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常州天目湖

2024-03-01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4-03-01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天目湖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常州市,包括沙河、大溪兩座大型水庫,是我國東部丘陵地區以飲用水為核心功能的水庫,承擔著近80萬居民的飲用水供給任務。
  突出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天目湖受坡地農業開發和水産養殖快速發展影響,水質狀況不能穩定達標,氮磷濃度逐漸上升,藻類數量迅速增加,飲用水安全受到影響。
  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健全水源地綜合保護機制,創新推動跨界聯保共治。面向天目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需求,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多部門參與的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常設機構有效統籌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聯動、層層落實的水源地保護體系。2017年出臺《常州市天目湖保護條例》,使天目湖成為江蘇省立法保護的縣級飲用水源地。2020年啟動《天目湖流域污染控制與水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總投入超10億元,全面推動天目湖流域綜合治理。2016年起與安徽省郎溪、廣德共建“蘇皖合作示範區”,2018年11月,《蘇皖合作示範區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跨區域全方位合作與環境績效考核橫向補償取得成效,綠色生態農業模式獲得群眾廣泛歡迎,合計清退青蝦養殖池塘2880畝,區域聯保共治形成良好格局。二是注重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強化污染物精準治理。設立天目湖流域生態觀測研究站,建立天目湖流域水質目標管理平臺,採用巡測、自動站、無人機、無人船、衛星遙感等手段,開展天地空一體化長期綜合觀測,科學指導天目湖流域污染物精準減排和生態保護與修復。編制水庫及流域一體化的《天目湖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自2015年以來,組織實施水質提升三年行動,科學推進流域污染物分期、分類、分區減排,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全面修復。三是開展全方位系統治污,大力削減入湖污染量。以流域治理、退耕(退漁)還湖、生態修復、污水處理等生態保護工程為抓手,全方位削減污染物排放。近年來累計整治關閉礦山宕口23個、高爾夫球場1家。搬遷工業企業25家、取締養殖企業130家,完成170家“散亂污”企業治理,拆遷水庫周邊農戶300余戶,退茶2.1萬畝,新增濕地16000余畝,流域內25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納管處理。四是持續實施河湖水生態修復,有效建立河湖生態緩衝帶。對天目湖上游的洙漕河等4條主要河道共計31公里進行水生態修復,建設多級生態水位調節壩保障河流濕地水位,將河流周邊養殖塘洼地清退後與河流進行聯通,形成河漫灘濕地及旁路濕地組成的河流生態緩衝帶,新增河流濕地3.2平方公里,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修復後洙漕河總氮攔截凈化能力由26%上升到36%,總磷攔截凈化能力由36%上升到57%。水庫庫體周邊第一山脊線以內坡地、庫灣及河口區開展退耕退茶,恢復生態林與濕地,累計恢復自然岸線7.6公里,形成41.5 平方公里的庫周生態緩衝帶,對岸坡暴雨徑流沖刷、入庫河流及溝渠污染進行高效攔截,自然岸線提升了15%,河湖水環境容量及生態景觀得到顯著改善。
  治理成效:經過多年系統治理與保護,天目湖水質持續改善,2011至2021年,沙河水庫和大溪水庫水質由III類提升至II類。總磷總氮濃度明顯下降,2019—2021年綜合營養狀態指數≤50。天目湖生態用水保障率多年平均超過85%,自然岸線率達到86.8%。河湖水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穩中向好。
  經驗啟示:常州市通過建立完善的水環境綜合保護長效機制,全力踐行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天目湖流域污染防治攻堅,探索出一條人水和諧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可為跨界水源地聯保共治提供借鑒。 
沙河水庫上游緩衝區整治前 沙河水庫上游緩衝區整治後
大溪水庫上游洙漕河緩衝區整治前(魚塘) 大溪水庫上游洙漕河緩衝區整治後(濕地)
沙河水庫濕地公園整治前 沙河水庫濕地公園整治後
沙河水庫上游緩衝區整治前 沙河水庫上游緩衝區整治後(濕地公園)
沙河水庫上游中田河滾水壩整治前 沙河水庫上游中田河滾水壩整治後
大溪水庫上游洙漕河整治前(耕地) 大溪水庫上游洙漕河整治後(濕地)
天目湖流域青峰山礦山宕口治理前 天目湖流域青峰山礦山宕口治理後
天目湖水質動態管理智慧平臺 天目湖流域生態觀測站
沙河水庫濕地公園鳥類天堂 沙河水庫大美濕地
大溪水庫湖濱松樹林保護 大溪水庫美麗湖濱
天目湖代表圖片
視頻資料:常州天目湖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