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環境品質 > 其他 > 自然生態環境

2013年自然生態環境

2014-06-05

2014-06-0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狀況

  全國生態環境品質總體穩定。

  生態環境品質

  2012年2 ,全國生態環境品質“一般”。2461個縣域中,“優”、“良”、“一般”、“較差”和“差”的縣域分別有346個、1155個、846個、112個和2個。生態環境品質以“良”和“一般”為主,約佔國土面積的67.2%。

  生態環境品質“優”和“良”的縣域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及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一般”的縣域主要分佈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部、內蒙古中部和青藏高原,“較差”和“差”的縣域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

 

    (2因遙感解譯工作量大,且受數據收集時間所限,生態環境品質評價較其他環境要素滯後一年。

  生物多樣性

  在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中國具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其中森林類型212類、竹林36類、灌叢類型113類、草甸77類、荒漠52類。中國淡水水域生態系統複雜,濕地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5類,近海有黃海、東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個大海洋生態系統,近岸海域分佈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河口、海灣、瀉湖、島嶼、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蝕與海積地貌等自然景觀和自然遺跡。在人工生態系統方面,主要有農田生態系統、人工林生態系統、人工濕地生態系統、人工草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等。

  在物種多樣性方面,中國擁有高等植物34792種,其中苔蘚植物2572種、蕨類2273種、裸子植物244種、被子植物29703種。此外,幾乎擁有溫帶的全部木本屬。中國約有脊椎動物7516種,其中哺乳類562種、鳥類1269種、爬行類403種、兩棲類346種、魚類493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共420種,大熊貓、朱鹮、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數百種動物為中國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種類10000多種。

  在遺傳資源多樣性方面,中國有栽培作物528類1339個栽培種,經濟樹種達1000種以上,中國原産的觀賞植物種類達7000種,家養動物576個品種。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697個,總面積約14631萬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4175萬公頃,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4.7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7個,面積約9404萬公頃。

  

 

2013年全國不同類型自然保護區情況

類型

數量

面積

總數量(個)

佔總數(%

總面積(萬公頃)

佔總面積(%

自然生態系統類

1906

70.67

10385.07

70.98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1410

52.28

3013.32

20.60

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

45

1.67

216.52

1.48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37

1.37

4087.23

27.94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

344

12.75

2991.25

20.44

海洋與海岸生態系統類型

70

2.60

76.75

0.52

野生生物類

672

24.92

4084.65

27.92

野生動物類型

525

19.47

3891.44

26.60

野生植物類型

147

5.45

193.22

1.32

自然遺跡類

119

4.41

161.26

1.10

地質遺跡類型

85

3.15

106.10

0.73

古生物遺跡類型

34

1.26

55.16

0.38

合計

2697

100.00

14630.98

100.00

  海洋自然保護區2013年,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文昌魚種群結構正常,文昌魚棲息地退化。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吸引3000多只大鳳頭燕鷗和19隻中華鳳頭燕鷗入區,並成功繁殖600多只大鳳頭燕鷗幼鳥和多只中華鳳頭燕鷗的幼鳥。南麂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檑野生水仙花移植增種0.8公頃,平均株高12釐米。海鳥常見種類有白鷺、牛背鷺、池鷺、灰鷺、鸕鶿、鷸等。夏候鳥主要有黑尾鷗、燕鷗等,主要分佈在下馬鞍、破嶼和尖嶼。廈門珍稀海洋生物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文昌魚及中華白海豚保持穩定。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活珊瑚蓋度為10%~46%,平均為21%。海南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活珊瑚蓋度為5%~42%,平均為22%。昌黎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海岸沙丘最大高程為37.1米,鞍部高程為21.3米,分別比上年上升1.6米和0.8米;脊線最高點位置移動變幅較大,向西北移動了12.0米。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的均為新生貝殼堤,主要分佈于大口河、高坨子島-棘家堡子島和汪子島。貝殼堤現有面積為38.6公頃,較上年增加4.0公頃。

  濕地2013年,實施濕地保護工程59個,安排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資金項目122個。新指定5處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46個。新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131處,新增濕地保護面積30萬公頃。

  典型海洋生態系統2013年,監測的典型河口生態系統均呈亞健康狀態。多數河口生態系統海水呈富營養化狀態,浮游植物密度高於正常範圍,魚卵仔魚密度較低。雙臺子河口和珠江口浮游動物密度低於正常範圍;長江口大型底棲生物密度高於正常範圍,生物量低於正常範圍;黃河口大型底棲生物密度低於正常範圍。廣西北海、北侖河口紅樹林生態系統均呈健康狀態。監測區域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棲息地狀況良好,紅樹林面積保持穩定。北侖河口紅樹林監測區域底棲生物密度和生物量有所增加。山口紅樹林監測區域互花米草入侵速度較快,對紅樹林的生長産生威脅。蘇北淺灘灘塗濕地生態系統呈亞健康狀態。蘇北淺灘濕地灘塗圍墾速度較快,植被現存量較低,現有灘塗植被面積較上年減少近一半。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動物生物量高於正常範圍。

  風景名勝區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建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2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737個,總面積約19.56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國土面積的2.03%。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約10.36萬平方千米,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約9.2萬平方千米。有3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外來入侵物種

  目前中國有約500種外來入侵物種。近十年,新入侵中國的惡性外來物種有20多種,常年大面積發生危害的物種有100多種。互花米草沿中國大陸海岸線分佈面積為35995.2公頃。

措施與行動

  【全國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批准建立了4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了38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和實地核查,組織開展全國自然保護區基礎調查和評價,完成北京、天津等27個省(區、市)的基礎調查項目總結。開展中俄跨界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合作與交流。開展15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專項檢查活動。新建水生生物濕地保護示範區9個,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60個。

  【生物多樣性保護】印發《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2013年)》,啟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的“六個一”系列宣傳活動。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邊界核定工作。正式對外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編制《外來入侵物種環境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發佈《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制訂了40種農業重大外來入侵物種應急防控技術指南,發佈了17項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