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新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從國家戰略層面重視海洋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建議”,由我部會同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我國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分佈有河口、海灣、灘塗濕地、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等重要生態系統,發揮著構築重要棲息環境、提供生態産品供給、保障人海和諧關係等重要生態功能。您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治理的建議,對於解決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治理難題、維護國家海洋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
一、關於建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性制度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著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準、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等10個方面,對建立包括海洋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性制度做出具體安排與部署。
我部按照《意見》的部署要求和任務分工,正在研究制定新時期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並按照全國人大環資委的工作部署,開展了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研究,提出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修法建議。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根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部署,于2022年1月聯合印發《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將恢復海洋生物多樣性納入核心指標,細化了建設任務和具體舉措。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意見》,依據職責加快推進制定新時期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等重點工作,不斷建立健全海洋生物多樣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健全完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綜合性制度。
二、關於構建全鏈條推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的政策體系
我部高度重視推動構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政策體系:一是建立健全“53111”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印發《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明確遼河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等10個海岸帶區域為生態保護監管重點區域,將重點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納入“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二是會同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協同一體的綜合治理體系,明確“著力構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等重點任務,在283個海灣明確了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類的重點任務措施;三是將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納入美麗海灣建設範疇,遴選出鹽城東臺條子泥等美麗海灣建設優秀案例。
自然資源部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與預警監測相關工作:一是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有關部署,指導沿海地方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二是印發《關於建立健全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的通知》,提出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調查、監測、預警和生態狀況評價等重點任務;三是組織開展珊瑚礁、海草床、鹽沼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現狀調查工作,評價掌握受損情況和原因,對已完成現狀調查的生態系統,開展定點長期動態監測併發布預警産品;四是每年定期組織開展以生物為核心的近海趨勢性監測,掌握我國近海生物多樣性狀況及年際變化趨勢。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遼河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生態保護監管,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持續推進落實《“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確保相關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重點任務措施落實落細,推動海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自然資源部將繼續指導地方落實《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等規劃部署的相關任務,科學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全面開展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現狀調查工作,掌握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所在區域的生物群落狀況,開展生物多樣性評價,有序推進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監測預警工作,不斷提升和改善海洋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三、關於加大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融資力度
我部加強金融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精準支撐,與國家開發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建立生態環保金融支援項目儲備庫,印發《生態環保金融支援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美麗海灣示範建設等項目納入其中。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有關部署,印發基於行政區域單元的《生態産品總值核算規範(試行)》,明確了包括海洋生態産品在內的7類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的指標體系、具體演算法、數據來源等,為推動海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提供了重要依據。
自然資源部推動建立多元化生態環境治理投融資機制:一是與林草局&&研究制定《關於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經中央深改委審定後,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從規劃管控、産權激勵、資源利用、財稅支援、金融扶持等多方面釋放政策紅利,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二是2022年4月,聯合深交所舉辦以藍色債券為主題的“海洋經濟碳中和培訓”,提高海洋産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效率,解決海洋生態文明領域融資需求。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建設運作生態環保金融支援項目儲備庫,指導沿海地方做好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領域重大項目謀劃和儲備,並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推送給相關金融機構。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指導有關地方依照《規範》開展生態産品總值試算,推動將核算結果應用到政府績效考核、生態産品保護補償等領域,切實增強地方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資源部將推進落實《關於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等文件相關部署和要求,加強與金融機構和交易所對接合作,適時修訂發佈《海洋産業投融資指導目錄》,為包括藍色債券在內的海洋領域融資活動提供指引。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