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817號建議的答覆

2022-09-12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2-09-12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仁青東珠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支援力度的建議”,由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辦理。經研究,答覆如下:
  您提出的關於加大生態綜合補償資金支援力度、儘快建立跨省份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合理提高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標準等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方面的建議,與《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任務要求高度契合,對推動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部高度重視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積極配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推動實施重點任務,指導地方開展相關工作,不斷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一是積極推動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我部與財政部起草了《意見》,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後,于2021年9月由中辦、國辦印發。《意見》對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進行了全局謀劃和系統設計,提出了繼續推進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鼓勵地方加快重點流域跨省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推動建立長江、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等任務舉措。發展改革委于2019年印發實施《生態綜合補償試點方案》,將西藏及涉藏工作重點省,福建、江西、貴州、海南4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及甘肅省共10個省的50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地區,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開展産業園區基礎設施、生態文化旅遊和特色種養等項目建設。
  二是加快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法制化建設。發展改革委&&起草了《生態保護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吸納和提煉生態保護補償實踐中普遍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就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各類自然保護地轉移支付制度等作出專門規定,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的義務和職責。目前,《條例》已按程式上報國務院。
  三是深入推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我部與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支援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支援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等文件,中央財政專門安排激勵政策,對開展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成效突出的省份予以獎勵,支援引導加快建立黃河、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如2020—2021年,中央財政通過水污染防治資金累計安排引導資金20億元(其中甘肅省2.4億元),支援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中央政策的支援引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地方各級政府不斷探索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的實現形式,如甘肅、四川兩省簽訂黃河流域(四川—甘肅段)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共同出資1億元設立黃河流域川甘段橫向生態補償資金,專項用於流域內生態環境保護。
  四是持續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自2008年起,中央財政設立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確定每年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所在地政府給予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資金。2009年,啟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與評價工作,將監測與評價結果作為轉移支付資金獎懲調節的重要依據。經過多年接續努力,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覆蓋的重點縣域範圍由230個逐步擴大到810個,年度資金規模由60.5億元逐步增加到982.0億元。2022年,對甘肅省的48個縣域開展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與評價,生態環境品質綜合考核結果分級在“基本穩定”及以上的縣域達到35個,甘肅省獲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為79.7億元。
  五是持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經國務院批准,“十四五”期間,繼續在相關省份實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下簡稱補獎政策),並擴大政策實施範圍,將已明確承包權但未納入第二輪補獎範圍的草原面積納入此輪補獎範圍。為確保政策實施的連貫性,穩定農牧民的政策預期,第三輪補獎政策的補助標準維持不變,即禁牧補助7.5元/畝、草畜平衡獎勵2.5元/畝,使牧民享受補獎政策的收益不降低,調動牧民實行禁牧和限牧的積極性。各有關省份負責補獎政策的具體組織實施,因地制宜細化方案,結合實際科學確定具體補獎標準和發放方式。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認真抓好《意見》貫徹落實,推動改革任務落地落細。在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充分吸收採納您所提的建議,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生態保護補償立法審查等工作,推動《條例》儘快出臺。指導和支援地方紮實做好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積累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推動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加快建立補償機制,指導甘肅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做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與評價,強化監測與評價結果在轉移支付資金分配中的調節作用。繼續實施草原補獎政策,鞏固草原生態保護成果,引導牧民科學合理利用草原,統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牧民生活改善、草牧業生産現代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牧區生産生活生態互促共贏。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2年9月12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