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伊洛河(洛陽段)

2024-03-01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4-03-01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伊河、洛河均發源於秦嶺,在洛陽市偃師區合流後並稱伊洛河,是黃河重要的一級支流,在洛陽市境內流域面積1.26萬平方公里。

  突出問題:洛陽市經濟快速發展曾給伊洛河流域帶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一是城市人口集聚程度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匹配,市區及以下河道水質明顯惡化。二是河湖生態空間被擠佔,農田、採砂等造成中下游生態系統退化。三是水利水電過度開發,2015年伊河龍門、洛河白馬寺、伊洛河黑石關斷面敏感期7-10月的生態流量達標率不足40%。

  主要做法:洛陽市堅持生態保護為先、系統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品質發展為本,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全流域開展新時代治水興水行動。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切實扛牢黃河保護治理政治責任。市委書記、市長擔任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雙組長”,建立市委書記和市長調度例會、市級領導分包縣區、部門聯席會議、一線督導調研等工作機制,壓實各方責任。出臺洛陽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洛陽市城市河渠管理條例,實施碧水工程行動計劃。創新完善“環保+水利”生態流量保障、“環保+監察”責任追究、“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實施洛陽市水環境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對伊洛河全線14個縣區實施生態補償倒逼責任落實。二是突出節水優先,保障伊洛河生態流量。建立伊洛河生態流量保障考核制度,印發黃河伊洛河流域洛陽段小水電“一站一策”整改方案,退出小水電51座。全年8000多萬噸再生水回用於工業和河道補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24%;建成洛河生態水系等一大批海綿城市示範工程,構建系統完善、豐枯調劑、迴圈暢通、多源互補的水資源保障體系,伊洛河黑石關控制斷面生態流量較2017年提高10.14%。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重於資源開發利用,關閉、整治、修復礦山,集中整治地熱資源開採,復綠涵養地下水源,伊河龍門石窟西山多個泉眼在乾涸了近十年後又恢復泉涌。三是突出全域統籌,一體推進水環境治理。印發實施洛陽市新時代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方案、洛陽市伊洛河水體達標方案。劃定河流生態控制線,嚴控入河污染總量,COD、氨氮入河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23.8%、18.6%。2017年以來累計投資450億元,深化伊洛河及其支流“四河五渠”治理,實施控源治污、引水補源、清潔河流等309項工程,整治河道268公里,整治沿線排污口,城市污水收集率達78.7%。伊洛河沿線建成百公里生態廊道、295處綠地、205座城市書屋河洛書苑、102座博物館,把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古都風韻融入生態水系建設中,講好“黃河故事”,弘揚“河洛文化”,促進人水和諧。四是突出林水相融,系統保護提升水生態。洛陽市依託伊洛河上游伏牛、熊耳山麓資源,大力推進河流複合型生態廊道建設和山地生態綠化,總投資13.8億元實施131條中小支流“兩清一護”綜合治理,改造生態駁岸236公里,取締採砂場117個,持續涵養水源,守護“中原水塔”,截至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45.8%。頒布實施洛陽市濕地保護條例,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國家和省級濕地公園14個,大中型濕地35處,濕地面積達74.5萬畝,濕地保護率達55%。劃定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水生生物棲息地,伊洛河流域魚類種群達85種,較2016年增加11種,增幅達14.86%。

  治理成效:經過治理,伊洛河全流域10個國省控斷面自2019年起水質達到Ⅲ類;伊洛河黑石關斷面生態流量達標率94%;自然岸線率達84%;特有的土著魚類伊河魴、洛河瓦氏雅羅魚和烏蘇裏擬鲿等在伊洛河流域重新形成群體,“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等成為伊洛河常客。

  經驗啟示:伊洛河流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強化高位前瞻謀劃、保護治理並重、系統綜合施治的治水興水生動實踐,提升了城市品位的“面子”,改善了民生福祉的“裏子”,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底子”,實現優生態、惠民生、促發展,可為黃河支流治理保護提供借鑒。

伊洛河晨曦
洛河之夏
濕地精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