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日照水庫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突出問題:日照水庫是日照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兼具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是日照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石。由於統籌規劃和系統治理不足、兩山轉化路徑缺失、多元共治機制薄弱等原因,導致日照水庫面臨著一些難以突破的問題。一方面,水源保護面臨的壓力和形勢依然嚴峻,水質還處於比較脆弱階段,2000-2009年,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等污染物濃度呈現升高趨勢,全流域系統治理的理念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生態保護和産業開發的雙贏迴圈,水源地安全風險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民生問題亟需得到有效解決。

  主要做法:通過運用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模式,強化系統治理觀念,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長效機制建設為核心抓手,統籌推進日照水庫流域內高標準嚴要求保護與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生態優先,強化日照水庫的生態安全保護。堅持規劃引領,以《東港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規劃(2020-2025年)》為藍本,以“三線一單”為“環境軌道”,助力水源地保護區域綠色高品質發展,劃定“水源涵養紅線、親水活動藍線、生態産業綠線”三條保護界線,確保環庫周邊特色産業開發是低影響程度開發建設。堅持系統治理,關停拆除水源地上游191家石材加工戶的231台大鋸和禁養區內800余家畜禽養殖戶;建設人工濕地3800畝,建設環庫3.6萬畝涵養林帶和50公里環庫綠道,構築環庫生態安全屏障。二是堅持生態融合,推進“水源保護産業化”和“産業化推動水源治理”協同發展。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合理優化産業格局和調控開發建設強度、以及開發建設方式,以“綠”生“金”,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以生態漁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等特色産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構建生態漁業-平臺銷售産業鏈,推行農藥、化肥等“六不用”模式的生態種植業,以及“旅遊+文創”開發模式下的特色旅遊産業鏈。三是堅持生態為民,構建保護日照水庫的工作格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生態産業建設“反哺”環庫周邊群眾脫貧致富,積極開展“綠色扶貧”行動,通過土地流轉費用、景區務工收入和項目運營等收入,實現每人平均年增收5萬元以上。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消除農村黑臭水體、農村垃圾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措施,改善環庫周邊農村人居環境,充分調動農民愛水護水的積極性。

  治理成效:一是水庫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水質常年穩定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平均水位較2015年提升7.32米,有效保障日照市50多萬人飲水安全;消失10餘年的珍稀野生鳥類中華鳳頭燕鷗重現;環湖植物緩衝帶年減少土壤流失18萬噸,森林覆蓋率較2015年增長了30%;二是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水庫匯水範圍內流轉土地3.9萬畝,基本實現“三零”(高污染企業零準入、農村生活污水零直排、農藥化肥零入庫)管理目標,每年減少化肥使用8500噸、農藥34噸;三是流域保護長效機制基本形成。通過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日照水庫所在東港區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中國優秀旅遊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等稱號,“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得以實現,公眾景觀和休閒等功能得到滿足,公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穩定實現人水和諧。

  經驗啟示:飲用水水源地是每個城市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生態高地”,是美麗河湖建設的重要水體類型。日照水庫從流域整體入手,引入EOD模式,轉變“保護就是投入,發展才有産出”的傳統思維,將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産業發展深入融合,大力發展生態環境導向的産業,通過強化兩山轉化長效機制建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良性迴圈狀態,可為廣大城市水源地建設美麗河湖提供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日照水庫大橋313省道治理前後對比圖

  日蘭高速日照水庫大橋治理前後對比圖

  陳疃鎮姜疃村區域治理前後對比圖

  222省道圈村大橋區域治理前後對比圖

  陳疃丁家溝村區域治理前後對比圖

  南湖鎮西明照村區域治理前後對比圖

  南湖鎮莊頭村區域治理前後對比圖

  南湖鎮許家庵村區域治理前後對比圖


視頻資料:日照水庫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