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子牙河(紅橋區段)

2024-03-01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2024-03-01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子牙河紅橋區段全長6.25公里,在大紅橋下游與北運河匯合,最終流入海河。

  突出問題:郭家菜園“漁村”居民世代靠河而居,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垃圾隨意堆放等污染一度成為影響子牙河水生態環境的難題。

  主要做法:近年來,紅橋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立區”發展舉措,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持續強化子牙河生態環境治理,讓人民群眾在現代都市中享受到鳥飛魚躍的良好水生態環境。一是實施“漁村”整體搬遷,為幸福“加”分。坐落于子牙河紅橋段北岸的“漁村”曾為子牙河水質帶來沉重負擔,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垃圾傾滿河面。為改善子牙河水生態環境,紅橋區投入近15億元資金實施了“漁村”整體搬遷和生態改造工程。在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的同時,也解決了子牙河岸邊污水直排等面源污染難題,極大地改善了子牙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為“漁村”居民開啟幸福新生活加分。二是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為污染“減”量。為確保子牙河水質持續改善,紅橋區大力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組織開展入河排污口調查,排查入河口門89個,推動口門封堵41個;投資約2400萬元對25個雨、污口門上游408處雨污混接點逐一改造;全面排查整治子牙河範圍內佔路經營、亂潑亂倒問題,強化河道岸線管控,有效改善子牙河整體水環境面貌,實現污染源減量。三是建設綠色生態公園,為民搭“乘”生態福利。“漁村”搬遷改造後,紅橋區在原址基礎上建設綠色生態公園,設計過程中全面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確保污水無外溢、初期雨水不入河。沿岸以濕地景觀為核心構建10萬平方米生態區,栽種耐澇植物近3萬平方米,耐旱植物1000余株,極大豐富了河道沿岸生物多樣性,為群眾帶來觸手可及的生態福利。四是強化長效管控,消“除”水環境問題。紅橋區遵循黨政主導、屬地負責、分級管理、部門聯動、全民參與治水新思路,堅持問題導向,上下游、左右岸系統治理,綜合施策。充分發揮碧水辦、河長辦兩辦協同作用,協調開展執法檢查、水質監測、生態補水、河道清理,定期對各屬地街道開展水質考核排名,壓實各部門水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加強上下游聯動,與相臨區開展子牙河聯合管控,多方用力改善水環境品質。

  治理成效:子牙河大紅橋國考斷面、天河橋市考斷面水質近三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準。通過引灤、引江雙水源向子牙河實施常態化生態補水,年均生態補水量0.5億方,促進水體迴圈。子牙河各類水生植物覆蓋率達到80%以上,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構建的水下森林系統為各類水生動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多年不見的野鴨、白鷺等水鳥也飛回子牙河。

  經驗啟示:通過搜尋子牙河水環境突出問題和癥結,實施“加、減、乘、除”四大舉措,“一河一策”精準治污,探索出一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區域高品質發展、增進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路徑,可為海河流域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提供借鑒。

子牙河漁村治理前 子牙河漁村治理後
子牙河岸邊治理前 子牙河岸邊治理後建設濱河公園
子牙河岸邊佔路市場治理前 子牙河岸邊佔路市場治理後
如今的子牙河波光粼粼、水清岸綠 子牙河猶如一條大美生態絲帶穿過整個紅橋區
如今的子牙河兩岸綠色生態公園與現代感極強的西站遙相呼應,水清岸綠,生態宜居

視頻資料:子牙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