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河
安陽河,又名洹河,是海河流域衛河的主要支流,發源於太行山深處,自西向東橫穿林州市、安陽城區、安陽縣和內黃縣,全長164公里,是安陽人民的母親河。
突出問題
本世紀初,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安陽河網箱養殖肆意擴張,河道養鴨氾濫,部分工業污水、餐飲和生活廢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河(庫),水質一度惡化為劣Ⅴ類;河流自然岸線遭到侵佔破壞,上游彰武水庫為輕度富營養化,且因水資源自然稟賦差、沿線生産生活耗水量增加,水源補充不足,下游經常出現斷流。
安陽河月亮灣治理前 安陽河月亮灣治理後
主要做法
一是循因施策,控制污染源頭。制定實施《安陽河水質提升專項達標實施方案》《安陽河集中綜合整治工作方案》,開展沿線排污口、雨污管網、面源污染大排查大整治,累計投資57.12億元,實施污水處理廠建設,工業企業、畜禽養殖整治等90余個治理工程,清理網箱、地籠、圍網共5305個,拆除鴨舍及附屬設施6727平方米,清理養鴨設備121台,整治入河排污口1990余個,大幅削減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建設移民小區,對庫區5個村3118人實施移民。
二是擴容增綠,重塑生態格局。印發《安陽河閘壩聯合生態調水工作方案》,利用5個水源、10條線路、12個閘壩實施常態化生態補水;開展河道清淤疏浚、防洪工程治理,在岸堤護坡、沿河濕地淺灘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建設濕地公園,逐步恢復河流緩衝帶30余公里;對上游“兩庫一泉”(彰武水庫、小南海水庫和南海泉)周邊1336.13公頃進行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周邊鄉鎮生態康養、生態農業逐步發展成熟,善應鎮、龍泉鎮被評為省級生態文明鄉鎮。
彰武水庫網箱養殖清理整頓前 彰武水庫網箱養殖清理整頓後
三是多措並舉,拓展監管維度。嚴格落實四級河長管河治河機制,將檢察院、公安納入“河長制”體系,創新“5G+無人機”工作模式,建立AI人工智慧分析模型,及時交辦問題並跟蹤整改,顯著提升監管水準。頒布實施了《安陽市南海泉域水資源保護條例》,水資源管理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建設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逐段明確水質斷面考核目標,實行嚴厲的水質超標“連日計罰”,為安陽河水質持續改善保駕護航。
四是內外兼修,提升人文底蘊。著力打造洹河文化景觀帶,將洹河之濱的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洹水公園、鯨背觀瀾、民國大總統陵園、昆玉山、珍珠泉等人文景觀串珠成串,安陽河畔成為市民的休閒樂園。2024年2月,坐落在安陽河畔的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成為市民觀光旅遊和學習感受歷史文化的好去處,“洹河夜遊”項目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人民群眾在親近自然中潛移默化感受到殷商文化的悠遠與厚重。
小南海水庫網箱養殖清理整頓前 小南海水庫網箱養殖清理整頓後
治理成效
2021年以來,安陽河彰武水庫國控斷面水質保持Ⅱ類,水體營養狀態由輕度富營養變為中營養,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至43,安陽河國控馮宿橋斷面水質由2012年的Ⅴ類提升至2021年的Ⅲ類,2022年以來進一步提升至Ⅱ類;河岸綠樹成蔭,自然岸線率達到85%,北水苦荬、眼子菜等形成美麗的“水下森林”,多鱗白甲魚、青鳉等洹河流域獨有魚類種類、數量逐年增加,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白鸛、白鷺、黑天鵝等重現安陽河,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恢復城區下游河道常年有水。
整治後的安陽河美麗風光
經驗啟示
安陽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了“三個轉變”:從高排放高污染向高品質發展轉變,從邊污染邊治理向保護優先、標本兼治轉變,從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態環境保護轉變,推動生態、生活、生産“三生空間”融合發展,為北方缺水城市人口密集區的河流治理與保護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