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2016環境日特刊環球篇:它們的存續 我們的責任

2016-06-06

2016-06-06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圖為位於肯亞的內羅畢國家公園裏覓食的斑馬。中國環境報記者 鄧佳 攝

  ◆中國環境報實習生 張倩

  “Go Wild for Life”(為生命吶喊)——這是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

  提出這一主題的用意,在於呼籲更多人們關注當前時刻發生的對野生動植物物種的非法貿易,及由此給這些地球上美麗生靈帶來的痛苦。

  不僅今年的世界環境日聚焦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在此前閉幕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也通過一項新決議,敦促成員國在國家層面上採取進一步措施,通過國際和地區合作,防止、打擊和消除野生動植物及相關産品的供應、運輸和需求,從而終止非法貿易。

  象牙只有長在大象身上才有價值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佈的數據顯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犯罪金額高達每年200億美元,與毒品、武器及人口走私同為全球主要非法貿易活動。

  在非洲,大多數盜獵者已經不再是幾十年前的非洲窮困的農民,而是裝備有直升機、全球衛星定位裝置和各种先進武器的犯罪集團。

  僅以大象為例。如今,每年有數萬頭大象被偷獵者屠殺。象牙黑市2014年規模逼近每年190億美元(約合110億英鎊)。而象牙等野生動物製品和毒品、軍火、人口走私共用統一渠道,其每年190億美元的收益中頗有一部分流入了恐怖組織的資金庫。

  要制止這種災難性的非法貿易,我們可能需要提醒自己和他人,活著的大象比死去的它們更有價值。這些美麗的生物有著充分的生態、文化和經濟價值。

  此外,保護瀕危動物,也要保護他們日益萎縮的棲息地。新一代青年人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深知這個大陸的自然遺産所面臨的危險,並急於改變此現狀。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野生動物的非法捕殺與貿易嚴重威脅著物種的存續、生態的可持續和生物多樣性,也威脅著國家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自身的健康。

  象牙,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財富和實力的象徵。在巨大的利誘下,肯亞的大象不斷遭到盜獵,大象數量從1973年的9.5萬頭減少到了現在的3.5萬頭。為遏制非洲象的快速下降,1989年《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對國際象牙貿易下達禁令,中國是這條禁令175個簽署國之一。

  但事實上,在整個非洲大陸,目前生活著大約45萬~50萬頭大象,每年約有3萬頭被獵殺。在市場中私下交易現象時有發生。對於非法捕殺與貿易必須零容忍,並通過政策、執法與司法予以嚴厲的打擊。

  據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野生動物保護專員華寧介紹,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採取措施,從立法和執法上加大了對野生動物非法捕殺與貿易的制裁與打擊。

  中國從去年到今年承諾禁止國內象牙貿易,在2019年3月前禁止非洲象牙雕刻品、非洲狩獵紀念品象牙和公約前象牙的進出口。

  美國也頒布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走私的國家計劃,修改相關法律打擊瀕危物種犯罪。

  歐盟今年2月頒布了歐盟打擊野生動物走私的行動計劃,加強歐盟內的執法、協作。

  肯亞上個月一次性焚燬了105噸象牙和近1噸的犀角。坦尚尼亞、加彭、烏干達、尚比亞等國家出臺相關貿易禁令。尼泊爾嚴厲的偷獵處罰和正式的司法系統幫助其在過去5年中的3年實現了零犀牛偷獵。

  華寧表示,希望做出承諾的國家能以實際行動禁止瀕危野生動物貿易,進而減少對這些物種的非法捕殺,在物種尚未瀕危、甚至滅絕前給予充分的保護。一些非洲和東南亞國家也需要加大對非法捕殺和走私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罰力度,以對犯罪分子起到更大的震懾作用。國際公約組織在考慮建立一種評估機制:在允許某種瀕危物種的國際間商業性貿易前,先提前評估其是否會影響這一物種在野外的存續。

  降低消費的出路在於尋找替代品

  巨大的市場需求量是非法貿易劇增的最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減少人們對現代象牙製品的需求呢?不少專業人士表示,只有尋找到合適的替代品,才能有效減少需求。目前來看,牛骨、河馬牙、猛犸象牙等是較為合適的替代品。

  據了解,無論從質地還是紋路,猛犸象牙均是現代象牙的絕佳替代品,且不涉及動物捕殺,所以無論是收藏還是交易均是合法的。

  華寧認為,增強各國資訊共用也是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活動的關鍵之舉,在加強反盜獵、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舉措的同時,應加強國際社會的合作,加強在反腐敗和反洗錢等問題上的國家治理,對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的國際財團和非洲大象保護基金予以支援。針對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猖獗的地區,或受其不利影響的社區,引入“替代生計”達到可持續發展。

  數説天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期發佈了幾組數據,對近年來環境現狀進行梳理和總結。

  25萬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謹慎評估,如果保持中、高等排放量不變,2030年-2050年間,每年會有額外的25萬人因氣候變化而死亡。

  23%

  每年1260萬死亡人數中,23%歸因于環境因素。

  10億人

  熱帶主要國家高達90%的森林砍伐歸結于非法木材貿易,威脅到住在森林附近約10億人的生計。

  100萬隻

  過去10年中,有超過100萬隻野生動物被捕捉和販賣,而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販賣最猖獗的哺乳動物之一。

  50%

  在非洲,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快速增長需要燃燒更多的化石燃料和傳統生物質,導致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據悉到2030年,非洲排放量將佔全球排放量的50%。

  1400億噸

  截至2050年,全球對於資源的攫取將達到1400億噸,是當前的兩倍還多。

  6400萬人

  世界排名前50的大型垃圾站影響6400萬人的日常生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