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關於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3609號(資源環境類235號)提案答覆的函

2023-06-10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3-06-10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您提出的“關於以生態文化國際化拓展我國對外開放之路的提案”由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參與生態環境領域國際性事務,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公約談判和履約,廣泛開展雙、多邊合作,加強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合作,不斷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合作平臺,打造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高端智庫,為我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支撐保障。您提出的相關問題和建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我們開展下一步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一、重視生態文化國際化的意義和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化國際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種國際場合闡釋生態文明理念,介紹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中國主張,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智慧。
  2020年—2022年,習近平主席先後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高級別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向國際社會闡述了“生態興則文明興”、“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等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哲理的重要論斷。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相關文件中,也體現了對生態文化國際化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分享中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與實踐經驗,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提出,借助生物多樣性公約和濕地公約等締約方大會、“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契機和平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領域的雙多邊對話合作,增強夥伴關係認同,推動知識、資訊、科技交流和成果共用,提升國際影響力。
  下一步,我們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環保故事,如您所言,將生態文化的國際化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和路徑。
  二、有計劃地組織生態文化國際論壇和會議
  經中央批准,建立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機制,國務院領導同志與歐盟領導人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綠色金融、清潔能源等議題開展交流。截至目前,已舉辦三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發佈《聯合新聞公報》,有效促進了中歐在雙多邊環境與氣候治理中的溝通協調、凝聚共識,豐富了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
  雙邊層面,生態環境部定期舉辦中歐環境政策部長對話、中德環境論壇、中德環境與氣候工作組會、中挪環境合作協調員會、中新(加坡)環境政策對話會、中韓環境部長年度會晤、中俄環保合作分委會會議、中哈環保合作委員會會議、生態環境部—聯合國環境署年度磋商會議等對話交流活動,分享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
  地區層面,生態環境部定期舉辦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中國—東盟環境合作周、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周、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環境部長會議、中國—中東歐國家環保合作部長級會議等國際交流活動,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打造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高端智庫平臺,每年召開年會,邀請國合會中外委員及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環境與發展領域重點問題開展討論,提出政策建議。設立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協同機制、綠色“一帶一路”、全球海洋治理、數字化與綠色技術、貿易與可持續供應鏈、流域高品質發展、環境與氣候可持續投資創新機制等8個中外聯合研究項目,定期舉辦相關研討會。
  建設“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定期舉辦圓桌會、成果發佈活動,向國際社會展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和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環境與發展領域重點議題,充分發揮現有機制和平臺作用,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持續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
  三、舉辦生態文化産品類別的國際行業博覽會等
  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始辦于1986年,是我國首個國際性環保展覽會,由中國環境保護産業協會主辦,生態環境部提供指導。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已經連續舉辦了21屆,現已經成為中國生態環保産業全産業鏈交流、發展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向全社會集中展示國內外環保科技創新成果、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最新實踐和産業發展成果。2023年4月,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展會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改革開放 綠色共用 合作共贏 創新發展”為主題,設置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處理、環境監測等主題館,增設“雙碳”“海洋生態治理”“無廢城市”等專題展區。同期舉辦第五屆生態環保産業創新發展大會,設主論壇和分論壇等近30場同期活動。
  此外,我部還積極支援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展覽展會,支援香港舉辦國際環保博覽會,支援澳門舉辦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鼓勵相關單位和企業積極參展,交流技術經驗,拓寬環保産業市場。
  四、實施生態文化走出去戰略
  我部積極組織相關單位和社會力量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COP27)期間,我部&&組成中方代表團赴埃及參會,並在會場搭建了中國角,舉辦45 場邊會活動,通過展板展示、實物模型、視頻展播、書籍展贈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取得的成就。“中國角”系列活動動員了包括政府部門、地方省市、科研院所、企業和民間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各方所長、匯集各方力量,全方位、多層級、廣角度與國際社會分享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實踐、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期間,中國作為主席國統籌組織了8場主題展示活動和37場邊會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向國際社會宣傳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展示了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中國智慧、中國貢獻和中國方案。邊會主辦和協辦單位包括國際組織、科研機構、NGO、企業、媒體和地方政府等共138家單位,線上線下6500余人參與了邊會活動。邊會主題豐富,涵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生態保護紅線創新、自然保護地體系改革和國家公園建設、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等十余個方面。通過主旨報告、案例分享、圓桌對話等多種形式,充分彰顯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和個人行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中國實踐。
  關於您建議的設立生態文化國際發展基金,我們將深入研究其可行性。與此同時,我們將充分利用現有合作渠道和合作資源,鼓勵和支援相關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科研院所、智庫、學者等多元主體積極“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
  五、打造生態文化國際品牌
  “綠色絲路行”是我部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框架下打造的一項國際品牌,也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領域首個旗艦型國際傳播品牌與平臺。首屆“綠色絲路行”項目于2022年7月啟動,以“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綠色絲路故事”為主題,共徵集到來自近70家機構200多部作品,包括“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案例、故事及人物素材。經過專家評審,甄選出5個優秀案例:《一封斯里蘭卡的來信》《遍佈世界的中國科技》《構建北非生態大道》《東盟綠色使者的治水之旅》《沙漠裏的清潔能源》,內容集中體現了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舉措持續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合作夥伴。系列節目將被譯製成多種語言,自2023年5月起,依託五洲傳播中心的《絲路時間》欄目,登陸俄羅斯、哈薩克、紐西蘭、波蘭、尼日利亞、莫三比克、迦納、坦尚尼亞、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電視臺與新媒體平臺,將中國的綠色理念與成果傳播給世界各地觀眾。目前,“綠色絲路行”(2023)已于5月10日啟動徵集。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豐富和完善“綠色絲路行”國際品牌,研究開展形式更加豐富的交流活動,謀劃製作更加生動、傳播力更強的影視作品,推動産出更多形式的生態文化産品,全面展現美麗中國建設成就。
  六、實施國際人才交流與培養計劃
  “綠色絲路使者計劃”是我部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施的一項人才交流與培養計劃。該項目自2016年實施以來,開展了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政府環境官員的環境管理能力建設研討、面向在華留學生等青年群體的對話與交流、面向企業界的環境責任與夥伴關係建設等活動。截至目前,已培育來自120多個國家的超3000名“綠色使者”,在幫助相關國家提升環境治理水準的同時,也為展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推廣生態文明思想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南南環境合作的典範。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實施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針對不同人群設計合適的交流活動,培養更多知華友華人士,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宣介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推動生態文化國際化。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3年6月10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