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公民十條 > 專家解讀

公民十條 • 解讀④ | 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做美麗中國建設的好公民

2023-09-28

2023-09-2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為引領公民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和責任,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攜手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6月5日,生態環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發佈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我們請有關專家撰寫了解讀文章,供大家學習交流。

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做美麗中國建設的好公民
李瑞東
  《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自發佈實施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及公眾的認可。為更好地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公眾參與,提高公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經過反覆研討、論證、修訂,近日,《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以下簡稱“公民十條”)正式公佈實施。作為公民生態環境行為的規範性文件,它的發佈,為公眾學習環保知識和法規、關注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綠色消費、低碳出行、垃圾分類、參加社會實踐、參與環境監督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指導,為公民提升自身生態文明素養、牢固樹立生態價值觀指明瞭方向。作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傳播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他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面對資源約束趨緊、治污攻堅仍需不斷深入、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任重道遠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改變原有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充分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呵護自然生態,養成良好的生態價值觀,掌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傳播者。
  做節約能源資源的行動者
  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儉以養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眾所週知,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滿足了人類物質生活的需要,但對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對自然的無限攫取,也對地球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資源能源的消耗也使生態環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類意識到化石能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公民十條”明確了拒絕奢侈浪費,踐行光碟行動,節約用水用電用氣,選用高能效家電、節水型器具,一水多用,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及時關閉電器電源,多走樓梯少乘電梯,紙張雙面利用,恰恰是培養公眾美德所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節約能源資源的行動者。
  做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者
  綠色生活方式是親近自然、注重環保、綠色消費、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之一。“公民十條”明確指出踐行綠色消費,理性消費、合理消費,優先選擇綠色低碳産品,少購買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閒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選擇綠色出行,優先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用交通工具,家庭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為公民的綠色生活方式指出了具體方法。綠色生活方式需要人們日積月累養成良好的綠色生活習慣,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做綠色生活方式的踐行者,讓我們的生活更環保、更綠色、更時尚。
  做自然生態環境的守護者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地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公民十條”明確要求,作為普通公眾,要減少人為污染産生,不露天焚燒垃圾,少燒散煤,多用清潔能源,少用化學洗滌劑,不隨意傾倒污水,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不用超薄農膜,避免噪聲擾鄰;學習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知法懂法,依法依規參與和監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時勸阻、制止或曝光、舉報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和浪費糧食的行為;學習和掌握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知識,減少垃圾産生,做到垃圾不亂扔、不亂放,嚴格分類投放。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做家園生態環境的守護者,讓我們的山更美水更清,家園更秀麗。
  做環保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者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各級環保社會組織是環保社會實踐活動的主力軍,應堅持不以盈利為目的,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公眾參與,開展環保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等活動,組織垃圾分類宣講、環保知識課堂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按照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為公眾參與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搭建平臺。依照“公民十條”的指導,廣大公眾應爭做生態環境保護志願者,堅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從身邊做起,從日常做起,影響帶動更多人參加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做環保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者。
  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生態興則文明興。美麗中國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美麗中國建設要求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堅持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與工作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實現生態興、經濟強、民安樂。
  (作者單位:中華環保聯合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