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生態環境部:已基本摸清長江、渤海排污口底數 解決8000多個污水直排亂排問題(人民網)

2022-04-06

2022-04-06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 (記者余璐)入河入海排污口(以下簡稱排污口)是流域、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加強和規範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品質,促進綠色發展,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具有重要意義,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有力抓手,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在4月2日國新辦舉行的《關於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邱啟文表示,從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省市相繼啟動了長江、渤海和黃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已基本摸清了排污口底數。其中,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黃河的排查整治仍在進行中,已完成了黃河上游和重要支流大概17000個排污口的排查。截至2021年底,長江、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溯源任務完成8成以上,一些涉及污水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等難點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在持續推進。
  “按照‘一口一策、一抓到底’的原則,生態環境部已推動長江、渤海和黃河試點地區全面完成排污口命名編碼和樹標立牌,全面實施排污口‘戶籍’管理,幫扶各地建設了100多個整治示範工程,出臺了三級排查、命名編碼等技術標準,指導各地開展整治工作。在整治工作中,立行立改解決了8000多個污水直排、亂排問題。”邱啟文説。
  通過排查,長江、渤海排污口有哪些特點?“不同流域、海域排污口呈現不同的特點。”邱啟文介紹,長江入河排污口呈現下游多、上游少,支流多、幹流少,混排多、收集少,盲區多、規範少“四多四少”的特點。渤海入海排污口呈現“一多一廣”“兩強一弱”的特點。“一多一廣”即排污口數量多、分佈廣;“兩強一弱”是指季節性強、間歇性強,有的冬天排、有的夏天排,有的汛期排、有的間歇性排,“一弱”就是基礎建設弱。
  “入河入海排污口一頭連著江河湖海,一頭連著生産生活,是打通水裏和岸上的關鍵環節。”邱啟文表示,《實施意見》提出“水陸統籌、以水定岸”的基本原則,就是從水體生態環境功能出發,統籌岸上和水裏、陸地和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明確排污口設置管理要求,通過這些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實現全過程監督管理。
  “對排查過程中發現的環境違法問題線索,督促地方依法依規查處。對於偷排、監測數據造假等行為,生態環境部門將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並對違法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實施聯合懲戒。對於涉嫌犯罪的,與司法機關保持聯動,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邱啟文説。
  據了解,《實施意見》圍繞現存排污口“怎麼治”、新設排污口“怎麼審”、排污口日常“怎麼管”等問題,對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
  《實施意見》提出,2023年底前,完成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太湖流域(以下簡稱七個流域)幹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的排查;推進長江、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和渤海海域排污口整治。
  2025年底前,完成七個流域、近岸海域範圍內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七個流域幹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整治;建成法規體系比較完備、技術體系比較科學、管理體系比較高效的排污口監督管理制度體系。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深化排污口設置和管理改革,制定實施配套管理文件及技術規範,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範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積極貢獻。”邱啟文説。
  來源:人民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