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3848號建議的答覆

2021-09-26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1-09-26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楊曉雪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給予長江流域上游地區縣市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支援的建議”,由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及國家鄉村振興局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對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高品質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門高度重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及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推動流域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一、關於對雲南省48個長江上游縣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給予傾斜和支援
  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方面,“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水污染防治資金約43億元和山水林田湖草獎補資金20億元,支援雲南省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治理,實施撫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等。2018年,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中央財政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連續四年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央財政累計下達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資金180億元,支援長江經濟帶及源頭地區13個省(市)開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長江流域上游地區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流域水環境品質明顯提升。2019年,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各項任務,發現和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突出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變化,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長江幹流首次全線達Ⅱ類水質。
  水利工程方面,水利部在《長江流域綜合規劃》《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專項規劃》等規劃中,對長江上游河湖生態修復和治理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積極支援雲南省實施了牛欄江-滇池補水、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一批水利項目,2020年,將鶴慶縣、永勝縣納入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在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活污水方面,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指導長江流域19省(區、市)積極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十三五”期間,有關部門先後印發了《“十三五 ”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49號)、《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建城〔2017〕116號)、《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經國務院同意,建城〔2019〕52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0〕1234號)等,指導長江流域城市加快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推動重點鎮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督促長江流域相關省(區、市)加快重點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80億元支援長江經濟帶污水垃圾項目建設,其中雲南省資金安排超過9億元。據初步統計,2020年,長江流域2508個全國重點鎮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比例達91%。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長江流域的87個縣(區、市)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探索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方法。
  下一步,圍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有關部門切實加強與雲南省等長江上游省區的銜接,將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長江經濟帶符合條件的污水垃圾處理、生態保護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及水利項目建設,指導長江流域相關省份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此外,生態環境部將積極指導相關省市加強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並做好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督促和引導包括雲南在內的各省市統籌用好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資金的撬動、引導作用,推動雲南及長江流域上游縣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同時,建議雲南省可統籌資金加大對鶴慶縣等48個長江上游縣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的傾斜和支援。
  二、關於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部署要求,2016年,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推動長江流域相關省市探索開展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2021年,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支援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遵循“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用”的原則,深入推進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明確由中央財政每年從水污染防治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作為引導和獎勵資金,重點支援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並對機制建設進展快、成效好、積極探索創新的省份給予傾斜,進一步完善了生態保護補償度體系,為指導推動地方積極探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提供政策支撐。目前長江流域相關省市已經簽訂赤水河、酉水河、滁河等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在系統總結地方成功實踐的基礎上,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生態保護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製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作出了專門規定。一是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職責,提出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統籌指導、協調和支援,推進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二是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職責,提出流域沿線相鄰省份人民政府應當加快簽訂行政區域間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同時,對於實踐中面臨的地方政府間合作機制建立難問題,提出上一級政府應承擔協調職責。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積極推動《條例》儘快出臺,加快落實《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支援長江流城上游地區加快建立補償機制,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恢復流域生態環境。同時,建議雲南省積極借鑒現有的赤水河等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做法,充分利用現有支援政策,與上下游省份加強溝通協商,合理確定補償方式、補償標準等,探索開展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後,中央財政將積極研究獎勵政策。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1年9月26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