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地方做法 | 寧夏長效監管排污口守護母親河

2023-03-08

2023-03-08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黃河河套灌區,397公里黃河流經寧夏12個縣市,成為寧夏的生命之源。近年來,作為寧夏引黃灌區排水通道的黃河支流、入黃排水溝,由接納農田退水逐漸演變為承接工業廢水、城鄉生活污水等的排污通道,水質一度惡化。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提出的“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要求,寧夏高度重視黃河支流、入黃排水溝的水污染問題,以排污口整治為抓手,通過人機結合精細排查、分類整治對症下藥、細化監督管理措施,積極推動黃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目前,全區22條主要排水溝入黃口和固原市轄區黃河支流水質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連續六年保持Ⅱ類進Ⅱ類出。
  精細排查,人機結合摸清排污口底數
  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河道水體的最後一道“閘口”,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關鍵環節。
  為進一步提升國控、區控考核斷面精細化管理水準,摸清影響各斷面水質變化的主要排污口分佈情況,寧夏自加壓力,率先組織開展了全區主要河流、湖泊、重點入黃排水溝排污口核查工作,編制完成《全區入河(湖、溝)排污口設置及分佈核查報告》。同時,積極開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利用航測手段對黃河干流寧夏全境,以及7個工業園區、1個養殖園區、1個自然保護區、6個城市建成區和2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高精度排查。
  但排查也非一帆風順。如引黃灌區水系複雜,黃河兩岸一公里範圍內大部分區域水系為排灌一體,在第一級“航測+遙感解譯”排查中很難區分引水口與退水口的區別。所以寧夏在第二級人工徒步排查中,增加了地方嚮導問詢,較好解決了排灌一體水體的引水口和排水口的區分問題。
  通過航測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寧夏共排查確認黃河干流沿線各類排污口2084個,進一步摸清了排污口底數,為斷面精準溯源夯實了基礎。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入河(湖、溝)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在2020年全區排污口核查報告和2021年生態環境部交辦清單基礎上,對黃河支流、重點湖泊和主要排水溝開展補充排查,建立排污口排查清單及臺賬。
  分類整治,四類排口皆獲針對性“藥方”
  摸清底數後,如何治理成為關鍵。寧夏採取的方法是分類整治,對症下藥。
  2022年,根據生態環境部《關於交辦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清單的函》,寧夏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黃河流域寧夏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的通知》,組織沿黃河的四個地級市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對交辦任務清單中的2084個排污口進行整治。
  依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徵,寧夏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並按照不同排口類型,採取溝道清淤、種植水生植物、鋪設火山岩吸附,以及建設生物飄帶、生態護坡、人工濕地等多種方式,治理城鄉生活污水、漁業養殖廢水、農田退水。同時,注重節約用水、迴圈利用,把處理達標後的農業退水用於入黃排水溝的生態補水和下游的農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資源迴圈利用率。
  2016年以來,累計安排中央、自治區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近30多億元,重點支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溝道生態修復、人工濕地建設等項目。目前,重點入黃排水溝沿線21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完成提標改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在重點排水溝入黃口和污水處理廠末端適宜地段累計建設人工濕地29個,進一步提升排水水質。
  完善制度,加強和規範排污口監督管理
  寧夏深知,排污口整治工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久久為功。
  2021年,寧夏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入河(湖、溝)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建立健全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
  在嚴格準入方面,根據黃河干流水功能區定位,明確了禁止排污區和限制排污區。
  在細化審批許可權方面,明確了排污口的設置審批按照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許可權實行分級審批;一級水功能區上的排污口設置審批需徵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意見;排污口設置審核時應當徵求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流域管理機構意見。
  在強化部門協同方面,寧夏建立了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形成由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督管理,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機制,統籌推進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
  未來,寧夏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生態環境部和自治區黨委工作安排部署,將重點聚焦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全面治理水體污染、積極推動水生態保護等七個方面工作,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
  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目標,到2025年,黃河干流寧夏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2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0%以上,劣Ⅴ類水體控制在10%以內;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新寧夏畫卷正徐徐展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