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督察整改看成效(24)丨出實招精準治污 南明河還清於民
——貴州省貴陽市努力探索西部地區大型城市內河治理新路

2021-01-31

2021-01-31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貴陽市依河而建、城河相依,是長江與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2019年底常住人口497.14萬人,城鎮化率76.13%。南明河貫城而過,有7條一級支流匯入,中心城區段長約50公里(流域人口約310萬,佔全市62%左右;流域地區生産總值2406.05億元,佔全市60%左右),是流經全市人口最為密集、商業最為活躍、生産生活最為集中的區域。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南明河流域生態“欠賬”增多,水質惡化、污染嚴重,中心城區段水質長期處於劣Ⅴ類,成為一條“失去生命的河流”。

南明河穿城而過

  2017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向貴州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的問題中指出,貴陽市生活污水直排造成南明河等河流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南明河治理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百姓關切,必須還南明河一灣清水。近年來,貴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堅決扛起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政治責任,持續推進南明河流域綜合治理,大力開展控源截流、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新建污水處理廠18座,改造排水大溝19條,共投入治理資金75.91億元。截至目前,南明河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7條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溢流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省控花溪斷面和市控三江口、解放橋斷面水質總體優良,新莊國控斷面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為22mg/L、1.28 mg/L、0.25 mg/L,水質平均為Ⅳ類,達標率100%),流域水質明顯提升。

南明河省委段

一、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堅持以重點流域治理助推城市高品質發展。

  多年來,南明河整治方式以清淤、築壩等治標工程為主,陷入“反覆治、治反覆”的迴圈,整治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期待有差距。貴陽市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緊盯污水直排突出問題,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治理、精準施策,統籌謀劃南明河綜合治理大文章,從更廣的地域範圍、更長的時間範疇來看待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嚴守河湖生態紅線,異地搬遷貴鋼、貴鋁、水泥廠等污染排放大戶,採取“截污治污為前提,消除內源污染為保障,提升兩岸環境品質為補充,恢復生態自凈能力為根本”的總體技術路線,實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沿河道打造濕地公園、休閒廣場、濱水空間,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變成為百姓謀福祉的過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連續多年位居省會城市前列,連續4年榮獲“中國最佳表現城市”稱號,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爽爽貴陽”名片更加靚麗。“南明河河水比2016年以及更早的時候更清澈了,岸邊的景色也很精緻。市西河也有很大變化,以前的‘黃湯’變成了綠幽幽的清水,還有水鳥前來捕食。”隨機走訪路邊散步的市民如是説。

南明河甲秀樓至冠州橋河段

二、突出分散處理,

著力改善中心城區水生態環境。

  以往的南明河整治中,主要採取沿線截污溝集中收集,統一到下游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但由於管網不完善、雨污不分流、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生活污水溢流、自凈能力弱,南明河成為一條“臭水溝”。針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南明河流域污水直排的問題和生態“欠賬”、能力“短板”,貴陽市按照“適度集中、就地處理、就近回用”原則,在居民集中居住的老城區,就地就近修建污水處理廠,同時要求新建小區配建污水處理設施;對排水大溝實施清污分流等整治工程,改造排口263個,新建污水管網65公里,分離清水入河、污水入管,推動原有“末端兜底”向“前端減量、沿途分處”轉變,南明河流域的污水處理能力從2017年99萬噸/日提高到目前165.08萬噸/日。在優化污水處理廠佈局後,用達標尾水作為生態景觀用水回補南明河,每天向全流域提供150萬噸生態補水,排污大溝每日分出清水3.6萬噸入河,每年節省跨域調補水資源5億噸,有效解決核心段淤積重、水變黑、臭味濃等突出問題,河流自凈能力得到強化,“除臭”“水清”“景美”等各項治理目標逐步落實。現在,南明河干流城區段水生動植物種群類型豐富,沉水植物覆蓋率提高至75%,生物多樣性指數、水生植物蓋度、生態系統完整性顯著提升,“水清岸美有文化,鳥飛魚躍人歡暢”的自然景觀得到恢復。

南明河河濱公園段

三、注重集約高效,實現生態價值、

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最大化。

  貴陽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土地資源稀缺,在中心城區建設污水處理廠選址難、拆遷難。貴陽市堅持土地集約、資源利用、環境友好,新建的18座污水處理廠中有14座採用下沉式,地下修建污水廠,地上修建商業綜合體、公園廣場、體育場等設施,在有效解決傳統地面廠臭氣重、噪聲大、防護距離不足的同時,節省管網建設、徵地投資約15億元,節省建設用地163.5畝,提升了污水處理設施綜合利用價值,實現了城市生態“負資産”向“正資産”的轉變。比如,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區,建成貴醫和六廣門兩座污水處理廠,埋深30米以上,配套建設商業建築13.71萬方、商務寫字樓8.88萬方、體育設施2.38萬方、居住13.47萬方、停車位4000余個,形成以中心城區體育運動休閒産業、現代商貿服務業等為特色的産業集聚區,預計帶動就業6000余人,實現産值2.5億元。此外,中水回用每天節約綠化、辦公等用水成本13萬元,並將採用水源熱泵技術實現區域集中供暖。

貴鋼再生水廠入河排口

貴陽青山下沉式再生水廠

四、挖掘流域文化,引領全社會

形成生態文明新風尚。

  南明河沿線坐落著甲秀樓、翠微園、文昌閣等一批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民族文化宮、貴陽大劇院、貴陽美術館等一批現代文化地標,陽明文化、民族文化、時尚文化時刻沁潤、滋養著每一個市民。貴陽市充分挖掘歷史文脈和生態資源,將沿線山水、人文景觀串聯起來,把流域文化元素融入到群眾休憩休閒的每一個生活空間,加快建設六廣門記憶館、再生水科普館等一批文化及科普教育基地,高標準打造了一批以十里河灘、阿哈湖等濕地公園為代表的濱河風光,以築城廣場、甲秀廣場等為代表的城市景觀,以鎮山村、麥翁古寨等為代表的村寨景觀,以方舟戲臺、酒文化一條街等為代表的網紅打卡點,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現在日常生活、運動休閒的點點滴滴,進一步彰顯南明河人文底蘊,實現了文化特色與水城人景合一。比如,建成的水環境科普館、生態科普館,免費開展科普教育,引導群眾在衣、食、住、行、遊等方面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轉變。

南明河甲秀樓

南明河面飛鳥棲息

五、堅持共建共治共用,

全力打一場南明河綜合治理的人民戰爭。

  南明河治理工作,涉及從天上到地下、從水裏到岸上、從城市到農村,不群策群力、發動群眾是不可能做到的。貴陽市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全民參與,舉全市之力、聚萬眾之心,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參與整治、參與監督,每年發動近萬名環保志願者和市民開展“行走南明河”“保護母親河”等活動,鼓勵群眾通過12369熱線、“百姓拍”APP平臺等多種渠道反映環保“痛點”,讓市民“不做旁觀者,要做參與者”。建立河湖大數據、“兩湖一庫”重要水源地監管平臺,運用遙感、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對河道和重要排污口精準監管,實現河湖水生態修護、水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等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技術、管理和資金等優勢,在國內水環境治理領域先行先試PPP模式,2014年以來引入社會資本96億元全程參與流域整治、運作和維護,被財政部列入全國首批PPP示範項目。

市民河濱晨練

南明河夜景

  南明河治理雖然取得了階段成效,生活污水直排問題基本解決,但長治久清還需久久為功。下一步,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精準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原則和路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苦幹實幹的精氣神,將集中整治向常態化、長效化、可持續轉變,不斷繪就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