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督察整改看成效(23)丨大氣污染治理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
——四川省成都市大氣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2021-01-30

2021-01-30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隨著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向縱深推進,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也愈加深刻,大氣污染防治已經不是單單一場生態保衛戰,更是一場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産業發展方式的革命。
  2017年以來,成都市通過持續深入實施“鐵腕治霾”和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深入開展壓減燃煤、治污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氣六大行動,努力推動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空氣品質實現287個優良天的歷史性突破,高品質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空氣品質改善目標,首次消除了重污染天氣,首次實現PM10年均濃度達標,“窗含西嶺韆鞦雪”曠世盛景頻現。
“雪山下”的成都環球中心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三年前,“成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夠”被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點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決落實整改要求,把大氣品質改善作為成都環保“一號工程”,堅持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引領,突出依法治氣、精準治氣、科學治氣、聯動治氣,採取“加減乘除”工作方式,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展質效穩步提升,環境産業加快壯大,綠色福祉更加普惠,綠色高品質發展邁入新階段。
做“加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實施“5+5+1”現代化産業體系改革攻堅計劃,堅持走産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品質效益好、發展可持續之路,兼顧社會生産、經濟發展和環保要求,在重點行業實施綠色發展差異化管理試點,推行重點行業綠色化發展績效考核和標桿企業打造。對磚瓦窯、鑄造、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7個重點行業共400余家企業開展綠色化發展績效考核。在水泥、平板玻璃、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行業打造13家綠色生産標桿企業,制定相應的行業管理規範,推動全市重點行業高品質綠色發展。電子資訊、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産業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印發《成都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投入7.06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累計推廣各領域新能源汽車9.55萬輛,累計建設充(換)電站565座、充電樁2.3萬餘個。推廣公共交通中新能源公交車和計程車的應用,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達5651輛,新能源出租汽車4486輛,共用新能源汽車5945輛,新能源貨車2.35萬輛。成都已連續兩輪入選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應用城市名錄,新能源汽車産業呈現欣欣向榮的良好態勢。
做“減法”,強化污染源頭治理
  持續開展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並以此為依據實施源頭減排,重點開展燃煤、汽車尾氣整治行動,實現“精準治氣”。按照“清潔能源替代一批、技術改造減量一批、淘汰落後關停一批”原則壓減燃煤,嚴格煤炭消耗總量控制,安排專項資金推進煤改氣(電)項目。2018—2019年,改造、淘汰26套燃煤型糧食烘乾設備,規模以上工業消費煤炭實現減排43.68萬噸。大力推進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淘汰(改造)大蒸噸燃煤鍋爐25台,關停21戶磚瓦窯企業,完成國電成都金堂發電有限公司等6戶企業減煤技改項目,大幅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穩定增長和大氣品質穩步提升的協同聯動。針對日益嚴重的汽車尾氣污染,加強機動車排放監管,完成“大戶制”監管平臺系統搭建,選定“用車大戶”企業開展試點工作,建立聯合監管機制,推進完善相應管理規定及實施細則。強化“黑煙車”抓拍、遙感監測運用,建成“黑煙車”智慧監控抓拍系統7套、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15套和移動式遙感檢測設備1套,建成以來共抓拍“黑煙車”車輛1740輛。2019年抽檢在用柴油車輛61萬餘輛,共處罰超標車129輛,罰款2.5萬餘元。加快推進老舊車輛淘汰,在日常辦理車駕管業務過程中,鼓勵、引導老舊車等高排放車輛提前報廢更新,2019年淘汰老舊車10.6萬餘輛。
做“乘法”,創新提升治理效能
  利用“網際網路+”構建大數據平臺,打通行業資訊通道,整合工商、稅務、電力、執法等部門數據,建立27萬餘戶固定污染源動態管理清單。建立環境品質監測網路、污染源監測網路、生態監測網路和成都市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實現大氣污染防治從“現狀-科研-決策-執行-評估”五個環節閉環管理,成都“數智環境”系統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作為全國六個優秀案例之一被推薦。建立全國首個以政府主導的大氣複合污染防控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中心成都分中心,聯手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單位深入開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連續13年開展顆粒物源解析,大氣污染防控針對性得到不斷提高。對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且工期6個月以上的建築項目工地,在主出入口安裝揚塵線上監測設備,實時採集PM10數據,自動向項目建設、施工監理和監督機構發送超標數據和報警資訊。在建設工程項目主要出入口、工地最高點等位置安裝遠端高清視頻監控設備,遠端實時監控裸土覆蓋、濕法作業等情況,及時發現查處違規行為。安裝運渣車管理系統,通過資訊化設備採集進出場資訊、行駛路線,對進入施工現場的非備案運渣車輛進行預警提示,實現聯動執法精準監管。
做“除法”,努力淘汰落實産能
  圍繞經濟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按照“依法關閉一批、整改規範一批、調遷入園一批”原則,對鑄造、化工、磚瓦窯等重點行業強化環保標準約束,安排專項資金推動71戶落後産能企業關停或淘汰部分生産線,促使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年節約標準煤3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6萬噸。加強“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2017年以來,共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14148家。以“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為導向,積極幫助關閉企業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通過加大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公益性崗位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和籌集就業崗位;根據“散亂污”企業失業人員崗位需求和培訓意願,搭建就業供需平臺,深入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系列巡迴服務活動。截至目前,被關閉“散亂污”企業中本市戶籍的29352名失業人員已實現就業25650人,再就業率達87.39%。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成都市大氣品質保持改善態勢,2019年創下自2013年國家實施空氣品質評價新標準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準。同時,全市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0萬億元、增長7.8%,總量排名全國城市第7、上升1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7.9%,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10%,地區經濟實現高速高品質增長。2020年以來,成都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中小企業復工率雙雙達到100%、施工工地復工率達到100%的情況下,大氣環境品質仍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未來,成都將繼續踐行綠色公園城市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決勝藍天保衛戰,繼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升社會認同感和民眾幸福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