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福州市-濱海新城岸段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繪江海畫卷,創人海和諧

  福州,傍海而生,向海而興。“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是福州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州城市發展提出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的具體實踐。

  一、立足本底優勢,探索“美麗海灣”建設路徑

  濱海新城位於福州東南沿海區域,擁有35公里岸線,25公里延綿沙灘、24平方公里的閩江河口國家級濕地保護區、15平方公里的東湖濕地、207平方公里的漳港海蚌增殖保護區等獨特的自然資源,是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物種的越冬地、棲息地。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生態保護的相關指示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濱海新城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一是摸清本底,科學謀劃。在濱海新城建設之初,福州市就組織詳細調研濱海新城的生態本底情況,提出了沿海一線種植300-500米寬的防護林帶、完整保護東湖濕地、建設森林城市的設想。組織開展東湖濕地的生態多樣性調查,提出了東湖濕地生態多樣性保護的相關舉措。開展沿海沙灘保護修復的調研,提出了沙灘保護與修復的方案。開展沿海污染源和污染情況的調查,提出相關整改建議。這一系列生態本底調查,全方位摸清了濱海新城的本底情況,並系統梳理了濱海新城生態保護的相關路徑。

  二是保護生態,規劃引領。堅持保護生態資源,強化規劃引領作用,以建設“森林城市”為目標,將濱海新城建設成“綠色新城”。組織編制了《濱海新城森林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形成“兩核兩帶、多廊多園”的生態空間結構,未來濱海新城的綠地率將達到45%以上,綠化率達到50%以上。同時為推進項目建設,還邀請知名設計單位參加《東湖濕地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徵集活動,組織推進《濱海新城樹種專項規劃》《濱海新城樹種生境研究》等生態專項規劃研究。

  三是因地制宜,多頭並進。按照生態先行的要求,濱海新城自2017年啟動建設伊始優先開展各項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建設,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四是祛滯化淤,修復生態。遵循海灣生態系統內在規律,依託森林城市建設,開展樹種生境研究、沙灘修復、濕地外來入侵植物清理等舉措,完成機場北部海灘114萬平方米的垃圾清理和外文武海堤後方84.6公頃濕地生境修復等相關工作,顯著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

  二、綠色發展,共用“美麗海灣”的建設成效

  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海”的生態體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4年來的建設,濱海新城的綠色發展之路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厚植生態本底,構築海岸帶生境保護系統。通過實施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有效扭轉當前沙灘資源持續退化的趨勢,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有效改善濱海生態環境,提供更多高品質的親水空間,為建設好“海濱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增強防護能力,推動城市建設與海域保護相協調。 “海灘-防護林-濕地”構成的綠色屏障大幅提升了抵禦颱風、風暴潮等海洋災害的能力,構築了集海岸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優化為一體的福州濱海新城海洋生態安全格局。

  三是提升海洋價值,實現保護與開發相結合。通過實施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有效提高海洋生産力,恢復海洋活力,增加濱海新城的生態優勢和戰略價值,進一步豐富了濱海新城的海濱旅遊資源,提升了濱海新城的旅遊品質。

 1.1防護林-整治前

 1.2防護林-整治後

 2.1防護林-整治前

 2.2防護林-整治後

 3.1沙灘-整治前

 3.2沙灘-整治後

 4.1沙灘-整治前

 4.2沙灘-整治後

 5.1沙灘-整治前

 5.2沙灘-整治後

 6.1沙灘-整治前

 6.2沙灘-整治後

 7.1濕地-整治前

 7.2濕地-整治後

8.1濕地-整治前 

 8.2濕地-整治後

 9.福州濱海新城

 10.福州濱海新城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