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甘肅省部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 運作管理不到位

2023-12-15 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2023-12-15 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3年12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甘肅省發現,甘肅省黃河流域部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運作管理不到位,存在環境污染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

  一、基本情況
  甘肅省蘭州、天水、定西等城市均處於黃河流域。其中,蘭州市是黃河干流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定西市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渭河干流天水段佔幹流總長度1/3。黃河保護法規定,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統籌污水、固體廢物收集處理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設施正常運作,消除黑臭水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加強污水垃圾處理等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污水收集配套管網,推進干支流沿線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率持續提升和達標排放,因地制宜實施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鞏固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二、主要問題
  一是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不到位。督察發現,2013年起蘭州市開發建設白道坪片區,目前片區入住人口已達6.5萬,日均用水量約1.7萬立方米,但至今未按規劃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也未建設管網與其他污水處理廠連接,片區生活污水僅靠臨時設施收集處理,實際處理水量約0.7萬立方米/日。2023年12月10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該片區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黃河干流,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為372毫克/升、70.2毫克/升、4.59毫克/升。蘭州市七里河區鹼溝下游約1.9千米的河洪道被建築物覆蓋,受納沿河生活污水,當地雖在近河口處建有截污壩,通過泵站將污水抽送至城市管網,但雨天污水溢流黃河干流問題依然存在。2023年9月監測結果顯示,溢流水體氨氮濃度22.6毫克/升,屬於重度黑臭,但一直未列為黑臭水體進行整治,群眾反映強烈。
  督察還發現,定西市通渭縣城區部分生活污水通過雨水管直排渭河支流散渡河,2023年12月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為124毫克/升、28.5毫克/升、2.42毫克/升;通渭縣南園體育場附近污水檢查井大量雨污混合水溢流。隴西縣城大量雨污混合水未經處理,通過縣城污水處理廠溢流口和附近溝渠排入渭河干流,在河道內形成明顯的污染帶。
圖1  2023年9月22日,督察組暗查發現,定西市隴西縣城大量雨污混合水排入渭河干流
  天水市武山縣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2022年以來縣污水處理廠人工開啟溢流口175次,將大量未經處理的雨污混合水直排渭河干流。
  二是部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作管理水準低。督察發現,天水市城區生活污水産生量約13.7萬噸/日,已建成的三座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共計24萬噸/日,但運作管理水準低,設施處理能力不能有效發揮。2019年建成的天水成紀凈水廠設計處理能力8萬噸/日,實際最大處理能力不足4萬噸/日,近3年污水持續溢流。秦州污水處理廠運作效能低,只能採取降低處理量、大量投放藥劑等措施處理污水。2023年9月,天水市將城區三個污水處理廠階梯運作,位於下游的麥積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大幅增加,造成部分時段超負荷運作,出水總磷、總氮超標,已有9次出現污水溢流。2023年1至11月,下游渭河干流伯陽國考斷面水質有2個月惡化為劣Ⅴ類,太碌國考斷面水質有1個月惡化為劣Ⅴ類。此外,定西市通渭縣城區污水處理廠2022年12月以來,排放超標129天。
圖2  2023年12月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天水市秦州污水處理廠運作效能低,生化池存在大量浮泥
  三是生活污泥處置問題突出。督察發現,按照甘肅省要求,蘭州市應于2023年底前至少實施一座生活污泥資源化利用設施,但至今未實施。全市城區生活污泥均由2018年建成的蘭州市污泥處置廠填埋處置,該廠設計庫容100萬噸,處理能力400噸/日,實際接收污泥約580噸/日,截至2023年11月,已填埋污泥162萬噸。現場檢查發現,該廠未按要求設置甲烷氣體自動檢測及點火裝置,導排系統已被污泥完全掩埋,填埋區積存大量滲濾液,甲烷及惡臭氣體導排受阻,存在嚴重環境安全風險隱患,群眾對該廠臭氣擾民問題反映強烈。
圖3  2023年10月19日,督察組暗查發現,蘭州市污泥處置廠填埋區積存大量滲濾液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規定,生活污泥經處理後含水率小于60%,可以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置。督察發現,2020年至今,天水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共接收約3.6萬噸含水率80%的生活污泥進行填埋處置。
  三、原因分析
  甘肅省部分城市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不到位,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重視不夠,工作推進不力,造成環境污染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