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江蘇省無錫市小溪港
小溪港,又名蠡河,水系包括1條主幹河、16條主要支浜及19條其他支浜,是無錫市太湖流域重要的入湖河道之一。
突出問題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小溪港周邊工業企業不斷興起,由於長期缺乏系統化的管控措施,污染十分嚴重。小溪港入湖口貢湖灣漁船聚集,自發形成“漁碼頭”,漁業經營混亂,經營産生的廢棄物嚴重影響了太湖水質。
小溪港全景治理前 小溪港全景治理後
主要做法
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無錫市以建設美麗河湖為抓手,聚焦小溪港水環境突出問題和關鍵癥結,“一河一策”精準發力,大力實施以“治”控源、以“保”促凈、以水“綠”城三大舉措,不斷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力度。
一是以“治”控源。實施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改善河湖水環境品質。2010年以來,無錫市累計投入約31.5億元,對小溪港片區進行生態治理,累計關停企業2819家,搬遷入園工業企業3245家,退漁還湖生態修復項目實施面積為2370畝,取締“三無”船隻102條。無錫市始終把太湖安全度夏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高標準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在貢湖灣沿岸建成藍藻防控體系,科學實施藍藻應急防控。2019-2023年,在小溪港片區累計完成太湖治理重點工程29個,建設投資約5億元。
小溪港片區太湖沿岸治理前 小溪港片區太湖沿岸治理後
二是以“保”促凈。提升全流域水生態承載能力,強化河湖水生態保護修復。以小溪港支浜深度治理為抓手,實施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2022年起,無錫市投資約1億元,對小溪港片區12條支浜開展水質提升工程,涉及河道總長約13800米。通過實施底質生境改良、河道貫通、岸坡整治、景觀綠化等工程建設,促進區域水系水體迴圈,提升小溪港整體水質。
三是以水“綠”城。構建綠色低碳河湖,提升河湖休閒便民水準。小溪港水生態修復項目採用“內源治理、生境營造、生態修復、長效運維”的治理思路,通過近自然方法,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恢復水體自凈能力,重建小溪港嶄新的生態面貌,展現生態與生活共榮的太湖新生活。將城市的規劃和場地文化進行融合,以“演繹魚文化,回歸愉生活”為主題,留住場地記憶,創造新的地標,豐富多樣的水岸體驗。同時也以生態修復為紐帶,串聯文化生活與科普教育,連結城市與綠地,展現無錫市生態河湖之美,人文水韻之美。
小溪港片區河道治理前 小溪港片區河道治理後
治理成效
一是水質明顯改善。經過治理,小溪港及周邊支浜河道水質改善明顯,小溪港斷面水質從2016年的Ⅳ類提升至2024年的Ⅱ類,且2022-2024年連續三年均達到Ⅱ類。
二是生態顯著恢復。2023年小溪港生態用水保障率達到目標要求,自然岸線率達到82.61%,水生維管植物76種,底棲動物58種,魚類種數從2022年的15種增加到38種,土著魚類物種數和種群數量明顯恢復,入侵植物和動物物種均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廣受群眾好評。昔日臟亂的水産市場如今已經變身為環境優美、水質清澈的小溪港漁咀公園,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來休閒,成功將産生環境問題的傳統漁業養殖地、集散地、工業企業集聚區轉化成健身休閒網紅打卡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小溪港藍藻治理後
經驗啟示
無錫市多措並舉,推進小溪港綜合治理,從河內治理向周邊區域治理轉變,從專項治理向系統、綜合治理轉變,實施以“治”控源、以“保”促凈、以水“綠”城三大舉措,探索出一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區域高品質發展、增進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路徑,也為太湖流域入湖河道水環境治理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