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沙湖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突出問題:沙湖是寧夏石嘴山市重要的多功能湖泊濕地系統,水域面積42平方公里,處於西北內陸半乾旱荒漠地區。由於沙湖為封閉水體,蒸發量大,水中鹽分含量高,周邊面源污染物間接滲入,水動力不足,地質本底等原因,導致湖中有機物分解速度慢,化學需氧量、氟化物等嚴重超標。另外,沙湖旅游水上交通及娛樂設施使用燃油等人為活動,致使沙湖水質逐年下降。

  主要做法:沙湖水質問題自2016年被列為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事項後,寧夏農墾集團及石嘴山市高度重視,邀請區內外環保、水利等方面專家把脈會診,多次深入排查,摸清沙湖污染源,編制了《沙湖水體水質達標方案》《沙湖水體水質達標優化提升方案(2019-2020年)》《沙湖水質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項目》。經過多番論證,結合多方意見,提出了“外部隔離、內部迴圈、沉砂凈化、污水外遷、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的思路。一是外部隔離,杜絕周邊污水、廢水、農田退水滲入沙湖。修建防滲隔離溝13.2公里,清淤治理排水溝13.02公里,建設隔離溝植被緩衝帶3.2公里,實施了11公里綠化工程,進一步提升隔離效果。二是內部迴圈,提升沙湖水域流動性。分兩期實施了湖水內部迴圈工程,建成6000畝氧化塘並已投入使用。湖水經泵站提升至氧化塘,經過三級氧化後再次入湖。三是沉砂凈化,將湖水進行前處理,改善沙湖水質。建成了320畝新沉砂池,對220畝老沉砂池實施了清淤擴容,通過沉砂池將湖水充分“過濾凈化”。四是對沙湖南、北岸污水處理廠實施遷建和提標改造。重新完善南岸污水管網鋪設;完成沙湖北岸污水廠一級A提標改擴建;新建日處理量2400m3污水處理廠一座,將沙湖南北岸周邊生活污水納入管網集中處理。五是生態修復,以生物措施改善水質。老三排以西、隔離溝以北、東一支渠以東、沙湖大道以南2.3萬畝範圍內的魚塘、耕地已實施退漁還湖、退耕還濕,禁止人工養殖和耕種。兩年在湖中種植蘆葦2500余畝,以蘆葦種植代替生物浮島,用生物措施凈化水體。六是綜合治理,徹底清理沙湖潛在污染源。對沙湖景區垃圾填埋場進行關停,籌資1400萬元,將前進農場十一隊105戶房屋及1.6萬平米圈舍整體拆遷,清理魚池176畝,搬遷湖邊的駱駝養殖場,拆除清理越野車基地等設施,對鳥島區域開展清淤工程。同時做好沙湖保護總體規劃,禁止過度旅遊開發;強化景區管理,啟用電瓶船,並引導遊客積極參與環保,常態化組織開展環境清理整治活動;在遊客集中區域,樹立環保宣傳標語標牌,引導遊客參與環保工作。鞏固提升水質治理效果;實施沙湖流域環境監管,構建水質預警平臺;完善沙湖管理機制,落實相關主體責任。

  治理成效: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沙湖水質由2016年劣Ⅴ類逐步提升至2017年Ⅴ類、2018年Ⅳ類、2019年全年穩定Ⅳ類、2020年首次達到Ⅲ類,2021年1-10月水質持續保持在Ⅲ類的階段性成果。水生態逐步恢復,通過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冬季及時收割清運,以生物方式降解總磷、氨氮等污染因子。生物多樣性增強,目前沙湖沉水植物面積比三年前增加30%;全球九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條路過中國,其中有兩條遷徙路線在寧夏重疊。沙湖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眾多候鳥過境寧夏時的重要棲息繁衍地,鳥兒種類數量也逐年增加。

  經驗啟示:沙湖因地制宜防治結合,運用“外部隔離、內部迴圈、沉砂凈化、污水外遷、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的策略,有效改善了沙湖水質,其經驗做法可為西北內陸乾旱地區綠洲灌溉退水補給型湖泊、旅遊類湖泊污染問題提供經驗借鑒。

 圖1-1生態治理前期 圖1-2生態治理後期

圖2-1生態治理前期 圖2-2生態治理後期

圖3-1生態治理前期 圖3-2生態治理後期
 
圖4-1生態治理前期 圖4-2生態治理後期
 
圖5-1生態治理前期 圖5-2生態治理後期
 
圖6-1生態治理前期 圖6-2生態治理後期
 
圖7-1生態治理前期 圖7-2生態治理後期
 
 圖8-1生態治理前期 圖8-2生態治理後期
 
圖9-1生態治理前期 圖9-2生態治理前期
 
圖10-1生態治理前期 圖10-2生態治理前期


視頻資料:沙湖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