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河
高明河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總長82.4公里,流域面積1033平方公里,設有滄江水閘國控斷面。
突出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流域內生活、工業、農業等污染集中排放,主河道水質變差,部分支流水質長期劣Ⅴ類,河道淤積嚴重,河濱生態空間受侵佔,水生態問題持續加劇。
高明河荷城段—濱荷公園改造前 高明河荷城段—濱荷公園改造後
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全流域統籌新體系。佛山市成立市、區、鎮三級水環境治理指揮部,各級主要領導任指揮長,建立“三函一牌”和“三書一拳”機制,壓實“三方”責任,實施“碧水”“繞城”“點亮”“生態經濟”四大行動,高規格全流域統籌高明河綜合整治。
二是打造全方位治理新樣板。基於流域上游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突出、中下游城鎮生活及工業污染負荷重的複合污染特徵,有針對性開展分區治理、多源共治。深化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結合鄉村振興,聚焦“豬、魚、人、樹”,累計清理小散畜禽養殖場4567家、養殖池塘改造提升3.8萬畝、建設109個農村分散式污水治理設施、縮減桉樹16萬畝,完成4個小流域生態治理,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深化城鎮生活源治理。推行排水設施“三個一體化”管理,2021年至2024年,新建污水管網119公里、修復管網177.6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33.1公里,流域內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高於100毫克/升的實際規模提升近50個百分點。深化工業源治理。推動工業企業入園發展,開展工業園“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實現生活污水、生産廢水、雨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
高明河支流楊梅河治理前 高明河支流楊梅河治理後
三是繪就全要素融合新藍圖。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推動全要素融合治理。強化水資源利用與管理。推動原有分散紡織印染企業“上樓”集聚發展,促進産業綠色化,耦合生活污水處理廠、大唐熱電廠、印染廢水處理廠“取水—凈水—用水—排水”關係,打造“不取河水、生産節水、迴圈用水、減少排水”綠色低碳迴圈模式;全面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關閉13座小水電,加強河道生態流量保障。強化水生態保護。統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完成河道清淤疏浚156公里,新建碧道95公里,建成濕地66公頃,完成4個河心島生態修復,逐步完善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強化水文化與水經濟建設。以水為帶,串聯濱荷Park生態文創園、沙寮村等濱水景區,打造涌泉廣場、飛鳥浮島、智湖公園等親水空間;以水為脈,活化古村落,助力鄉村文化升級和區域升值;以水為媒,點亮高明河“夜間經濟”,助推文旅産業發展。
高明河支流沙水河(大布村段)桉樹林整治前 高明河支流沙水河(大布村段)桉樹林整治後
治理成效
一是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河清岸綠美好景象逐步凸顯。流域水質大幅改善,滄江水閘國控斷面水質由Ⅳ類改善為Ⅱ類,且已連續三年達到優良;通過打造工業廢水迴圈利用體系,減少高明河取水約3萬噸/日,主河道長年保持豐沛流量;上游自然岸線率超過90%,下游自然岸線率穩步提升,高明河現有水生動植物約70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黿在高明河流域棲息繁衍。
二是水産城融合發展,生態經濟共贏局面初步顯現。高明河所在高明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榮譽稱號,高明河優美的水生態環境成為突出亮點;推動流域産業綠色化低碳化,實現高品質發展,流域內滄江工業園(西安片區)獲評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高明區經濟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縣域經濟第一梯隊。
三是水文化蓬勃發展,人水和諧宜居畫卷初具輪廓。高明河沿岸碧道、生態景觀廊道、文物古跡、古村落等串珠成鏈,水清河闊、岸綠景美,重塑了“城鎮—鄉村共興,自然—人工複合”的新時代嶺南水鄉風貌,2024年吸引遊客超一千兩百萬人次。
高明河——翠影流波:城市中的自然詩篇
經驗啟示
通過找準流域各區域突出問題和癥結,實施全流域強統籌大兵團分層次治理,積極探索分區精準治理、多源共治,推動水産城深度融合及水生態價值轉化,可為城鎮型複合水污染河流系統治理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