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3750號建議的答覆

2023-06-15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3-06-1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您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環境基準研究和制定工作的建議”,由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關於整合有關資源,集中力量開展環境基準研究
  目前,我國環境基準工作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廣泛的社會支援。
  2011年,科技部批准依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建設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旨在瞄準國際科學前沿,開展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相關領域的基礎性研究和基礎性工作,為科學實施生態環境風險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2019年,生態環境部成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專家委員會,旨在引導、推動科研力量參與環境基準研究,並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對研究制定環境基準的指導與諮詢把關作用。專家委員會由生態環境、水利、農業、林業、衛生、海洋、氣象等多個領域的70名委員組成。
  在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專家委員會和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支援下,我國在水環境基準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發佈了4項基準推導技術指南,3項(鎘、氨氮、苯酚)淡水生物水質基準和1項湖泊營養物基準。
  今年,我部印發了《環境基準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加強對環境基準工作的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下一步,我部將依據《方案》,組織相關科研機構,圍繞生態環境管理需要,按輕重緩急開展環境基準研究,持續夯實工作基礎,並配合科技部做好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評估工作。
  二、關於建立環境基準制定與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聯動機制
  環境基準研究始於19世紀末,發達國家相關工作開展較早,現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環境基準體系,為環境標準的制定和頒布奠定了科學基礎。我國相關工作起步晚,雖然圍繞環境基準陸續設立了一系列科研項目,但基礎薄弱、任務部署零散、體系不強、研究方法不統一,成果産出距離滿足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實際需要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我部印發的《方案》中,已將開展環境基準向生態環境品質標準轉化研究作為任務之一。擬通過相關案例,就環境基準服務於生態環境管理需要面臨的我國特有難點、熱點進行研究,針對共性問題提出具體實施程式和措施,供決策參考使用。
  目前,我們正在組織有關科研單位,針對地表水環境管理,以鎘和氨氮為例,研究淡水生物水質基準如何作為我國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制修訂的參考依據;針對大氣環境管理,評估我國大氣環境基準相關科研成果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及主要發達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已有大氣環境基準在我國的適用性。
  三、關於建立食品安全標準中污染物限值與環境基準制定的銜接機制
  食品安全關係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污染物環境總暴露評估和暴露介質貢獻比是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要一環,我部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2016年以來,我部組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選擇6個典型地區,對城鄉居民的汞、鎘、砷、鉛、鉻、銅、鋅、鎳、鐵、鋁、釩、硒、錳、銀、鋇等15種元素的環境總暴露水準進行了調查,估算了空氣、飲用水、土壤和膳食等暴露介質貢獻比,相關成果已公開出版發行。調查獲得的數據不僅豐富了我國環境暴露評估領域基礎數據,也可為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制修訂提供科學依據。
  保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門合作。下一步,我部願在健康中國行動框架下,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在多介質暴露研究領域的合作,為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貢獻力量。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3年6月15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