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範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陜西省延安市延河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延河是一種時代精神的象徵,見證了中國革命從“星火”走向“燎原”的偉大歷程,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母親河”。延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全長286.9公里,流域面積7725平方公里,是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用水矛盾突出、水土流失嚴重的流域之一。
突出問題
延河水生態環境長期累積性問題突出,新老水生態環境問題疊加,河湖水域岸線空間侵佔,河湖生態功能退化、水體污染、河道淤塞、湖庫富營養化等多種問題,影響了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
延河安賽段河道濕地整治前 延河安賽段河道濕地整治後
主要做法
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要求,科學分析研究,系統安排部署。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市政府全力推動,市級各部門各負其責、各縣市區齊抓共管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組織領導機制,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擔任延河河長。2020年11月1日,《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為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政府先後制定印發《延安市碧水保衛戰年度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修訂《延安市水污染補償實施辦法》,著力解決重點流域、特別時段和突出點位水環境問題。
二是實施系統治理。堅持“剛性治標、系統治本”的治水思路,實施“控污、截污、清污、減污、治污”五大工程,明確了“五先五後”治水舉措。累計建成日處理能力2000方以上的污水處理廠6座,日處理能力500-2000方的污水處理廠(站)3座,日處理能力500方以下的污水處理廠(站)61座;累計建成污水管網422.6公里,流域城鎮污水處理率由2015年底的不足80%提高到現在的高於95%。2024年延安市啟動《延河流域系統治理方案》編制工作,擬投資22.7億元,在延河流域實施王瑤水庫擴容工程、延河綜合治理工程、延河延安城區重點段治理工程等系統治理項目。
延河延長段槐裏坪河道整修前 延河延長段槐裏坪河道整修後
三是強化生態涵養。因地制宜整治河流岸線、恢復天然濕地、建設人工濕地、種植生態涵養林,改善河道水質,美化、提升河道生態環境,增強河流自凈能力。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23平方公里,建成水庫8座、淤地壩6921座、各類堤防護岸205.7公里、供水工程1521處。打造出安塞南溝、寶塔薛張等一批小流域治理示範樣板,入選全國水土保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2023年安塞區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四是保障飲水安全。延安市飲用水源地王瑤水庫位於延河上游,為進一步加強污染防控和應急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六閘六壩”攔油工程,確保庫區不進一滴油。同時,還建設攔油土壩70余道、混凝土壩10道,關閉位於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的102口油水井,搬遷多處辦公樓、作業區,建立水上應急搶險中心,有效提升了城市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準。
延河彩虹橋河道修復前 延河彩虹橋河道修復後
治理成效
截至2024年底,延河流域4個國控斷面水質均保持優良。全市多年平均入黃泥沙量由原來每年的2.58億噸下降到近年的0.31億噸,自然岸線率達到76.58%,延安的山川大地實現主色調由“黃”到“綠”的歷史性巨變。近10年來,延河先後出現中華秋沙鴨、黑鸛、東方白鸛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余種,魚類10種,濕生植物20科52種。曾經“三跑”田變成了“三保”田,實現地減糧增、林茂糧豐,百姓再次感受到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延河景象。
延河流域青山碧水
經驗啟示
面對生態環境整體脆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形勢,必須遵循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只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才能達到增強生態系統迴圈能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延河的治水實踐,探索了生態脆弱地區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路子,可為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和北方水資源匱乏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