區拆解市場、廢品回收點遍地,導致自然生態破壞,環境品質堪憂。揚州生態科技新城下決心花氣力,投入100多億元開展生態修復,通過“拆整搬建”組合拳,全面取締200個廢舊品集聚點,淘汰“散亂污”作坊40多家,關閉汽車拆解市場69個,關閉和搬遷全境39家船廠和砂石廠,淘汰燃煤設施49個,全面治理轄區內200多條河道48公里岸線,恢復1000多畝濱水空間,並引進實施一批生態旅遊項目,徹底改變了積存40年的“臟亂差”面貌,形成了“城在綠中、綠在水中、水綠交融”生態格局。

  新模式推動,走好“生態經濟”之路。生態資源既是新城的寶貴資源,也是新城的“顏值”,更是新城獨特的競爭優勢。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開創了立體式綜合規劃模式,劃定60%以上土地為生態開敞區,在生態上做足加法。圍繞公園和度假村,發展“生態+旅遊”,做好生態休閒文章;圍繞深淺賽艇基地,發展“生態+體育”,做好體育競技文章;圍繞科技産業綜合體,發展“生態+科技”,做好科技創新文章,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論在揚州形成生動實踐。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GDP增幅分別為2016年8.7%,2017年8%,2018年7.5%。

萬福橋上俯瞰“七河八島”,水岸綠城互利共生

  通過多年的理論實踐,生態科技新城的綠色GDP保持穩定增長,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生態建設不斷完善,實現了經濟、生態的“魚”和“熊掌”兼得。

  來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