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關於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4648號(資源環境類300號)提案答覆的函

2023-06-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3-06-28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你們提出的“關於優化健全鄱陽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的提案”由我部會同科技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一、關於在鄱陽湖試點開展水生態考核評價指標研究
  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有關規定,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以下簡稱《評分細則》)。《評分細則》初步構建以“水生態系統健康”為核心,以“水生境保護”、“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障”為支撐的指標體系。鄱陽湖作為長江“雙腎”之一,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是納入《評分細則》的50個評價考核水體之一。根據歷史演變特徵以及工作實際,鄱陽湖設置了11項二級指標,其中綜合營養狀態為反映水環境狀況的二級指標。總磷並不作為單獨指標參加考核,僅與綜合營養狀態指標有關,綜合營養狀態根據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葉綠素a和透明度計算,是判斷湖泊營養化狀態的重要依據。
  針對地方反映的河湖總磷管理銜接不夠,導致國控斷面水質考核時河流總磷達標但湖庫總磷難以達標的情況,我部在“十四五”國控斷面目標設置中提出了“以保障湖庫水生態健康為核心,堅持生態優先、以湖定河,在保障湖庫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水質不退化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劃定河湖混合區域、實事求是確定水質監測斷面評價類型(河流或湖庫)、細化河湖總磷濃度管控要求等方式,優化河湖水質目標設置,促進河湖氮磷管理有效銜接”的工作思路,並按照上述思路著重考慮了鄱陽湖等湖庫及其入湖河流的總磷銜接問題,有效回應了地方訴求。
  下一步,我部將持續推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評分細則》,在2022—2024年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引導各地積極開展水生態保護修復,推動包括鄱陽湖在內的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二、關於進一步發揮鄱陽湖碟形湖生態服務功能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區域內動物資源種類眾多,不僅是江豚等水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還是我國乃至東亞最大的候鳥越冬地,在維護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鄱陽湖區域共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17個,總面積2615.06平方公里,做好鄱陽湖區域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具有重要意義。我部高度重視鄱陽湖區域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定期開展人類活動遙感監測,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推動問題整改和生態修復。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加強鄱陽湖區域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組織開展鄱陽湖區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引導地方加強碟形湖保護修復,保障鄱陽湖區域生態服務功能的發揮。
  三、關於加大科研投入健全完善野外生態監測網路
  2020年,我部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狀況調查監測方案》,每年在包括鄱陽湖和贛江在內的重點水體開展水生態監測工作;2022年,為支撐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我部又單獨印發《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方案(試行)》,進一步全面開展水生態監測工作,監測指標涉及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環境等,初步構建了水生態環境監測網路。科技部也高度重視鄱陽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科技創新工作。“十四五”期間,啟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專項,通過頂層設計和系統佈局,開展基礎理論到整合示範的全鏈條科技攻關,創建“三水”融合與綠色流域構建的技術體系;部署開展長江中游新水沙情勢下水文連通變化機理及其生態效應、長江中下游湖泊變化水生態環境效應調控與功能提升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提升長江等重點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安全保障的技術支撐能力及治理現代化。
  下一步,我部將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水生態環境監測網路,不斷加強水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和質控體系,指導地方加強水生態監測能力,持續推進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開展。科技部也將持續推進“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專項,擬開展鄱陽湖極端洪枯事件的水生態影響及洪泛濕地韌性提升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加強相關科研項目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和科研成果的評估問效,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應用,為鄱陽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提供科技支撐。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3年6月28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