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各部門,應急中心、資訊中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做好2020年生態環境部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廳組織制定了《生態環境部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安排》。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0年5月11日
(此件社會公開)
生態環境部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安排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決策部署,服務和保障公眾生態環境知情權需要、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生態環境部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安排如下。
一、強化重點生態環境資訊公開
1.污染防治攻堅戰資訊。圍繞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大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等重點資訊公開工作力度。及時公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目標任務進展和完成情況。(大氣司、水司、土壤司、海洋司)加強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專項行動資訊公開,主動接受公眾監督。(執法局&&)
2.疫情防控阻擊戰資訊。及時公開疫情防控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文件。(各相關部門)定期公佈疫情防控期間城市空氣、地表水以及飲用水源地環境品質監測情況,強化針對疫情防控的環境品質特徵指標監測資訊公開。(監測司)及時向社會公佈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情況。(應急中心、固體司、水司)公開並解讀我部支援行業企業復工復産相關政策文件,公佈“兩個清單”實施情況等資訊。(綜合司、環評司、執法局)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加大疫情防控期間相關生態環境資訊公開力度。(各有關部門)
3.生態環境品質資訊。通過生態環境部政府網站等平臺,公佈城市空氣品質、全國及重點區域空氣品質形勢預報資訊,地表水環境品質、水質監測數據相關資訊,以及海水浴場水質、海洋生態環境品質資訊。公佈主要城市空氣品質排名情況、水質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名單。(監測司)公開全國輻射環境品質監測、自動站空氣吸收劑量率相關資訊。(核一司)
4.生態環境許可資訊。根據《生態環境部行政許可標準化指南》相關要求,公開辦理依據、條件、流程、時限等資訊,結合“一網通辦”功能升級,優化行政許可事項服務。繼續加強我部行政許可事項受理、審查、辦理和審批等全流程公開工作。及時更新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指南、常見問題解答等內容,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效率和公眾辦事滿意度。[各相關部門、辦公廳(網信辦)]
5.生態環境監管資訊。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關於加強資訊公開工作的相關要求,及時公開第一輪第二批“回頭看”整改落實情況,第二輪例行督察的督察報告主要內容、督察整改方案、督察整改落實情況,以及督察問責有關情況等。(督察辦)公佈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人事司)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繼續做好生態環境執法公開工作,及時公佈掛牌督辦案件及情況,定期公佈主要污染物排放嚴重超標的重點排污單位名單,指導監督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公開行政執法資訊。(執法局)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公佈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土壤司)加大排污許可資訊公開力度。(環評司)推進核安全有關活動的安全監督檢查報告、核電廠總體安全狀況資訊公開工作。(核一司、核二司、核三司)公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情況。(生態司)公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等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氣候司)
二、深化政策解讀與回應關切
6.加強政策解讀。按照政策文件“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做好重要政策文件解讀工作。落實政策解讀與政策文件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的工作要求,對發佈的規章、行政規範性文件解讀“全覆蓋”,對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據、主要內容等進行深入解釋説明。落實部務會議、部常務會議等重要會議議題解讀工作要求。(各相關部門)
7.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加強生態環境輿情動態監測分析,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生態環境熱點問題、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誤解誤讀,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解疑釋惑。(各相關部門、宣教司)建立健全意見徵集反饋機制,政策文件通過部政府網站等途徑公開徵求意見建議後,要及時向社會反饋意見建議的採納情況。(各相關部門)通過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宣傳和知識傳播。(宣教司、氣候司、生態司、大氣司、核一司)
8.豐富解讀回應形式。在新聞通稿、解讀材料的基礎上,多采用“一圖讀懂”、音頻視頻等新媒體産品,便於公眾理解。採用客觀數據、直觀圖表、生動案例、網言網語等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解釋生態環境專業問題,增強解讀回應的可讀性、實效性。通過例行新聞發佈會等平臺,進一步加強政策解讀和回應。通過多種方式形式開展政策解讀、回應公眾關切,真正讓公眾聽得懂、好理解、易參與,進一步凝聚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共識。(各相關部門、宣教司、辦公廳)
三、優化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9.完善部政府網站功能。進一步發揮生態環境部政府網站作用,向社會公眾提供便捷的資訊公開、互動交流和網上辦事等服務。不斷優化網站版塊和欄目設置,強化資訊發佈,及時、準確、全面公開資訊。完善互動交流,提高對公眾諮詢建議的回應、答覆效率。優化政務服務,進一步完善“一網通辦”平臺功能,為公眾網上辦事提供便捷服務。按要求建立“好差評”制度,全面開展政務服務評價工作。[辦公廳(網信辦)、各相關部門、資訊中心]對照政府網站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等相關要求,做好部政府網站和部屬單位網站監管工作,每月自查部政府網站運作情況,按季度抽查部屬單位網站運作情況,結合網站自查和季度抽查情況,督促整改發現的問題。(網信辦、資訊中心)
10.發揮政務新媒體優勢。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微網志和微信公眾號優勢,通過生態環境新媒體矩陣進一步加強資訊發佈、政策解讀和主題宣傳,擴大生態環境工作和政策的影響力。加強部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協調聯動,推進網站和新媒體在資訊、服務和應用等方面的不斷融合,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整體合力和效果。(宣教司、網信辦)
四、嚴格落實政務公開制度
11.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條例。遵照新修訂的《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認真履行政府資訊公開職責,落實我部政府資訊公開實施辦法,不斷優化完善資訊公開流程,提升政府資訊與政務公開時效。加強對部屬單位公開工作指導,推動具有公益性質、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部屬單位按要求建立健全資訊公開制度。(辦公廳)根據政府資訊與政務公開政策要求,結合我部工作實際,適時建立健全、細化優化政務公開相關制度機制。(辦公廳)
12.規範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按照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工作部署,推動基層生態環境部門落實政務公開責任。通過挖掘推廣相關成果經驗、開展政務公開培訓等方式,支援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根據本地區生態環境特點和工作實際,結合《生態環境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目錄》,建立健全政務公開相關制度機制。(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