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黃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段)
黃河干流臨夏段河長124公里,佔黃河全長的2.2%,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流域內劉家峽水庫是蘭州市、臨夏州500多萬人的飲用水水源地,被譽為“高原明珠”。
突出問題
近年來,由於流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因素,黃河干流臨夏段局部出現水土流失、農業面源污染、水域岸線遭受侵蝕等問題。
黃河干流永靖縣段垃圾打撈前 黃河干流永靖縣段垃圾打撈後
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統籌區域協同治理。制定實施《臨夏州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實施方案》《臨夏州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臨夏州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等,科學編制黃河干流及重點支流“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與上游青海省海東市、下游蘭州市簽訂《生態環境工作聯防聯控專項合作行動計劃》,推動形成上下游協同治理新機制。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水源聯保共治。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簽訂《黃河流域(臨夏—蘭州段)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蘭州市劉家峽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生態補償協議》,2022—2023年累計獲甘肅省獎補資金3791萬元。建立臨夏州—蘭州市劉家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市州政府負總責、縣(區)部門抓落實、各部門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建成劉家峽庫區重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站,對庫區水源地58項指標開展實時監測。
三是注重分類施策,加強流域綜合治理。2019年以來,投資6.25億元實施劉家峽庫區良好水體保護、大夏河、洮河流域水環境修復治理項目;關閉客運碼頭1座,建成10座碼頭污染防治設施,738艘船舶安裝垃圾污水收集裝置;關閉拆除黃河干流周邊鐵合金、磚瓦窯廠、畜禽養殖場,實施網箱水産養殖治理項目,常態化開展水庫垃圾打撈,完成黃河臨夏段873個排口整治;實施沿黃278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03.573公里;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永靖縣、臨夏縣、廣河縣先後被水利部認定為節水型社會達標縣。
四是聚焦增容擴綠,強化系統修復治理。2019年以來,投資5.52億元實施黃河干流及重點支流河道治理工程21項,治理河道180.11公里;投資7.43億元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77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30平方公里,2023年水土保持率達到65.6%,較2019年提高12.5個百分點;完成國土綠化19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4.27%。通過生態修復劉家峽水庫泥沙入庫量逐年減少,實現主色調由“黃”到“綠”的轉變。
五是加強水旅融合,實現人水和諧共生。依託“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生態水體,圍繞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産5A級旅遊景區、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等旅遊資源,積極探索“美麗河湖”與“美麗鄉村”結合發展新路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現代設施農業、庭院經濟,不斷豐富旅遊新業態,增加群眾收入。
黃河干流東鄉縣段岸線生態修復前 黃河干流東鄉縣段岸線生態修復後
治理成效
一是水資源方面。實現了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常態巡查、合理配置,臨夏境內黃河重點支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目標得到有效保障。黃河干流臨夏段年出境水量為355.6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自産水資源總量為9.56億立方米,為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提供了優質充足的水資源。
二是水生態方面。黃河干流臨夏段自然岸線率大於91%。水生態功能持續向好,有鳥類50余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32種、佔甘肅省的11%;魚類26種、浮游植物72種、浮游動物25種、大型底棲動物3門5目8科,蘭州鯰等特有魚類種群呈現擴大趨勢。
三是水環境方面。黃河干流扶和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逐年向好,2021年以來水質從Ⅱ類穩定提升到Ι類。
黃河與洮河交匯處-洮黃分明
經驗啟示
臨夏州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健全水環境保護治理長效機制,全流域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探索出一條“以人為本+分類施策+增容擴綠+水旅融合”人水和諧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徑,為我國大江大河上游水源保護、河湖跨界聯保共治提供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