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生態環境普法 > 博採眾長

北京:通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森林9.92萬平方米

2025-06-05

2025-06-05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北京市檢察院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圍繞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召開“‘益’起守護生態環境 助力美麗北京建設”新聞發佈會。據介紹,通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7年來,北京修復森林9.92萬平方米。
  據市生態環境局介紹,自2018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全國試行,截至2024年底,7年來,北京在污染防治、自然資源、野生動物保護、森林等領域累計辦理案件796件,辦結772件。通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地下水和地表水共13.88萬立方米,森林9.92萬平方米,處置固體廢物69.89萬噸,有力破解了“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
  市生態環境局探索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行政處罰”聯動工作模式,明確在查處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的同時,對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條件的,同步啟動索賠,即“一案雙查”。
  2024年,東城區查處了4起危險廢物非法處置的案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違法企業和個人應當被處以罰款。東城區在行政處罰的同時啟動索賠,進行普法宣傳,涉案的企業和個人以資金賠償的方式主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市生態環境局表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行政處罰”聯動工作模式解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啟動滯後、重復調查等不足及短板,破解“先罰後賠”帶來的追賠難、週期長問題,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實現新突破。
  據悉,結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實際,北京各區也出臺了更具針對性的制度規範。目前,順義、房山、通州、密雲、門頭溝、平谷、懷柔7區已建有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基地,通過替代修復的方式實現生態環境及其服務功能等量恢復。例如,採用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購買綠色低碳出行碳普惠減排産品、安裝生態鳥巢、昆蟲旅館、勞務代償等方式持續豐富賠償模式。
  此外,市生態環境局與市人民檢察院還建立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機制,圍繞線索移送、磋商銜接、訴訟銜接、生態環境修復銜接、協作保障等5方面建立機制,涉及22項具體銜接舉措。2024年,檢察機關向生態環境部門移送案件線索51件,佔全市新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15.5%。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張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