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北海市-銀灘灣區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2021-09-08 來源:海洋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北海市銀灘

  銀灘灣區位於北海市南部海域,是平直海岸段及中小港口的集合體,涵蓋了海灣名錄中的西村港、南港、沙蟲寮港、電白寮港、白龍港和營盤港,岸線長約111.31公里,總面積約181.2平方公里,東部有南康江匯入,濱海旅遊和生物資源豐富,擁有國家AAAA級銀灘旅遊區和濱海國家濕地公園。其中,銀灘旅遊區東西延綿24千米,海灘寬度 300~7000米不等,沙灘坡度平緩,浴場面積寬闊;北海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 1827 公頃,野生動物種類繁多。

  為解決群眾身邊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拓展銀灘灣區的生態空間和公眾親水親海空間,著力打造陸海貫通的海岸帶生態安全屏障,切實提高社會公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啟動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將以海岸帶生態修復、濱海濕地生態修復為抓手,全力推進銀灘灣區的水環境治理。

  一、以日常管理為手段,全面加強銀灘灣區生態保護工作

  2019年,北海市入選國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城市,同年市政府印發《北海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管理制度》(北政辦[2019]87號),成立北海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領導小組,加強“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對項目全過程實施管理。並爭取到中央2.22億資金支援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包括北海市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馮家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和北海銀灘中區岸線綜合生態整治修復工程。此外,通過實施北海鹹田港退港還灘自然岸線恢復工程、北海銀灘中區(電建港-原鹹田港段)岸線綜合生態整治修復工程、遏制互花米草蔓延等提升了銀灘灣區的生態環境品質。

  二、積極推進北海市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馮家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

  (一)項目簡介

  馮家江自北向南貫穿北海市區,流域面積68.5平方公里,中下游分佈有大面積的紅樹林。承載著水質保障、生物遷徙通廊的重要生態功能,是貫通北海市北部山地及北部灣海域的生態綠廊,也是城市主要排澇河道。

  項目佔地面積為6688.66畝,建設範圍包括一江兩渠一庫,概算總投資23億元,採用PPP模式建設。項目于2018年3月正式啟動,12月開工建設,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利河道、大冠沙再生水廠及補水管道、生態恢復、海綿城市、景觀工程及智慧水系八大子項工程。

  (二)改造前

  由於歷史原因,馮家江流域範圍內原有2000畝蝦塘、363個雨污直排口、24個養殖場,圍塘養殖、污水直排以及養殖廢水造成馮家江水環境惡化,嚴重威脅3000畝紅樹林的生態環境,導致濕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受到侵害,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衰退,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形勢非常嚴峻。

  (三)治理後成效

  目前,馮家江流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馮家江濕地公園于2021年1月15日開園。項目實施後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1.生態效益。馮家江流域的生態現已逐步恢復。據不完全統計,項目區鳥類比2017年的136種增加了35種;沿岸灘塗得以休養生息後,沙蟲等底棲生物種類不斷增多,比2017年的66種增加了23種;馮家江流域分佈的17種紅樹植物,生長態勢越來越好。濕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鳥類、底棲生物,紅樹林保駕護航,整片海域生態環境得以改善,趨於平穩、健康發展。

  2.社會效益。在維護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劃分不同功能區,設置紅樹體驗區、濕地科普區、文化園等,將馮家江流域打造成為集休閒、文化、科普于一體的開放性城市中央公共綠地,增加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3.經濟效益。馮家江流域生態環境改善後,濱海國家濕地公園知名度不斷提升,為北海提供新的旅遊及休閒度假産品,拓寬旅遊産業鏈,同時帶動馮家江片區商住、文化娛樂綜合發展,提升了北海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

1.1馮家江治理前江面  1.2馮家江治理後江面 
 
 2.1馮家江治理前江邊  2.2馮家江治理後江邊
 
 3.1馮家江治理前江邊  3.2馮家江治理後江邊
 
4.1馮家江蝦塘治理前  4.2馮家江蝦塘治理後 
5.1馮家江面源污染治理前   5.2馮家江面源污染治理後
 
6.1馮家江治理前排水渠  6.2馮家江治理後排水渠 
 
7.濕地公園風光   8.濕地公園風光
 
9.銀灘風光  10.濕地公園風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