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資訊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資訊公開

關於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708號(城鄉建設類 078號)提案答覆的函

2023-08-02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3-08-02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列印] 字號:[大] [中] [小]
  你們提出的“關於更大力度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提案”,由我部會同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覆如下:
  環境基礎設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提案結合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做法,提出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計劃,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重視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建設,尤其是“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關重大工程實施保障工作,高位推動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的通知》,推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積極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有力推動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落地見效,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相關部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動補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
  各部門高度重視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出臺相關管理文件,不斷提升城鎮(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效能。一是著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方案》,指導各地推進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改造和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2.15億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達97.9%。二是推動工業園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施長江經濟帶和沿黃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重點解決工業園區污水管網不完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能穩定達標運作等問題。截至2022年底,全國2844家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3728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三是不斷加大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援力度。生態環境部、財政部印發《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2021年)》,引導性支援實施流域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用於支援中西部地區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2019—2021年累計支援103.4億元。2021—2022年,累計下達水污染防治資金454億元,支援各地開展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造。
  二、推進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不斷完善危廢醫廢處理設施及收集轉運處置體系,積極開展“綠島”項目布點建設,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轉型。一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提高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準。2019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組織深圳等11個城市和雄安新區等5個特殊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指導相關城市探索工業固體廢物源頭大幅減量、充分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的治理模式。二是完善危廢醫廢處理設施及收集轉運處置體系。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打造了一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精品工程,全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超過7700噸/日,比疫情發生前提高70%。三是推行地方特色“綠島”建設。部分省份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項目納入環境基礎設施“綠島”支援範圍,推動建設符合國家及地方標準的固體廢物集中貯存場所、分揀中心,打造精準化分類、規模化運維優勢。
  三、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近年來,各部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一是構建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戰略格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佈局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等9大工程,明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二是統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十三五”以來,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聯合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簡稱山水工程),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794億元,支援相關省份實施44個山水工程項目。2023年,繼續組織開展“十四五”期間第三批山水工程項目遴選工作,通過競爭性評審擬將7個新項目納入中央財政支援範圍。三是指導規範山水工程項目實施。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印發《關於加強生態環保資金管理推動建立項目儲備制度的通知》,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加快推進項目實施,規範項目管理,強化項目跟蹤問效。
  四、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監測能力建設,我國已經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資訊共用”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優化完善國家網監測點位設置,印發《“十四五”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網設置方案》,進一步完善空氣、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網。“十四五”以來,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從1436個增加至1734個,填平補齊城市站點;地表水監測斷面從1940個增加至3641個,實現十大流域幹流及重要支流、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水體省市界和重要水功能區“四個全覆蓋”;海洋監測點位整合優化至1359個,實現近岸與近海統籌。不斷提升環境監測監控技術手段,2008年,環境一號A/B星成功發射,開啟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新篇章。“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部作為&&用戶的在軌衛星有6顆,在研的2顆,待立項5顆,初步構建生態環境衛星遙感監測體系。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以更強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紮實推進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推動各地建立推進重大工程實施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項目謀劃與儲備,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以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按照《國務院關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要求,通過中央財政設立的水污染防治資金對納入項目儲備庫的污水收集處理、管網建設等項目予以支援,完善水污染防治項目入庫範圍,以項目實施推動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二是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動相關城市和地區開展“綠島”項目布點建設,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實現醫廢集中處置體系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三是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統一謀劃和統籌實施,建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多層次推進格局,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地方完善多元化生態修復資金籌措機制。四是進一步拓展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提高“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資訊共用”能力。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生態環境部
  2023年8月2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