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2-01-24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突出問題:哈拉哈河是中蒙國際界河,也是呼倫湖兩大源頭之一,位於內蒙古阿爾山市。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阿爾山市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興建,但由於環保意識淡薄、保護機制不健全、過度採伐導致流域森林覆蓋率由90%下降到53%,水土流失加劇,水源涵養能力降低,出現了河道水量減少,脖爾姑高勒河等部分支流枯水期乾涸等問題。城市和交通建設發展中,無序採石挖沙導致哈拉哈河濕地及岸線破壞嚴重,生態空間被擠佔,河道自凈能力與河湖生物完整性持續變差。沿河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程度較低,農村牧區垃圾隨意傾倒,導致哈拉哈河出現了水質不穩定、部分月份存在輕度污染問題。這個因生態資源而興起的城市,因林業過度採伐導致環境破壞被列入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當地人民的生存發展面臨嚴重威脅。

  主要做法: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阿爾山時指出“保護好生態就是發展”,阿爾山市秉持“生態立市”理念,按照“水源涵養恢復+河流廊道修復+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産業返哺”的思路,實施了一系列流域修復治理工程,不斷促進流域生態價值轉化。一是完善生態發展保護機制。系統推進林區改革工作,按照政府與林業企業分工協作的思路,將各林場村納入全市經濟發展統籌規劃,逐步實現了伐木工到護林員的轉型,實現了資源依賴向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成立了阿爾山市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領導小組;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制度,清退污染型工業企業,確保污染源頭控制。二是實施“面、線、點”系統治理工程。面上逐步恢復水源涵養。阿爾山市于2002年開始實施禁牧退耕,2012年林區實行禁伐,流域實施天保工程600萬畝,公益林管護、封山育林、植樹造林8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0萬畝,建立了樟子松封育管理區。線上實施河流廊道生態修復。實施了哈拉哈河、努木爾根河、阿爾善河等典型河段治理,打造親水岸線,規範親水娛樂,著力推動沿河濕地保護,哈拉哈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點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結合河長制,全面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管網改造工程,建成“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三是不斷促進生態價值轉化。建立以旅遊業為主體,以環保型工業和特色農牧業為兩翼的綠色低碳産業發展格局。打造火山與冰雪特色旅遊,新型農業深度融合,論壇經濟持續發展,流域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金山銀山”。

  治理成效:一是流域生態系統全面恢復。全市森林覆蓋率由67%恢復到81.2%、林草覆蓋率達到95%以上,受損濕地、岸線得到了較好恢復,水源涵養能力穩步提升,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二是“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景象已經展現。水質連續多年保持優良,水量穩中有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哲羅鮭洄遊穩定,實現了“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三是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金山銀山”。阿爾山市實現了從資源枯竭到綠色崛起,生態系統生産總值達到535億元,是內蒙古首個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兩項殊榮的縣級城市,累計獲得10余項“國字號”生態榮譽,人水和諧景觀全域顯現。

  經驗啟示:哈拉哈河這條國界河流、口岸河流從因生態優良而興起到資源枯竭而衰落,再到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的形象轉化的過程,既是以河湖治理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保護,助力經濟綠色發展轉型的生動案例,也為國界河流打造品牌價值、塑造國際形象,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提供了借鑒參考。 

  

  

 

 

 

 

 

視頻資料:哈拉哈河(阿爾山段)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