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盤江幹流(貴州境內)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研究報告有關意見的函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你公司《關於請求審批北盤江幹流(貴州境內)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研究報告的請示》(中國華電科〔2011〕643號)收悉。我部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北盤江幹流(貴州境內)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研究報告》(簡稱《研究報告》)專家論證會。經研究,根據研究成果和專家論證意見,提出如下意見:
一、北盤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是紅水河上游左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積26557平方公里,幹流全長441.9公里。北盤江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兩省,幹流河段在貴州境內長298.7公里,落差635.78米,平均比降2.13‰,董箐水電站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22.72億立方米。1985年原貴州省計委以〔85〕黔計農字第080號文件批復了《貴州省北盤江流域綜合規劃報告》,1989年貴州省人民政府以〔89〕黔府通108號文件批復了《北盤江幹流(茅口以下)規劃報告》,200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006〕141號批復了《北盤江馬馬崖梯級水電站開發方式調整研究專題報告》。
北盤江幹流貴州境內河段自上而下佈置石板寨、善泥坡、光照、馬馬崖一級、馬馬崖二級、董箐等6個梯級,總裝機容量2819.5兆瓦,其中石板寨和善泥坡梯級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光照以下梯級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航運次之,兼顧灌溉和供水。目前,光照、董箐水電站已蓄水投入試運作,善泥坡水電站正在建設中,馬馬崖一級水電站處於前期籌建準備階段。為從整體上研究貴州境內北盤江幹流梯級水電開發的環境影響,統籌環境保護措施,指導梯級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流域水電梯級開發環境影響回顧性研究是必要和適時的。
二、《研究報告》及4個研究專題以充分的資料收集和調查監測為基礎,結合遙感技術,採用綜合分析等方法,從系統、動態的角度,按梯級開發時序及不同工況,在核查已建、在建梯級生態保護措施效果的基礎上,關注區域性和累積性環境問題,分析評價了實施梯級開發對水文情勢和水環境、區域生態和經濟社會的影響,並提出了進一步的環境保護對策和生態補救措施,《研究報告》內容全面,結論總體可信。研究成果對協調北盤江幹流梯級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優化流域後期水電開發梯級的建設方案、完善流域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其他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環境影響回顧評價工作也具有借鑒和參考價值。
三、研究表明,貴州境內北盤江幹流的水電開發,符合流域和區域開發規劃,對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水電梯級開發對流域及規劃河段的水文情勢和水環境、水生和陸生生態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水環境影響
北盤江幹流梯級中庫容和裝機規模較大的光照和董箐水電站已蓄水投入試運作,河流水文情勢已發生較大改變。庫區水位抬高、流速降低,下泄泥沙減少;下游年徑流均化,豐水期流量減小、枯水期流量增大;梯級電站運作使影響河段日內流量、水位變幅增大;光照水庫對大洪水的消峰作用明顯。
北盤江干支流水質近年來總體上滿足水功能要求。光照水庫水溫結構為分層型,在3-8月下泄水溫較天然水溫低0.4-3.8℃;董箐水庫為過渡型,與光照下泄低溫水疊加,3-9月下泄水溫較天然水溫低0.9-2.3℃。梯級電站在調峰運作時,將通過基荷或生態小機組保證下放流量,不會造成下游河道脫水。除光照部分庫段外,水庫水域面積增加對河谷水域形態影響不大。
(二)水生生態影響
北盤江幹流梯級電站開發後,大壩造成阻隔、庫區水流變緩、水深增加、水體容積及水域面積增大,河流自然生態系統向水庫生態系統演變,水生生態影響突出。目前,水生生態系統還處在劇烈變化階段,魚類總體演變趨勢為種類、數量趨於減少,種群結構和分佈變化,適應靜水和緩流環境的小型魚類成為優勢種。幹流梯級電站進一步開發將加劇不利影響。
梯級電站建設對珍稀保護特有魚類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光照和董箐庫區河段原適應底棲急流、礫石、洞穴、岩盤底質環境的魚類,已逐漸移向幹流庫尾上游或進入支流,庫區數量明顯減少,如光倒刺鲃、白甲魚、瓣結魚、泉水魚、墨頭魚及裂腹魚等;産漂流性卵的魚類在庫區基本退出分佈。
(三)陸生生態影響
光照和董箐水電站淹沒面積佔到6個梯級淹沒面積的86.9%,梯級電站建設對生態系統類型完整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局部區域景觀破碎化程度提高和連通性降低等。梯級水庫淹沒自然植被類型中以灌草叢面積最大,水庫淹沒對部分珍稀保護植物和古大樹有一定影響,使陸生動物的活動範圍縮小。梯級水電開發涉及到野鐘黑葉猴市級自然保護區,對其保護功能、保護對象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未造成明顯影響。
