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流域局長談 | 流域統籌 分類施策 科學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長效監管

2023-02-02

2023-02-02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黨的二十大報告緊密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提出重點任務舉措,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入河入海排污口(以下簡稱排污口)是流域、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加強和規範排污口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有力抓手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改善河湖海域水生態環境品質,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具有重要作用。
  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是唯一一個既涉及海域又涉及國境邊界河湖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近年來在排污口流域統籌、陸海聯動、分類監管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實踐。從已開展的工作情況看,部分河湖排污口布設密集、類型多樣、底數不清、主體不明、“微容量、重負荷”問題突出,亟需嚴格規範管理,通過流域統籌、分類施策,科學推進長效監管。
  一、充分認識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的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職責劃轉至生態環境部,並組建成立七個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流域海域局),打通岸上和水裏、陸地和海洋,有利於水陸統籌、以水定岸。針對排污口監管存在的“不願管、不敢管、不會管”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于2022年出臺《關於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深化排污口設置和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範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于近期聯合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明確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及監督管理各項任務要求,為科學推進排污口長效監管描繪了路線圖、確定了任務時間表。流域海域局和各地要充分認識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嚴格落實《實施意見》和《通知》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強流域統籌、分類施策,做到排污口設置有審批、整治依規劃、排污嚴監管、資訊能互通,為持續改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品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奠定堅實基礎。
  二、深刻把握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的工作要求
  《實施意見》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改革方向,從總體要求、排查溯源、分類整治、監督管理、支撐保障五個方面提出加強排污口監督管理目標任務,要求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範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通知》從制定方案、排查整治、審批備案、加強監管及資訊化建設五個方面對貫徹落實《實施意見》進行系統部署,並要求各地及時總結提煉好經驗好做法,注重建立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排污口監督管理效能。
  貫徹落實上述要求,建立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過程中應重點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各方責任要明晰。要按照《實施意見》提出的國家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工作機制要求開展排污口溯源分析,確定排污口責任主體,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監管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水利等相關部門結合工作職責分工協作,形成合力。二是設置佈局要合理。要通過分類整治,從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出發,按照《實施意見》要求“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併一批、規範整治一批”,以流域為單元優化排污口設置佈局。三是監督管理要規範。要嚴格按照配套管理文件及技術規範要求,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和環境執法,做好資訊報送和數據共用,建立聯動協作機制。
  三、科學推進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的具體舉措
  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建立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應逐步健全流域統籌監督與地方落實監管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通過以下舉措建立規劃齊備、制度健全、權責明確、協調聯動的排污口長效監管體系,推進排污口優化佈局,規範排污口監督管理。
  一是超前規劃,引領排污口長效監管。為加強流域統籌,做好規劃引領,流域海域局應根據法律法規和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制定流域排污口佈局規劃或指導意見。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等規劃區劃,應充分考慮流域排污口佈局規劃或指導意見管控要求,以流域為單元進一步明確排污口布設方案。此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將排污口設置規定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推進入河排污口優化佈局。
  二是健全制度,規範排污口長效監管。要按照《通知》要求,抓緊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分階段工作目標,確定排查監測溯源整治、設置審批備案以及事中事後監管等重點工作任務時間表、路線圖,細化分工,壓實責任。針對現有的不規範排污口存量較多、日常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流域海域局要加大檢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有關單位,並將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作為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省級人民政府要建立激勵問責機制,將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相關工作考核。
  三是分類分級,推進排污口長效監管。排污口涉及生産、生活等各方面,類型多樣,問題複雜,有些還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和群眾切身利益,監管工作難度大。針對不同類型排污口,首先要通過排查溯源,摸清污染物從産生到入河入海排放全過程,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以截污治污為重點,開展排污口分類精準整治和規範化管理。在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中,嚴格遵循設置審批許可權範圍和“放管服”要求實行分級審批。在規範化整治過程中,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逐一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採用“立行立改”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的方式解決排污口監管歷史遺留問題。
  四是聯動共管,保障排污口長效監管。排污口監管涵蓋工業、生活、農業等多個領域。推進排污口長效監管應加強排污單位、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資訊資源共用,實現互聯互通,合力構建排污口監測監控體系。通過“市縣自查—省級核查—流域海域局抽查”監管模式,實施流域統籌與地方落實相結合、水污染防治與水安全防護相結合、排污口監管與排污許可管理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領域聯動共管制度。在流域與地方協作中,流域海域局加強流域統籌監督,科學指導地方規範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緊盯水生態環境品質較差地區和排查整治滯後地區任務完成進度,推動規範整治。形成流域海域局側重佈局規劃、重點監督、協調指導,地方政府側重排查整治、日常監管、基礎保障的工作合力。在部門合作中,通過多層次平臺強化與水利、住建、農業等部門和單位協作,防止入河排污口設置影響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加強城鄉面源污染防控。在內部聯動中,建立入河入海排污口與排污許可聯動管理機制,加強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聯動和資訊共用。
  建立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是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和《通知》的重要工作,也是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準的有力舉措。流域海域局要充分發揮指導協調監督職能,加強流域統籌,著力推進排污口監管體系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助力流域海域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作者: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組書記、局長  袁道淩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