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海南省臨高縣文瀾江
臨高縣文瀾江河長約55公里,流域面積約534平方公里,共設有6個監測斷面,其中光吉村、道談村、多蓮取水口、白仞灘電站為地表水監測斷面,一號橋、三號橋為城鎮內河監測斷面。
突出問題
隨著河流兩岸城市不斷發展,大量生活污水和畜禽糞污直排,加之存在非法採砂、河道養殖等行為,導致水質持續惡化。2016—2019年,文瀾江城市內河段水質下降為Ⅴ類,個別月份甚至為劣Ⅴ類,形勢不容樂觀。
文瀾江百仞灘整改前 文瀾江百仞灘整改後
主要做法
一是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海南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全力開展文瀾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完成截污並網設備更新工程、文瀾江排污口改造工程、文瀾江臨城河段截污並網工程等3個項目建設,推動解決縣城段入河排污問題。二是加強水環境監測監管。在文瀾江上中下游建設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結合日常監測,對水質超標或異常的河段,迅速響應,第一時間開展現場排查和加密監測,精準溯源後迅速整治。三是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完成沿岸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解決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問題。四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整治行動,清退非法畜禽養殖和河道水面養殖,嚴厲打擊違法養殖行為。五是強化河道生態管控。適時開展調水引流,保障枯水期河道生態流量。定期對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清理水葫蘆等工作,確保河道暢通。六是開展河長制“清四亂”行動。對亂佔、亂建、亂採等問題線索持續開展排查整治,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打擊影響河湖健康的違法違規行為,為河湖營造平穩健康的發展環境。
文瀾江出海口整治前 文瀾江出海口整治後
治理成效
水質顯著提升。文瀾江城鎮內河斷面水質從Ⅴ類提升到Ⅲ類,其他斷面穩定在Ⅲ類且持續向好。生態環境有效恢復。通過生態治理、河湖清理、景觀改造等措施,文瀾江實現水清岸綠、人水和諧,滿足了群眾賞景及親水需求。“美麗經濟”長足發展。文瀾江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綠色發展引擎,帶動了兩岸全民健身、地攤經濟等蓬勃發展,為臨高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長效管理機制初步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由縣委、縣政府領導擔任河長,作為河湖治理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大力普及水污染防治知識,形成了黨政主導,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
文瀾江代表性照片
經驗啟示
一是壓緊壓實責任。通過“河湖長”“六水共治”等工作,制定相關工作領導小組、方案,由縣領導親自挂帥,明確各部門責任,確保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執行。二是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對污染源頭進行納管處理,削減入河污染負荷;統籌文瀾江上下游、左右岸,實行文瀾江一河一策,全面解決好河流治理和保護的問題。三是建立跨市縣聯動機制。臨高縣和儋州市印發實施了《文瀾江跨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實施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資訊共用機制、聯合巡查執法等機制,實現了文瀾江水生態共保共治,確保文瀾江上下游流域水環境安全。四是建立全民參與良好模式。堅持廣泛動員、公眾參與,建立健全河流污染舉報制度,全力提升公眾環境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