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熱點專欄 >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 工作進展

那普查﹒那經歷﹒那滋味

發佈日期:2020-10-21列印字號:【
  仰望普查,從零開始
  2017年7月,我畢業了,離開了白色象牙塔的生活。懷揣著激動心情,我踏入工作崗位,未等熟悉完自己的工作環境,領導就匆匆對我説:“小徐,馬上去趟北京,我們負責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農業源品質控制工作,你熟悉一下,然後配合做好項目預算。”作為分子生態學的博士,污染源普查對我而言,那麼陌生。路上我打開電腦搜索任何關於污染源普查的資料,領導看出了我的迷茫,説:“這項工作會跟你們之前的科研實驗不同,這次普查以國務院名義下發了通知,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光榮的政治任務,也是你剛剛工作的一個挑戰,但是你會學到很多……。”我依然焦慮著自己能否完成這項使命。到了目的地,我小心翼翼仔細地聽著他們的要求,同事們很多經歷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他們在説著自己當年的經驗,都是那麼輕車熟路。我一言不發,唯有默默記下這次普查與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區別和本次普查的重點。第一天晚上一夜未眠,我仍在學習本次普查農業源具體的任務,如何去落實品質控制,預算的編制怎能保證任務與經費的匹配。隨後的一週,在預算每天反覆修改的過程中度過,我慢慢明白“為何普查,何為普查,普查何為”,感到這項任務的艱巨光榮、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未雨綢繆,迅速成長
  2017年10月,距離預算上報已有兩個月,雖然已明確我們負責本次普查的農業源品質控制工作,然而經費由於各種原因仍未下撥。面對未有經費的困境,我們依然沒有停止步伐,因為使命容不得我們半點的懈怠,我經歷了每天三場方案的研討會、每週至少3次的天津—北京的往返,工作到淩晨已成為常態,然而領導依然每天激情洋溢帶領著我們,沒有任何人抱怨,這大概就是懷有信仰和情懷的工作吧。到2017年底,我們組建完農業源質控的隊伍,完成了質控方案和相關的技術規定,建立了“國家—省—實施機構—實施人員”四級聯動質控工作機制和“質控工作組—質控專家組—質控實驗室”三位一體質控管理體系,保證對參與普查的工作人員、技術人員和相關機構實現從管理環節到技術環節的品質控制措施全覆蓋,確保普查工作品質全程痕跡化管理,普查數據品質全程可追溯。
  百折不回,全力以赴
  2018年,各地普查工作已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為保證本次普查工作真實可靠、科學準確,首次在如此大規模的普查工作中使用線上填報,現場調查人員通過手機App終端、Pad終端、電腦終端等方式進行數據採集。在此期間,我們不斷奔赴調查的現場。由於普查員的調查能力參差不齊,通過終端採取數據困難重重。作為質控,我們趕緊組織專家編寫質控培訓教材,開展國家級質控人員相關技術培訓,調配專家各省進行指導培訓,保證每個省的質控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把好普查過程關。每週輾轉各省,每天答疑幾十個電話,每晚十一點仍要回復基層的諮詢問題。疲憊感讓我想到了放棄,可是基層工作者不畏嚴寒,不懼酷暑的堅持和每次答疑完的那聲“謝謝,明白啦”給了我力量,我更沒有理由退縮。隨後,不定期組織專家進行飛行檢查,對他們出現的品質問題及時作為反饋和整改意見。200多個日日夜夜後,我們完成了調查工作、原位監測工作上的品質控制。通過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的品質控制平臺,我們收到了各省區採集上來的數據,這是大家“豐收的果實”。然而我們更不敢懈怠,接下來我們迎來了重要的數據審核任務。
  事有終始,意猶未盡
  2018年4月,軟體程師著手構建數據審核的演算法及模型,各子質控專題進行人工抽檢,將總結出來的問題及時反饋。兩個月的集中審核完成後,數據審核系統也優化完成,我們對海量的數據開展看系統批量審核,輸入不同的演算法及閾值,進行異常值的篩查,同時組織專家進行復核。這樣的審核持續了半年,當我將最後審核結果交給各專題負責人後,呆坐了許久。我們作為國家品質控制組為農業源普查數據的真實準確保駕護航,使命就這樣完成了?幾分鐘後,我收到了負責人的回信,“謝謝,你們辛苦啦”。那瞬間眼淚再也忍不住了,這是我們工作的最好的回音。
  普查,讓我們肩負使命,勇於擔當;
  普查,讓我們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普查,謝謝你,希望與你再相見,我們未來可期。
  來源:中國環境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