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關於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930號(資源環境類061號)提案答覆的函

2023-07-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3-07-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你們提出的“關於補齊地下水監測短板,確保地下水環境安全的提案”,由我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地下水監測工作現狀和進展情況
  一是持續推進國家地下水監測網路建設。2015年,自然資源部與水利部聯合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一期工程,建成20469個監測站點,涵蓋了主要平原盆地、重要生態脆弱區與水源涵養區、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超採區、引調水受水區和海水入侵區等地區。2018年,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能轉隸至生態環境部,我部高度重視、主動作為、積極推進部際合作,加快構建監測網路、健全監測技術體系、開展重點地區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與監測,有效提升地下水環境監測能力。2020年,我部在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點位基礎上構建了“十四五”國家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監測網路,覆蓋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其中,設348個污染風險監控點位,對227個社會關注度高、地下水污染風險大的工業園區或聚集區進行監控。
  二是建立健全地下水監測技術體系。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我部結合地下水生態環境要素特點,充分考慮自然資源和水利部門現行有效技術標準,健全覆蓋“點位布設-點位管理-樣品採集-分析測試-數據審核-品質評價”全流程和“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全要素的監測技術體系與品質管理體系,支撐國家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點位監測評價,2022年數據一次合格率在98.7%以上。水利部印發《地下水動態分析評價技術指南(試行)》《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評價技術指南(試行)》,加強和規範地下水的動態監測和分析評價。
  三是積極推進部際合作共用。2019年,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共同印發《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水利部與自然資源部資訊共用管理辦法》,基本實現了實時資訊、基礎資訊、定期交換資訊、成果資訊共用。2020年,我部與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實現了20469個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監測站點資訊、監測數據及評價成果共用,並與自然資源部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監測數據有效支撐了國家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考核等工作,評價結果在《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公開。
  四是開展重點地區調查與監測。我部深入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組織完成2021年、2022年地下水監測任務,初步掌握地下水品質狀況。同時開展國家級化工園區、省級及以下化工園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和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與監測工作,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區域狀況。依據《地下水品質標準》(GB/T 14848-2017),自然資源部、水利部每年開展地下水位統測和地下水水質監測評價工作,基本實現監測數據的收集、校核、存檔及分析評價。
  五是提升地下水環境監管資訊化水準。我部聯合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七部委印發《“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建設統一的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資訊平臺。組織編制地下水生態環境監管資訊化平臺建設技術指南,指導地方探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資訊平臺。目前,有5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已基本完成建設,河北、四川等4省已完成省級平臺建設,黑龍江、甘肅等10省(區、市)正在開展建設。
  二、下一步工作
  你們提出的關於加強對新型地下水污染問題的監測評估、健全相關技術指標體系、推進數據共用與深度挖掘等建議,對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吸納,開展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進一步健全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積極推動健全以飲用水水源、國家重點生態區域保護和地下水污染防控為重點的全國地下水環境監測網。推進省級地下水環境監測站網建設,研究編制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建設點位布設技術指南,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監測網路建設,逐步實現科學、全面反映全國地下水環境品質狀況的目標。
  二是加強新型地下水污染問題監測。積極謀劃“十五五”國家地下水環境品質考核點位調整工作,進一步優化完善監測站點佈局,點位布設方面關注典型頁巖氣開發、地熱能利用等地下深層生産活動影響區、地下水超採區與回補區、依賴於地下水的生態脆弱區,以及地上、地下水力交互作用較為明顯的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協同控制區。開展新型地下水污染問題試點監測,在部分化工石化類工業聚集區、填埋場、畜禽養殖場等典型污染源周邊,開展特徵新污染物指標監測評價,逐步研究探索地下水新污染物監測技術路線和評價方法。
  三是逐步統一規範地下水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加強與相關部門標準化需求的協調、銜接,推動統一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品質管理體系。聯合修訂《地下水品質標準》(GB/T 14848-2017),逐步形成地下水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控相結合的分類監測評價體系。適時制定地下水環境監測井建設技術指南和地下水環境監測井運維管理技術規程等技術標準,強化對地下水監測網路建設與運作全流程的規範化指導。
  四是推進地下水環境監測資訊協同共用與分析評價。不斷完善地下水監測資訊化建設,研究建立監測資訊動態更新機制,實現資訊整合共用,服務監測數據全面聯動分析,為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與決策提供有效支撐。加強數據共用與分析應用,推動監測數據實時共用,推進其他監測數據成果的共用應用,更好支撐地下水安全保障工作。針對地下水污染重點區域,深度挖掘基於“源-路徑-匯”數據的污染成因與趨勢規律,提升地下水污染風險的決策管理水準。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3年7月29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