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解鎖廣東治水“密碼”

2022-10-26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10-26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總書記指出的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2020年全部消劣,曾經污染最嚴重的茅洲河、練江成為“治污典範”……近年來,廣東省高位推動碧水攻堅戰,全省以“大兵團”作戰的非常之舉和繡花功夫的精細治理,挂圖作戰、系統治水,實現好水越來越好、差水越來越少的目標。
  水清岸綠,鷗鷺齊飛,一江碧水倒映出兩岸高品質發展的勃勃生機,一幕幕治水“蝶變”的故事在廣東大地生動上演。
  高位推動+重金投入,治水“硬骨頭”迎刃而解
  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親自挂點茅洲河,時任省長親自挂點練江,省長王偉中要求巴掌大的黑臭水體都要消除、一切工程都要給治水工程讓路……
  “在治水工作上,省領導高度重視,真花時間研究落實、真花精力親自部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新科告訴記者,廣東省高規格成立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省政府每月召開調度會,深入實施挂圖作戰,堅持全流域一盤棋,一河一策、一體規劃、一併推進,“一圖一表一方案”統籌實施,治理協同性顯著增強,合力治水攻堅態勢全面形成。
  治水壓力層層傳導下,各地全面落實黨政同責,出實招、解難題,東莞將茅洲河治理作為“頭號工程”,廣州市規定完不成黑臭水體治理主要領導幹部不得調整崗位。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實施“一市一策一專班”,組織11位廳領導、17個處室挂點治水,針廣    東對性開展督導服務。
  “包乾河長每月至少現場駐點一次,通過巡河、開座談會、走訪群眾,督導重點任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協調解決難題。”汕頭市練江辦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打贏練江治水翻身仗,汕頭創立駐點工作制度,市領導對重污染支流駐點包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沿岸逐村巡查。
  治水護水離不開資金的投入。“2018年—2020年省級財政安排污染防治攻堅戰資金722億元、水污染防治資金投入332.18億元、有關地市圍繞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投入整治資金達1874億元。”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介紹,為了全面加強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廣東真金白銀投入,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決心推動治污工程的建設運作,全省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累計建成城市(縣城)生活污水管網7.34萬公里,日處理能力2947萬噸,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
  “大兵團”作戰+繡花功夫,治水取得明顯成效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主幹管、支次管網極為欠缺,治水短板沉疴難除。短時間內,如何補上這些短板?
  茅洲河治水攻堅高峰期,一線施工人員達3萬多人,最高單日鋪設管網4.18公里、單周24.1公里,刷新全國紀錄。汕頭練江段治水攻堅高峰期,流域內一線施工人員達9000多人,管網施工每天平均推進約6公里。“為補齊短板,廣東充分發揮國企‘大兵團’作戰優勢,項目品質、效率大幅提升。”李新科告訴記者,“大兵團”作戰模式下,全省多部門、國企成治水“主力軍”,推動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保質提速,各重點流域迅速彌補污染治理能力短板,實現水質穩定改善。
  相比大刀闊斧的工程建設,雨污分流管道、暗涵等如毛細血管,需深入社區、鎮村下“繡花”功夫。
  “沒有居民的配合工程很難推動,這是一個細心活,更是耐心活,我們挨家挨戶告訴大家施工計劃,為她們描繪河涌整治後的美好場景,同時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擾民、交通出行等問題。”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白雲分局局長王焱介紹,為了推動管網建設,當地實行網格化管理,整個白雲區被劃成3075個網格,配備3215名網格員,走進每家每戶做工作。
  “最開始我們也不清楚這些工程有啥作用,特別是看著街巷被挖得破破爛爛,大家意見很大。”談起當初管網建設,練江流域內谷饒鎮居民記憶猶新,“後來村裏每天都廣播介紹雨污分流,村幹部經常到府做解釋工作,特別是看到改造後村裏的河涌水質慢慢改善,大家也都非常配合。”如今村民的房屋外,一根根白色塑膠管,把洗碗、洗衣服等生活污水都接到了專門的排污管。
  在茅洲河流域,深圳實施“排水管理進小區”“物業管理進河道”,細緻疏通排水管網最後100米;東莞將流域分成237個排水地塊,逐棟逐戶推進雨污分流,同時推進排水戶監管全覆蓋及網格化精細管理,分類整治重點排水戶,從源頭規範污水排放。
  治水+“治城”,水環境改善帶來了高附加值
  “水環境整治其實是打造一個生態環境,帶來的是環境升級、産業升級、形象升級,隨之而來的就是營商環境的提升,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東堅持治水與“治城”深度融合,以治水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魯修祿提到,茅洲河以治水倒逼空間開發和産業佈局優化提升,深圳釋放沿岸土地價值高達1200億元,東莞長安鎮吸引集聚了一批優秀智造企業落戶,使水生態資源逐步轉化為生態資本。
  “以前河水黑臭,連河邊都不想走近,現在河水治好了,岸邊的綠化也搞起來了,環境大變樣,大家都願意‘回歸’了。”在長安鎮,隨著茅洲河水質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回歸茅洲河水畔定居,沿岸盆菜宴、老人宴、迎春長跑等群眾活動接連不斷。“臨河的鋪面租金每個月都漲了快兩千塊錢。”河畔村民喜笑顏開,村民的日子隨著水質提升逐漸紅火,切實享受到茅洲河的生態紅利。
  隨著水環境改善,汕頭練江沿岸的鄉村綠化、道路也更加完善,村民抓住機遇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和各類生態農産品。“村容變美,路也好走,週末很多城裏的市民過來遊玩,順便買些瓜果,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夠掙到錢。”當地村民高興地説,村裏逐漸成為有名的“網紅村”,村民也真正過上“靠水吃水”的好日子,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