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2016環境日特刊企業篇:履行環保責任,企業才有未來

2016-06-06

2016-06-06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雖然鋼鐵行業正在經歷“寒冬”,但寶鋼股份還是決定投資百億元用於節能環保裝備的升級。“100億不是小數目,可環保對於寶鋼股份而言,不是‘錦上添花’的事,而是在上海生存發展的命脈。”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堅信,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今天,提高自身環保水準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治理環境、綠色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努力,需要企業落實排污者主體責任,堅守責任擔當,尋找可持續的發展方式。

  環保是門檻,也是必選題

  要麼治理達標,要麼關停搬遷,許多污染企業都面臨這樣的選擇。

  對此,唐鋼選擇堅守“環境是企業生命線”的理念,將工廠建成花園,甚至成為許多新人的婚禮場地,徹底巔覆了以往鋼鐵企業“傻大黑粗”的形象。

  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讓企業與城市的聯繫更加緊密,也對企業的環境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因為邁不過環保這道門檻,就根本沒有參與競爭的機會。

  今年4月,浙江省紹興市出臺了更為嚴格的印染行業改造提升標準,全市90%以上的印染企業需要整治升級。壓力不可謂不大,但不改造只有死路一條。正如紹興盛鑫印染公司董事長傅建林所説,只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改造提升印染行業,才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靠攫取環境紅利謀求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企業只有賺乾淨的錢才能長久發展,忽略環保、心存僥倖就是自斷後路。

  環保是發動機,也是助推器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企業的發展路徑正在改變。通過技術創新、升級改造,企業在生産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也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江蘇盛虹集團給後整理定型機配上煙氣回收裝置後,不僅車間環境變好了,回收物經處理後還能進行焚燒發電。最終,江蘇盛虹集團順利通過可持續紡織品生産STeP認證,這就等於拿到了打開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今後公司的印染産品可以直接進入世界綠色生産企業數據庫。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開始關注供應商的環境問題,引入綠色供應鏈管理,帶動整個産業鏈條的綠色升級。比如,華為將可持續發展要求納入供應商認證和審核流程,並將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與合作機會和採購份額掛鉤。同等條件下,可持續發展績效表現好,能獲得更多合作機會,績效表現差就可能被取消合作關係。

  綠色供應鏈讓企業對採購商的要求不敢懈怠,因為直接關係企業訂單。如今,傳統製造業正在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建立起一個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製造體系。在這個過程中,環保不僅是發動機,也是助推器。

  環保是壓力,更是新動能

  環保改造需要資金投入,往往還不是小數目,這樣的投資到底值不值?

  作為曾經的污染大戶,山東造紙行業的華麗轉身就是環境與經濟雙贏的寫照。隨著《山東省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發佈實施,企業的升級改造、優勝劣汰同時開始。如今,雖然企業數量從200多家減少到十幾家,但行業規模大幅提高,利稅增加了近4倍。

  轉型的陣痛不可避免,熬過去就是一片新天地。在河北省沙河市,為消化新增環保成本,玻璃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節能降耗。同時,玻璃産品由過去單一的建築玻璃向安全節能的衛浴、裝飾、幕墻玻璃等多方面拓展,産品附加值從每平方米10余元提高到幾十元、幾百元甚至幾千元。

  綠色發展把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緊密聯繫起來,加大綠色技術創新,以環保大投入帶動綠色經濟大發展,同時完善環保市場化機制,未來必將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