(四)社會環境及移民影響
北盤江幹流水電梯級開發的經濟效益明顯,並將推進區域城鎮化進程,但對流域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和傳統的保護存在一定影響。梯級水庫淹沒耕地面積3754公頃,搬遷安置2.94萬人,其中光照和董箐水電站移民人口占6個梯級總移民人口的86%。隨著移民安置水準逐漸提高,總體上移民安置後生活設施得到了改善,移民安置造成的不利影響逐漸減小。
水電梯級開發涉及到的景觀旅遊資源有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牂牁江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江大峽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水電站建設對景觀旅遊資源的不利影響有限,對景觀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業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五)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
已建成的光照和董箐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較好地執行了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開展了環境保護設計、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理工作,實施的環境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水電開發的環境影響。為減緩下泄水溫變化的影響,光照水電站採取了疊梁門分層取水措施,董箐水電站採取了前置擋墻措施。為減緩水電開發造成的魚類資源損失,光照以下梯級採取合建魚類增殖站措施,目前已建成並投入運作。從完善流域水電梯級開發環境保護要求的角度,《研究報告》提出了保留幹流天然河段、保護支流魚類棲息地、建設馬馬崖一級水電站過魚措施和保證生態與航運流量等要求。
四、根據“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的總體要求,同意《研究報告》從保護魚類生境角度提出的不開發石板寨梯級、暫緩開發馬馬崖二級梯級電站的優化調整意見。不開發石板寨梯級和暫緩開發馬馬崖二級梯級,將使北盤江幹流石板寨至董箐壩址區間198公里河段中保留的天然河段達到34公里,保留落差合計82米,未開發的年發電量8.08億千瓦時。相對北盤江幹流原梯級開發方案,開發河段長度佔規劃河段長度的比例由94.8%下降為82.8%,保留落差佔規劃河段總落差的比例由5.8%提高到15.2%,符合“生態優先、統籌考慮、適度開發、確保底線”的水電開發環境保護理念和原則。
五、已建電站運作和後續電站建設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實水生生態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商請並配合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統籌北盤江幹流保留的天然河段、支流大梨樹河、西泌河魚類棲息地的保留和保護工作。落實魚類增殖放流效果監測工作,加快中長期放流魚類人工繁殖及增殖放流研究和北盤江魚類生態習性與産卵繁殖環境要求研究。優化光照魚類增殖放流站放流魚種,增加暗色唇鯪、長尾鮡作為中長期放流對象,取消長薄鰍放流對象,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加快光照魚類增殖放流站善泥坡分站的建設進程,實施馬馬崖一級水電站集運魚系統建設,儘快開展光照、董箐梯級過魚措施論證。
(二)落實生態基流和下泄低溫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開展流域梯級下泄生態基流監控,落實善泥坡水電站、馬馬崖一級水電站生態機組基流泄放措施。長期進行光照水電站、董箐水電站壩前和下泄水溫及影響觀測,分析低溫水減緩措施效果。根據河段水生生物、水域生境等綜合用水需求,儘快開展梯級電站生態聯合調度研究。
(三)落實陸生生態保護和生態補償措施。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減緩對野生動物、自然植被的影響,並做好移栽後珍稀保護植物和古大樹的維護和管理。善泥坡水電站施工佈置應避開黑葉猴自然保護區,深入開展光照水電站淹沒黑葉猴自然保護區的影響研究,完善生態補償相關措施。
(四)開展水庫移民安置的環境保護和社會影響研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採取補救措施,強化移民安置的環境保護管理,加快落實移民安置區的環境保護專項措施,強化移民的文化、習俗和傳統保護,減緩不利社會影響。
(五)建立流域梯級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統一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和電站運作生態調度工作,適時啟動流域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和梯級電站環境影響後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主題詞:環保 水電規劃 環評 回顧性研究 函
抄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貴州省環境保護廳,六盤水市、安順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貴州北盤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