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雲南省部分市州嚴重破壞森林生態

2024-05-17 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2024-05-17 來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2024年5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雲南省發現,一些市州天然林毀壞屢禁不止,公益林管理漏洞頻出,經濟林更新偷梁換柱,森林保護不到位。

  一、基本情況
  雲南省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好雲南的森林資源,對於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以及長江、珠江上游水源涵養意義重大。
  二、主要問題
  一是天然林毀壞問題突出。2019年7月,國家印發的《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明確,天然林是森林資源的主體和精華,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陸地生態系統。督察發現,臨滄市盜伐天然林問題突出,僅臨翔區螞蟻堆一個鄉,就有5處天然林被盜伐,共215畝,其中160畝為2024年盜伐,並違規燒山,森林生態遭到破壞。
圖1  2024年4月17日,督察組暗查發現,臨滄市臨翔區螞蟻堆鄉大片天然林被毀
  森林法規定,實行天然林全面保護制度,嚴格限制天然林採伐。《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明確要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督察發現,2020年12月,臨滄新景林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伐區調查表時,將螞蟻堆鄉杏勒村126畝天然林按人工林違規申報,臨翔區林業和草原局把關不嚴,違規發放採伐許可證,實際採伐過程中越界開採,導致159畝天然林被毀。2023年2月,臨翔區林業和草原局又申請將上述地塊違規調出天然林範圍,省市兩級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把關不嚴,予以同意。
  一些地方在天然林下種植咖啡、茶葉過程中,為了提高産量,採取圍剝樹皮等隱蔽性手段,造成林木死亡。督察組抽查發現,在西雙版納景洪市普文鎮秤桿村,因咖啡種植已累計蠶食天然林15.9畝,63棵樹被從根部圍剝樹皮。
圖2  2024年4月20日,督察組暗查發現,景洪市普文鎮秤桿村天然林根部被圍剝樹皮
  二是經濟林更新偷梁換柱。森林法規定,採伐林地上的林木應當申請採伐許可證,並按照有關規定完成更新造林。督察發現,景洪市橄欖壩農場以採伐更新的名義,對4526畝橡膠林進行採伐後,未按照地方林業部門批復的《更新採伐調查作業設計》標準補種橡膠,而是大量種植波羅蜜等經濟作物。景洪市嘎棟街道1384畝橡膠林採伐後有872畝違規改種香蕉。根據當地提供的統計數據,2020年以來,西雙版納州橡膠林等林木被採伐後,未按標準補種橡膠的地塊高達3.45萬畝。
圖3  2024年5月11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景洪市橄欖壩農場採伐橡膠後違規種植波羅蜜
  水土保持法規定,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2023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景洪市農墾集團所屬國營景洪農場二分場、四分場和嘎灑街道沙藥社區二組等地2019年至2023年以採伐更新的名義,大面積砍伐山地橡膠林等林木後,未按採伐作業設計要求種植橡膠林,而是違規大量種植香蕉、鳳梨,且大部分處於坡度大於25度的山地上,有的甚至超過60度,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嚴重。根據西雙版納州制定的整改方案,應嚴格按照採伐作業設計和造林技術規程的標準恢復植被。但此次督察發現,景洪農場採伐的8150畝橡膠林中,仍有6362畝未恢復為橡膠林。
  三是公益林管理有漏洞。森林法規定,重要江河干流及支流兩岸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應當劃為公益林。根據《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和《雲南省公益林管理辦法》,臨滄市黑惠江沿岸林地應劃為國家級公益林,實際一直未劃定,涉及林地約9000畝;南汀河周邊林地應劃為省級公益林,也未劃定,涉及林地9萬餘畝。
  《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規定,國有國家級公益林原則上不得調出。2022年4月,景洪市將349畝國有國家級公益林調出。《雲南省公益林管理辦法》規定,國有省級公益林原則上不得調出。2023年9月,景洪市將1.65萬畝國有省級公益林調出。
  三、原因分析
  臨滄市、西雙版納州及其有關部門對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存在的林地嚴重破壞問題監管不力,甚至存在審批、調整、變更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