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1829號(資源環境類110號)提案答覆的函

2018-08-06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18-08-06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黃曉薇等22位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於將山西列入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的提案”由我部會同財政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關於將山西列入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鼓勵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游通過資金補償、産業轉移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係。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印發《關於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對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的基準、補償方式、補償標準、建立聯防共治機制以及協議簽訂等提出具體意見。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44億元,指導和推動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韓江、東江、引灤入津等跨省流域開展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體現出上下游權責對等原則,建立起“相互監督、聯防聯治”的工作機制。目前,北京市與河北省正在積極協商建立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確定的“橫向生態補償以地方為主”的基本原則,《指導意見》明確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主要由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自主協商確定。桑幹河、滹沱河和大清河流域有關地方政府可本著自願的原則,自主開展協調溝通,就補償基準、補償方式、補償標準等進行協商,簽署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如果山西省有意願,我部將積極協調相鄰省份,指導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促進水環境品質改善。

  二、關於建立上下游“同保共治”的流域管理機制

  我部積極推動有關地方建立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印發全國水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工作規則,定期調度編制《水污染防治工作簡報》,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分別建立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開展區域流域協作,形成水污染防治工作合力。二是聯合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印發《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分區管理、流域污染防治重點方向、重點戰略區水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要求。三是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全國1940個國控斷面(包括省界交界斷面)的考核主體及水質目標。

  下一步,我部將深入推動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指導督促各地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動地方加快建立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形成水污染防治工作合力。

  三、關於拓展資金投入使用模式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的要求,國家鼓勵地方開展形式多樣的補償方式,探索對口協作、項目支援、産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異地開發、排污權交易等補償方式。

  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007年以來,全國共有28個省份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其中11個省份和青島市為國家批准的試點,包括山西省在內的其餘各省份主動而為開展試點。試點省份結合國家要求穩妥推進相關工作,在機構建設、平臺搭建、技術攻關和政策創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實踐,初步建立省級層面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運作有序的排污權交易市場。據初步統計,截至2017年8月,全國共徵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76.6億元,排污權交易額約67億元,對調整“兩高”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企業治污水準、減少污染排放、推動環境品質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地推動相關制度政策創新,山西省初步建立排污權抵押貸款機制,提升了環境治理水準。

  下一步,我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將繼續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效果評估,總結試點經驗,加強相關改革工作的協同配合,推動將排污權交易資訊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快建立規範統一的排污權交易體系。

  四、關於建立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的補償運作機制

  2015年4月,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水污染防治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旨在以水污染防治領域為突破口,推進環保領域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2017年7月,我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原農業部聯合印發《關於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進一步鼓勵污水處理項目實施PPP模式。下一步,我部和有關部門,將加大對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的推進力度。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18年8月6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